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多洛米蒂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部部分群山的總稱(見下圖紅點)。(照片2.1 網圖---意大利地圖以及多洛米蒂的位置)
瞧一瞧意圖像什麽?看出來了?現在知道賣披薩大餅的民族,為什麽男人會踢球(足球腳)、女人會秀裝了吧(模特腿)。原來還有這一腿啊。如果說,意大利像一隻高筒靴,那麽,多洛米蒂就是鑲嵌在這靴子頂部搭扣上的一顆寶石。
●名稱由來
中文名“多洛米蒂”源自意大利語Dolomiti,我戲之為“多是泥地”。英文名Dolomites,可讀作“馱了麥子”。若按德文Dolomiten發音,則又變成了“多咪一頓”。這裏之所以調侃,是希望引起旅遊者注意。因為多洛米蒂山區的不少小鎮和步道,常常由於同時使用上述幾種語言而出現多個名字(其實還有第四種語言:拉定語Ladin),所以,很容易搞混(我就被忽悠了多次)。
十八世紀九十年代,法國礦物學家德·多洛米厄(De Dolomieu)在南蒂羅爾(South Tyrol,即現今多洛米蒂部分山區。注意,此名為德文翻譯,意文叫上阿迪傑Alto Adige),發現了一種不同於石灰岩的白色礦石,它不與弱鹽酸起化學反應。多洛米厄把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法國當時著名的科學雜誌上。於是,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發音為基準,給這種新岩石命名dolomite,中文涵義是白雲石(pale rock)。所以,英文dolomite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白雲石本身,二是特指多洛米蒂群山(the Dolomites,白雲山 --- pale mountain)。(照片2.2---白雲石)
● 地理成因
兩億多年前,多洛米蒂區域一片汪洋,海床中富含各種珊瑚、貝類和澡類動植物沉積物。在六千萬~幾百萬年前,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相撞,巨大的擠壓使海洋消失,海床隆起,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脈(包括多洛米蒂)由此形成。那些沉積物和碳酸鈣、碳酸鎂結合,變成了質地獨特的化石。在隨後的數百萬年裏,進一步的地殼運動、火山運動和自然風化,將多米煉得如今模樣。從海底升起的特殊化石,不僅隱蔽於多米的岩層中(如果運氣好,你在多米閑庭信步時,就能與它邂逅),還非常特別:它們能隨著陽光(尤其是夕陽光)的角度以及強弱的變化而反射出不同的顏色。 (照片2.3 網圖---多洛米蒂山區的白雲石化石)
● 人文曆史
多洛米蒂地區處於意大利三省結合部(貝盧諾Belluno,南蒂羅爾South Tyrol/上阿迪傑Alto Adige以及特倫迪諾Trentino。嚴格地說,多米涵蓋五省,因為還有1/7位於最東邊的兩個省波代諾內Pordenone和烏迪內Udine),居民主要講德語或意語。此外,約有三萬人屬於古老特殊的少數民族:拉定族(Ladin。注意,不是拉丁Latin)。他們雖然夾在德、意兩大民族之間,卻一直保留著自己民族的語言、風俗和習性。尤為可貴的是,許多和多洛米蒂山山水水有關的神話傳說,通過他們口口相授,流傳至今。
一戰前,多米一直屬於奧匈帝國。隨著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參戰,多米地區成為前線。意奧兩軍在此激烈爭奪,最終意方獲勝。戰後,整個多米地區劃歸意大利。由於多米居民中許多講德語(尤其在南蒂羅爾),所以,民族關係一度緊張,上世紀七十年代還鬧過獨立。後成為意國自治區,遂平安無事。如今,雖沒了刀光劍影,但戰爭遺跡,包括兵營廢墟、地道、坑道、鐵索道(Via Ferrata)和槍炮殘留物,在多米地區依舊可輕易尋得。(照片2.4---陳放在多洛米蒂著名的五指峰的一戰模型)
關於多米地區人類早期活動的曆史,冰人奧茨(德語Otzi,意語是錫米拉溫人Similaun man)值得一提。1991年,兩名德國登山者在意、奧邊境的奧茨塔爾冰川發現了他,故命名為冰人奧茨。這是一具因冰封而保存完好的、歐洲最古老的天然木乃伊,形成於距今約5300年的紅銅器時期。挖掘出來後,他被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Innsbruck University)用來作科學研究。1998年歸還給意大利,現存於波爾查諾(Bolzano,即南蒂羅爾的首府,也是整個多米地區的最大城市)省考古博物館。從米蘭坐車進入多米(路線參見第四篇)的旅遊者,大多都要在波爾查諾中轉。因此,如有時間和興趣,可方便前往參觀。 (照片2.5 網圖---存放冰人奧茨的波爾查諾省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