----------------------------------------------
朝鮮戰爭中的美英戰俘紀事
戰俘營中,戰俘的死亡事件頻頻發生。
戰俘死得太奇怪了! 有的夜半死在炕上; 靜悄悄的,直到天亮才被同伴們發現;有的早晨參加跑步,跑累了,往地上一坐就癱倒不再起來;有的剛剛還在與夥伴們抽煙談笑,忽然間低下了頭,停止了呼吸。有一名美俘坐在炕上參加學習討論會,因為思念親人,掏出妻子與兒女的照片獨自欣賞,突然間歪向牆角,也默默地死去了,臉上還留著笑意……
可怕! 在連續二十餘天時間中,差不多天天要從戰俘營區抬出幾具屍體。
除一些明顯的病傷死亡者以外,這些死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死亡特點: 沒有預兆,沒有呻吟,沒有掙紮,沒有痙攣,甚至沒有任何疾病的症狀。唯一可以告慰於人的是,他們的死亡過程中沒有一絲痛苦,不知不覺間離開了人世。
戰俘營的戰地醫院沒有病理學專家,沒有高級的屍檢與化驗設備,一時弄不清死亡的原因,更找不出任何傳染性的病菌或食物中毒的跡象。更加使人納悶的是,與西方戰俘共同生活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俘管工作人員們,個個平安無事。
第25節
告急! 收容外俘的俘管團和俘管大隊向俘管處總部告急,俘管處總部向誌願軍
總部告急,誌願軍總部向解放軍總後勤部告急,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告急,向黨
中央告急。
如果不想辦法立刻製止戰俘的死亡,那末,嚴重的後果將無法向死者家屬和國
際輿論界作出合理交待,中國人民軍隊寬待戰俘的一貫政策,在朝鮮戰場上將要喪
失信譽,在日後的戰爭中,將會不利於瓦解敵軍和擴張戰果。
周恩來總理作出指示: 迅即采取有效措施,製止戰俘的非正常死亡。一支水平
高超的誌願醫療隊組織起來了,成員來自全國著名大城市的著名大醫院。他們馬不
停蹄,日夜兼程趕赴朝鮮戰場,首要任務,便是查清西方戰俘的死亡原因,保護西
方戰俘的健康,防止死亡事故的繼續發生。
反複細致的臨床檢驗和背景調查,專家們很快地得出了一致的科學結論: 西方
戰俘的猝死,原因蓋出於極度的營養缺乏,導致全身各部分器官功能衰竭,由昏迷
而轉向快速死亡。
要說營養缺乏,誌願軍工作人員的營養更加缺乏,為什麽不出現同類死亡現象
呢? 解釋是令人信服的: 相對地說,東方人身材比較矮小,熱量消耗也少,且東方
人曆來吃慣了苦,生理素質比較能夠適應艱苦環境; 在同等營養條件下,東方人的
生命力要遠遠超過西方人。而西方戰俘,特別是美國戰俘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朝
鮮戰爭初期侵朝參戰的美軍部隊,大多是來自日本的美國遠東占領軍,人們稱之為
“榻榻米”部隊,在二次大戰後的和平條件下,過慣了安逸舒適的少爺兵生活,連
飲用水都要從日本運到朝鮮。上了前線,隻要不碰上中朝勁敵,日子照樣好過,衣
食住行都不用發愁。一盒C 級幹糧,隻不過是配給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用的三等野
戰用餐,隻吃一頓,裏麵就裝有餅幹、巧克力,還有罐頭肉一盒,香煙兩支,冬天
還配有凝固酒精加熱罐。行軍作戰,隻要有公路可通的地方,餐車隨行,熱菜麵包
和啤酒定時供應。有人作過粗略統計,當時供養一個美國兵所花的錢,足足可以供
養一個加強排的誌願軍戰士。這樣嬌寵慣了的占領軍官兵,一當打了敗仗落難於水
土不服、“四麵楚歌”的異國他鄉,其窘境便可想而知了。
維護落難少爺兵們的健康,必須立即改善食品供應,增加營養。增加營養,並
不在於營養條件本身。中國不論多麽窮,養幾千西方戰俘總歸養得起,問題在於食
物的運輸。朝鮮戰爭前半期,在美軍運用製空權進行全麵交通封鎖的日子裏,搶運
到前線的每一袋糧食每一塊肉,可以說都沾著誌願軍後勤人員與朝鮮支前人民的鮮
血。就地取材沒有可能,當“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向南撤退的時候,朝鮮北部城
鄉的一切食物和生活用品,幾乎都被他們搶掠一空或毀壞殆盡,好不容易藏匿下來
的一小部分,尚不夠當地居民們維持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戰俘們所需的食物和
全部生活用品,都得從鴨綠江對岸的中國運輸過來,而“運輸”兩個字的含義,實
質就是戰鬥,就是拚命。通過戰鬥、拚命,冒著衝天的烈火,翻騰的硝煙和呼嘯飛
舞的彈片,誌願軍後勤人員和朝鮮支前民工還是盡量把必需的食物和日常用品運進
了戰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