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洛米蒂遊記一、引子》

(2019-03-24 02:02:25) 下一個

多洛米蒂,名字美麗,風景神奇。

恁個奇法?有照片為證:
  (照片1.1---誰切的玉蘭片?)

(照片1.2---誰碎的翡翠石?)

(照片1.3---誰修的土磚房?)

峰莽雲流、湖翠甸青的多洛米蒂,如果算不上家喻戶曉,那至少也是美名遠揚。因為,即便象我這漂泊在天涯海角的羊倌,也久聞其名。

多米,既是徒步天堂,又是滑雪聖地。由於僅在七月裏初次匆匆一麵,因此,我這裏隻談粗獷鐵血的夏明翰、夏伯陽,免聊玉潔冰清的佟麗婭、冬妮婭(玩笑了,是夏天漢和冬日妹)。(照片1.4   網照---誰織的羊毛毯?)

遊多米,可能不象跳華爾茲,沒有那些個輕快的哆唻咪,但卻如品《水滸》、《三國》、《射雕》,每處遊點,每一景地,個性鮮明,恩仇快意,酣暢淋漓。這個,讀者在前麵的照片中,想必已有領會,而我在以後的章節中,也將著墨點評。

不過,對於任何具體景點的旅遊,我認為有兩點值得強調:一是心理準備,二是心靈交流。什麽心理準備呢?用九零後的語言來描述,就是:理想很豐腴,現實很骨感。翻成大白話,就是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一般來說,大師們拍攝風景的效果,往往要比實景漂亮。原因主要有三:
1)這些照片,是篩選後的作品。換句話說,他們都是藤校的學霸、少年班的學生。那些一般的、平淡無奇的片片,早被海選掉了。因為他們是俏兒,所以,套一句統計學術語,展示的結果是有偏的。
2)特殊的時點。大師們的作品,許多都是在特定的時間(比如說雲蒸霞蔚刻、狂風暴雨時),或是在最佳的位置(比如說空中、峰頂、懸崖峭壁處),運用長焦廣角,精心布局,炮轟而成。
3)藝術加工。大師們的作品,有不少是通過多次曝光,或是照片的堆棧疊加,後期合成而得。

(照片1.5   網照---誰把玉蘭片切飛了? --- 請對比照片1.1)

基於上述幾點(特別是後兩點),象我們這種菜鳥級的一鍵通,不論是機會、選點、角度,還是器材和拍攝技巧,都隻能望洋興歎。因此,照片和攝影,遠達不到書本和網上所展示的效果。

然而,身臨其境跟看圖識字相比,還是有天壤之別。此話怎講?

一是鮮活靈動。
當你靜立在天澄地澈的高山之顛、置身於萬物空靈的大山之抱:眺遠方的山在走,觀天上的雲在流,聽耳邊的風在拂,嗅四周的花在放---這一影一聲,一顰一笑,是無形的愛之擁抱,是洗滌心靈的清泉。她浸潤了你的身體,融入了你的生活。

二是立體景觀。
好風光,尤其是高山絕境,氣勢磅礴,雄視四野。除了360°全景,層次和縱深感也極強,特寫、近景、中景、遠景環環相扣,遞次展開。與之牽手,就象約會帥哥靚妹。他(她)不僅容貌俊朗,嬌美,秀色可餐,而且體格偉岸厚實,體態婀娜多姿,令人流連忘返。

三是心靈交流。
美麗景象,許多是一步一個腳印,付出辛勞汗水後才看到的。所以,來得踏實,讓你心安、心寬、倍加珍愛。哪怕實景弱於圖照,在你眼裏,亦是情人西施。旅遊,不單是直觀體驗,也是主觀感受,更是在和大地母親對話。她胸懷廣博,親切自然。能叫曾經桀驁不馴的你,善流水而讓世界,能令過去卑微文弱的他,淩絕頂而渺天下。千百年來,她還是她。端坐在那裏,為你縫上寸丁布,為你納好千針底。可你,已不再是你。霎那間的心靈感應,即可點得你禪心萌動,返璞歸真,明心淨性,頓悟成佛。(照片1.6---誰碼的籬笆牆?)

所以,旅遊,是幡動,是風動,更是心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清溢 回複 悄悄話 完全讚同,握手。
肖蔚為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我個人看遊記,更願意看文字的描述和旅行的感受。攝影高手的極美片片並不寫實,容易影響對旅行的期望。當然實際情況正如您所說:鮮活靈動的現場感受是再好的照片也表達不完整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