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蘇小和:為什麽中國人會忘記三年大饑荒 zt

(2016-01-28 20:21:17) 下一個

晚飯時,我問母親:“三年自然災害時,您餓過肚子麽?”母親歎氣:“能不餓麽,好多人都被餓死了,我親眼看見隔壁的大叔餓倒在田埂上,明明看著他在慢慢走,忽然就軟綿綿倒了下去,我過去一看,人已經斷氣了,”說著說著,母親的眼淚流了下來,“那幾年也沒見大幹旱大水災啊,真不知道上麵的領導都在幹什麽”?母親把這問題丟給我,走到廚房收拾碗筷去了。

事實上,母親跟我提起饑餓,已經不是第一次,每次提到我的兄長,母親總是反複敘述饑餓的場景。兄長生於1959年,正是鬧饑荒的年月,家裏找不到任何營養品,最好的食品,是奶奶在一大碗野菜裏,仔細找出幾顆飯粒,喂到兄長小小的嘴裏。我懂事以後,一直對兄長的麵黃肌瘦不能理解,他年長我快10歲,但卻比我矮,且經常生病。奶奶曾經掐算過,說兄長恐難長大,果然,30歲那年,兄長即去世。

兄長之死,是否與當年的大饑餓有關,我不得而知,但有如此驚心動魄的家族曆史,我對饑餓問題的關注便多了幾分。我曾經利用假期,去訪問那些經曆過三年饑餓的老人們,同時努力找尋有關饑餓的研究性著作。幾年下來,我發現,無論是老人們內心驚恐的記憶,還是阿瑪蒂亞.森對大饑餓的學理性研究,都令我這個沒有經曆過大饑餓的人羞愧萬分。尤其是後者,當我把讓·德雷茲和森合著的《饑餓與公共行為》讀完之後,我徹底承認,我是一個愧對曆史,愧對生命,愧對良知的軟體動物。

第一層麵的羞愧,乃是我們的整體性失憶。在人類的饑餓史冊裏,中國人應該最有責任,最有動力,也最有必要深入研究群體性饑餓問題,但當下的局麵卻證明,我們曾經餓死了3000多萬人,可是我們卻找不到一份真正直麵那場災難的文獻。無論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還是學者們基於曆史的實證性研究,我們都呈現出一種整體性的缺位狀態,以至於今天的年輕一輩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饑餓已經基本失憶。一家NGO組織曾經對100名1975年以後出生的中國人就三年大饑餓曆史做過一次隨機性調查,結果顯示,知道這場災難的人僅為37%,了解具體死亡人數的人隻有10%,而認同這場災難的原因為自然災害的人居然占到了95%。一位1981年出生的大學生甚至問調查人員,真的死了那麽多人麽,那麽多人餓死了,應該有萬人坑啊,到現在為止,我沒聽說過,更沒見過,因此,我不相信餓死了那麽多人。

森9歲的時候,也就是1943年,他的家鄉印度孟加拉邦發生了大饑饉,死亡人數高達數百萬。當時官方估計死亡100-150萬,後來森自己估計死亡人數達到300萬。森後來承認,他之所以把畢生的精力放在福利經濟學領域,與他的童年饑餓經曆直接有關。即使他的博士導師、著名的羅賓遜夫人厭惡關於福利、社會判斷和規範評價的討論,要求森遠離福利經濟學,遠離所有的“道德垃圾”,甚至批評森的興趣是一種不務正業。但我們看到,森卻沿著福利經濟學的思路走了下去,並成為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獎公告中指出,森對福利經濟學中的基本問題研究作出了數項關鍵性的貢獻,從社會選擇的一般理論,福利與貧困指標的定義,到對饑餓的實證研究均屬其範圍,它們通過對分配問題的一般研究和對社會中最貧困人員的特殊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

在印度,森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和道德地位。森的經濟學建構,與其說是對西方經濟學體係的一種曆史性拓展,不如說是對印度這個曾經飽受饑荒困擾的國度最有力的拯救。森的偉大之處就在這裏,他盡管一直在歐美的最高學府裏從事研究工作,但畢生保持著他的印度國籍,並經常參與印度經濟發展計劃的製定工作,贏得了印度人民的認同和讚美。因而,他於199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就成為了自1969年首屆經濟學獎頒發以來獲此殊榮的首例第三世界國家公民。

相比之下,我們有著比森更豐富、更具體、更有價值的學術素材,可是我們卻不能出現哪怕半個森這樣的人才,相反,關於饑饉的記憶似乎正在被某種表麵的富足遮蔽,我們真是太對不起那些餓死的先人了。

