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六四”吼一聲

(2016-06-04 16:13:09) 下一個
六四,心中的痛。

看到所喜愛的走廊裏,不少人曲解和責難當年的學運,心更痛,也很憤怒。不行,要吼幾嗓子(隻想簡單說幾點個人意見,不想展開)。

囉嗦一句,以下各點的開頭,全略去“我個人認為”這幾個字。

(一) 六四的定性
六四是什麽?根本不是動亂,更不是暴亂,而是由學生牽頭的、空前的全民愛國運動。
關於這一點,可去問問親身經曆過的學生和市民,也可查看或收聽八九年六月四日以前的電視、電台和報紙對當時情況的報道。

(二) 六四的起因
大背景是腐敗的形式之一---官倒開始蔓延,直接導火線是胡耀邦的去世。正直、清廉,而又冤屈的耀邦的猝逝,和貪官汙吏逍遙法外形成強烈對比,此其一。第二,幾個普通的老黨員,在自己家裏開個會,胡耀邦就下台了。這也未免太不合法,也不符黨章。大背景,小環境,加愛國心,遂成學潮。

多說一句,我非常反對小平此舉。你有天下己任之心,好;你不信任台下的人,可以;那你自己上到台前來幹嘛。怎能垂廉聽政呢?“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任何一種體製生存的條件之一啊。

(三) 六四的處理過程
非常糟糕,也就導致雙輸(連零和都不是)。妥協,聽起來難受,卻常常出現雙贏。從這點上講,學生有錯。但再怎麽錯,也不會錯上天,斷不能采用如此極端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政府方麵,“四二六”社論是愚蠢之至的策略。它不僅將逐步緩和的局勢重新徹底攪亂,而且把學生和政府完全對立起來,也直接導致了第二天的幾十萬人大遊行。從那以後,政府進退失據,騎虎難下。可悲的是,又碰到李鵬這樣的總理,傲慢又僵硬,導致勢態進一步惡化。其實,學運翻不了天,應該疏導為主。看看六、七年後朱鎔基對輪子們的處理,就可知李的拙劣了。

(四) 六四處理的後果
傷口很深,影響很壞。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人民自己的信心也搖擺不定了,而又給了反華勢力以口實。當前國內嚴重的腐敗,也可與這樣的處理結果掛鉤。有人說如果六四成功了,中國會像前蘇聯一樣分崩離析,這是無稽之談。其實相反,六四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小平若能以海納百川之勢,順應民情,啟動政改,至少能大大遏製現今中國的腐敗之風,從而使國風更正,使社會的交易成本降低。我讚同搞建設要有安定的環境,但安定不等於不許有不同的聲音。我總覺得,治理國家,內寬外緊是正著。既然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何況人家是真心為國,你擔什麽心?

(五) 六四領袖和現今民運
一句話:(當年的)王丹可欽,劉小波可敬;柴玲,不是無恥,而是不齒;而現今民運免提。

(六) 六四平反的時機
我讚同現在時機還沒到,也讚同處理曆史事件宜粗不宜細,同時還警惕著不要被反華勢力所利用。但這些都隻是策略和枝節,不能因此而否定六四。這就好比如,在高峰期的十字路口,你作為校長,撞了我開去學校教課的車。我可以暫時不談你的過錯,也不會理會惡人的挑唆,我甚至也不要你以後賠償損失,隻要你知錯就行了。但如果你不但不認錯,還倒打一耙,那我可就受不了。

讓人感到一些欣慰的是,政府已從稱六四為“動亂,暴亂”,變為“嚴重的政治事件”,再改為“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我相信,等到時機成熟,六四定會平反。
 
寫於2010年6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