第二層麵的羞愧,應該是我們的學者們有意識的從局部著眼。

一個醒目的事實是,直至今日,我們仍然不能認真地麵對大饑荒的成因,在官方的文獻和曆史教科書中,它仍然被定性為自然災害造成的結果。1990年,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饑荒是公社化和不準退出製度造成的,林毅夫把他的解釋放在農業生產製度這個局部上,認為正是農業生產製度的崩潰導致了大饑荒。他構建了一個博弈論模型,論證人民公社製度因為取消了“退出權”而使得社員競相消極怠工,最終導致農業生產率和糧食生產的迅速下降;1996年楊大利指出饑荒是由於非理性消費(irrational consumption)造成的,楊認為公共食堂是公共財產,最終導致公地悲劇,造成過量消費,形成饑荒;1997年,文貫中和張欣撰文指出公共食堂才是饑荒的導火線,即最初的饑荒並非由於FAD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食物供應量下降)和食物獲取權的喪失引起的,而是公共食堂的免費供應和不設上限供應導致的;最新的研究有2003年周飛舟利用分省的數據資料得出地方政府救荒不及時和救荒能力低下才是導致饑荒及饑荒差異的主要因素,周用返銷糧發放數量的加大來說明饑荒發生時大部分省份都作出了反應,在用省際調糧高昂的執行成本和迫於政治壓力而未向中央政府求助來說明地方政府救荒能力的不足。

應該說,上述研究在某一個方麵都找到了大饑餓的原因之一,但比較《饑餓與公共行為》(讓·德雷茲和森合著),其局部性和狹小視角,以後背後的某種學術勇氣的缺失便顯露出來。正如這本偉大著作的書名所體現出來的定義,森認為大饑餓的本質原因是公共行為的失誤,具體而言,即是專製體製以及該體製下的民眾權利的喪失。在森看來,所謂的公共行為,不僅是指國家的活動,而且包括人民大眾所采取的社會行為。不僅有“合作”的(通過公民合作),還有“對抗”的(通過社會批評和政治對抗),前者顯示,國家行動的性質和效力在缺乏公眾警惕和活動的情況下,非常容易惡化,而後者則顯示,公民權利的丟失,導致了饑餓的普遍蔓延。

在《饑餓與公共行為》中,“權利”成為最基本的概念。在書中,森就權利等基本概念進行了數據式的羅列,這些基本概念包括:權利、天資與交換、擴展權利、合作衝突、能力與生活水平、營養不良狀態與營養不良、剝奪與貧困、社會保障。

我個人極力讚成森的結論,並且認定大饑荒和中國當時的政治集權體製有關。在《饑餓與公共行為》裏,我們看到,與中國三年饑餓比,同一時期的印度,雖然民主體製無法防止下層民眾的慢性營養不良,但是卻有效防止了1943年大規模饑荒在印度的重演,因為饑荒很快會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和報道,印度政府及早采取了補救措施,印度自從獨立之後就沒有再發生大饑荒,與此很有關係。反觀中國,當時的集權體製阻礙了饑餓信息向中央政府傳達,而群眾對整體性的饑餓局麵沒有起碼的知情權,天真地以為自身的饑餓僅僅限於自身,或者僅僅限於一個生產隊,或者一個村莊。遮蔽很有可能在大饑餓的蔓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學者們在探索大饑餓的成因,尋找解決大饑餓的方法的時候,似乎仍然在遮蔽什麽,或者是回避什麽。

需要補充的是,盡管阿瑪蒂亞.森擴展了人類經濟學的發展道路,對中國經濟學的普及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但國內經濟學界對森的評價卻是見仁見智的。一部分學者對森大加讚賞,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學界存在重製度探討,輕福利研究的傾向,而在經濟生活中,也存在強調物質刺激,忽視道德建設的現象。而森的理論在於指出了價值判斷和倫理道德對於經濟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們重新審視這個忽視的環節。趙曉談到,他一直沿著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和森的《饑餓與公共行為》的學術線索在思索,2002年他寫下的《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應該是他思索一個階段以後的個人總結。另一部分學者比如李仁貴、黨國英則認為,這種看法貌似有理,實際上真正忽視了中國經濟學甚至是中國社會發展所欠缺的東西,所謂道德,是依靠羞恥感來維係的人們的自律性行為準則,中國經濟還是應該按照“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思路,在製度建設上繼續跟進。

我們認為,經濟學界對森的認知上的分歧,正好體現了森的巨大價值。如果把森的另一本偉大的著作《以自由看待發展》結合起來閱讀,相信國內的學者們會一致認為,其實森在他的學術體係內,已經解決了本質性的製度問題;而如果單獨就《饑餓與公共行為》一本書來看,我們更願意把森的工作當成一種公民啟蒙。事實上,這正是森的意圖,他在談到這本書時,清楚地說明:“我們試圖使討論盡可能少一些專業性,使人容易理解,有時我們還不得不滿足於簡潔的陳述,因為這種方式與另一種更正式的風格相比,可能要少點嚴厲性。”

如此看來,對於中國當下的經濟學界和普羅大眾而言,《饑餓與公共行為》可能是一部難得的啟蒙讀物。它會重新激活我們中國人對三年大饑荒的悲傷記憶。

來源:蘇小和商業評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6)
評論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raker999' 的評論 :

braker999:我最不理解的就是,我認識的全部在大陸的當事人對抗戰到大饑荒這些重大事件都是隻言片語不願提,隻能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對日本的憎恨和對共產黨的支持,甚至會是不理性的。我的感受是沒有這些祖,父輩的平民百姓沉默的支持就沒有共產黨的成功,而他們大多都離世了,但為何要沉默的支持讓後人不了解這段曆史呢?

回複:你“認識的全部在大陸的當事人”可能無人是你的真心朋友,不與你說真心話。

braker999:相反地,當時逃離中國的華人倒是不保留地說出自己的經曆,又到了另一個極端:不理性的厭惡。

回複:你這裏的話已說明了你沒有什麽經曆,也不了解情況,所以還是不要妄評什麽理性為好。謝謝。

上流Man 回複 悄悄話 同意頤和園的結論。很簡單,就是土共消費罪證、鎮壓揭露其孽政的民眾和官員,久而久之大家隻能沉默。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2016-01-29 08:34:30
國人並沒有忘記,是趙家不許別人提這茬兒。
sysyphe 回複 悄悄話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2016-01-29 08:34:30
國人並沒有忘記,是趙家不許別人提這茬兒。

是啊。新華社的楊繼繩寫的“墓碑”目前好像還隻能在香港發行。
braker999 回複 悄悄話 我最不理解的就是,我認識的全部在大陸的當事人對抗戰到大饑荒這些重大事件都是隻言片語不願提,隻能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對日本的憎恨和對共產黨的支持,甚至會是不理性的。我的感受是沒有這些祖,父輩的平民百姓沉默的支持就沒有共產黨的成功,而他們大多都離世了,但為何要沉默的支持讓後人不了解這段曆史呢?相反地,當時逃離中國的華人倒是不保留地說出自己的經曆,又到了另一個極端:不理性的厭惡。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飽漢不知餓漢饑,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現在的心靈雞湯裏,都勸大家不要吃得太飽,太好的文章,減肥秘方層出不窮。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工人' 的評論 :

我是來美後才聽到來自國內農村的同事說,那三年裏,他村餓死了約1/3人。他的奶奶和小妹也是因餓而死。聽到這些時的震驚,永難忘。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lsen714' 的評論 :

是啊,正是因那些謊言見不得陽光,故而請你將它們放入自己博客去欣賞。謝謝!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大饑荒時我四五歲,生活在江浙最富庶的地區的城市裏,記憶中我的周圍倒是沒有餓死的人。估計餓死人的主要是農村吧。現存唯一的回憶是每天感到餓,每當外婆從居委會食堂打飯回來,我總要搶她的那稍多的那一份。她總是歎著氣說,不夠啊不夠啊,再過些日子總會好些。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lsen714' 的評論 :

你的一些帖早已看到過,毫無新意,請你放到你自己博客去。謝謝!
少年老成 回複 悄悄話 Nilsen714一看大家憶苦思甜就開始犯病,這種癲癇病的起因是什麽?!
三年自然災害是我們父母輩的親眼所見,小時聽得太多了!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不用迫害,因為他們的姓氏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蠟梅花開 回複 悄悄話 印度迫害過知識分子嗎?在中囯,誰敢說真話啊!
聊聊看 回複 悄悄話 世人皆醉 唯我獨醒。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死亡三千萬數據正確嗎?會不會更多?
ZWM421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是應該公開討論的。到底死了多少人,中國政府應該調查和公布。研究真實的曆史才會減少曆史悲劇的重演。比如,公開六四。我們這個民族就是對曆史悲劇的健忘,之後就是再重演曆史北京。
Tomzeng64 回複 悄悄話 周恩來下令把統計數字銷毀了就是不準讓中國人民知道真相,救像六四北京老百姓究竟死了多少是永遠不會知道的。為什麽?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咱也愛黨愛國一回,替趙家人問一句。你說餓死那麽多人,有照片作證嗎?有醫院開出的死亡證明嗎?有餓死人的名單嗎?當然,像“墓碑”那樣的書裏列出的人名不算的。因為我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嘛。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國人並沒有忘記,是趙家不許別人提這茬兒。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國人並沒有忘,但有必要天天掛在嘴邊嗎?
陽光美地 回複 悄悄話 Mikexwu, 你腦子清楚嗎?是像美國這樣三億多人口,青山綠水舒服,還是大陸這樣十幾億,人擠人,擠到叫人窒息、擠到到處臭哄哄好?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大饑荒不就是左派政府不尊重市場規律,不計代價養窮人的後果嗎?
Invisible00 回複 悄悄話 隱瞞和篡改曆史是共產黨最拿手的,所以才會有nilsen714這種胡言亂語的。
gping 回複 悄悄話 mikecwu - 歡迎參加國內長假期, 親身感受"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就不會在這裏歪譏"計劃生育"亡國滅種了. 看了這兩天新聞, 老太太有兒有女還住在同村, 結果凍餓死在廢窯洞.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對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大饑荒,以為重要的是公布有關當時的基礎資料,同時對那些經曆過那場災難的人進行調查。對於這些資料和調查結果,每個人如何認為是每個人的自由。當然有人反對做這些事隻能說明他們心中有鬼。
雪夜讀書 回複 悄悄話 nilsen714的觀點,簡而言之就是“請沒來的同誌舉一下手”。
雪夜讀書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那場饑荒。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饑荒餓死很多人,但沒有抹殺中國人的優良的家庭傳統。恢複到正規後,中國人口很快回升了。但是,共產黨的另外一項罪行,則給中國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計劃生育政策。目前,中國已經失去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優良傳統。很多人覺得斷子絕孫都無所謂了。中國整體生育率已經低到無可恢複的地步。這樣下去,中華民族在走向慢性自殺,比任何大饑荒都可怕。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lsen714' 的評論 :

請問,你是否意在說明,國人應該忘記三年大饑荒?
nilsen714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政府統計美國現在每年約5000萬人的食品“沒保障”(“insecurity”)。




tssn 回複 悄悄話 GGLL 發表評論於 2016-01-28 21:45:32
現在每年印度還有二百萬兒童死於營養不良,民主製度起作用了?
--------------------
每年係了安全帶但還是死於車禍的人多了去, 那是不是應該廢除安全帶?
nilsen714 回複 悄悄話 民國政府和學界對民國期間正常的死亡率估算處於25‰到45‰之間。 當時的一些研究也列舉了印度以及其它國家同期的死亡率數據。民國時期的死亡率不僅高於印度,而且高於其它一切有數據的國家,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需要指出的是,這裏引用的估算排除了戰爭(包括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影響,是對民國“正常”狀況(尤其是所謂“黃金十年”)的估算。也就是說,民國期間最低的人口死亡率25‰相當於1960年新中國最高的人口死亡率。如果沒有解放後的快速進步,1960年的死亡率會被看作很“正常”。



江南綠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GLL' 的評論 :

網上對你這說法有如下評論,你怎麽看?

---------------------
ZT
印度目前每年新生人口2800萬左右.

每年死亡人口 800萬,

淨增人口: 2000萬

總人口: 12.6億..

中國總人口 13.5億, 每年死亡人口 950萬..

印度每年死亡800萬, 不可能1/4全是被餓死的兒童..

所以那數字肯定是假的..

每年餓死200萬兒童的話, 印度的預期壽命不可能有68歲....

印度的男性預期壽命可是高於俄羅斯的..
nilsen714 回複 悄悄話 中國與印度曆年人口死亡率比較數據(聯合國數據)顯示,除了1960年中國人口死亡率與印度人口死亡率大致相同外,在此前後中國的人口死亡率都大大低於印度的人口死亡率包括1958年,1959年,1961年和1962年四年的人口死亡率都大大低於印度相對應年分的人口死亡率。特別是從1965年到1976年,中國人口死亡率隻有10‰至7‰左右,僅是印度相對應年分的人口死亡率的50%不到。世界上從沒有人說印度有大饑荒。


滿池嬌 回複 悄悄話 沒有人忘記, 隻是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大多數都老了,不上網寫東西。
沒有經曆過的人雖然聽自己家族的親人說過, 但是自己沒有經曆過就不會有真的感受。

知道 不等於 懂得
洋蔥炒雞蛋 回複 悄悄話 我婆婆講她大饑荒時才二十多一點,營養嚴重不良,頭發幾乎掉光,整天圍頭巾,後來情況好轉,頭發又長回來。
GGLL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每年印度還有二百萬兒童死於營養不良,民主製度起作用了?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