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食的境界:"膳道"一一15道菜的壽司宴

(2025-07-21 18:37:55) 下一個

2025-7-19

日本人有種把日常活動升華到藝術的精神,創造出一些儀式感極強的生活方式,以某"道"名之,比如劍道,柔道、花道、茶道。日本人對飲食也極講究,怎麽沒弄岀來個"食道"?不對,這詞兒中文看著哪裏不對。"吃道"?聽著別扭。再換個詞:"餐道"?"餐"字似乎太普通。"膳道"?"膳"字含義高級,看著聽著都善,就它啦,Yes!

日式鐵板燒hibachi ,十來位食客們圍坐在大桌旁,觀賞廚師在大鐵板灶台上現場製作燒烤食物。廚師不時耍個雜技,表演效果不錯,但是這夠不上檔次。懷石料理kaiseki。許多道預先設定的菜式一一呈現,對食客頗有某種比觀雜耍更講究的表演感覺。但預知所有菜品的套餐,缺少藝術創作中不可預測的驚訝效果,似乎欠一點至"道"的境界。

食的過程包括三個部分:獲取食材、製作食品、享用食品。獲取食材的方法決定了人類文明社會的初級類型:狩獵文明、畜牧文明、捕魚文明:農耕文明。製作食品的方式區分各國各地的菜係:日本餐、法國餐、意大利餐、墨西哥餐、川菜、粵菜、淮揚菜、等等。享用食品,簡單說一個字:吃。餐館也有這三個食的過程,一般食客見不到前兩個過程,隻體驗"吃"。

說到吃,想到個基本問題:為何而吃?答案首先當然是生存的必要eat to live。我已有多年未嚐麥當勞,那不合咱天生的中國胃。前天從紐約開往尼亞加拉,原想到目的地再找美食,結果下午尚未到終點已經肚子亂叫。見到高速路邊麥當勞標誌,肚子指揮腦子,忍不住下道搶進速食店,先填肚子充饑要緊。站在久違的餐牌前掃幾下,找個順眼的餐名,選一份辣味培根脆雞漢堡餐,配搭油膩炸薯條和多糖雪碧,十來美刀。幾分鍾到手,味道不錯,經一通狠吞虎咽,一掃而空。我感覺胃裏還有空間,算一算已吃了夠多的卡路裏和糖份,瞥一眼牆角正大塊朵頣的美國大胖子們,告誡自己趕緊收心吧。美國快餐量大份足,像美國佬那樣直率真實又霸氣,就是太粗曠了。麥當勞快餐都是預製菜,不利健康,但快速、衛生、廉價、夠飽,味道還不錯,是對吃作為生存需要的極至體現,成為風行世界的美國飲食文化代表。

對咱老中,吃也是社交eat to social。紐約的廣式早茶餐廳的小點心雖有一些尚對我的胃口,但我仍不愛吃一堆雞爪、鴨爪、排骨、肥叉燒,況且裏麵許多老頭老太閑話家常,人聲噪雜,故也許久避去。昨天一早從加拿大一側的尼亞加拉市開到多倫多,朋友建議去一家粵菜早茶餐廳。美國快餐幾秒鍾能掃遍萊單,中餐廳菜單上百的菜名不稀罕,客隨主便選菜才是捷徑。這裏的早點與紐約的粵菜館略有不同,芝麻球裏不是豆沙而是蛋蓉,叉燒餡的不是蒸包而是烤酥、蘿卜絲餅口感也不一樣、沒見到牛百頁隻見牛紮,...。朋友還點幾份我不知其名大菜,嚐鮮。一直印象中加拿大多倫多的中餐遠超美國、紐約的中餐,這餐再次映證,而且,還相比更價廉。鹹的、甜的、油膩的、清爽的,混著吃,吃飽了,肚子裏和腦子裏都一團亂,不記得吃的什麽滋味兒。朋友們一起飲廣式早茶,慢慢吃、淺淺聊,家長裏短。圖個熱鬧、喜慶、豐富、隨意,幾秒鍾的口味好。這裏的中餐體驗就像老中們那樣實惠、豐富、友善、八卦,常有不知好壞的驚訝。

吃也可為對此過程的技術或者藝術表現eat to show。昨天有朋友推薦並預定一家日料壽司店,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吃到十五道的壽司宴。12位食客三麵圍坐在兩位廚師的廚台旁,觀賞品嚐廚師手藝。除了開胃點心、開胃湯、餐後甜點等5道,其中十道壽司完全由廚師根據時節和當天食材臨時安排,據說還可能依食客口味當場調整,現場製作。這種餐式的英語詞是omakase,我第一次知道,該中譯成主廚搭配料理?初次體驗,估計菜鳥的好奇疑惑都清楚地寫在臉上。吃第一隻壽司時就被師傅教導改善用筷子方式,並建議最佳取壽司方式為用三指揑抓。我以前在布菲、餐館、商店買的壽司米飯都是白色,好奇為何這裏都呈淡棕色。師傅解釋這裏的壽司飯裏加專門的日本紅醋而不是常見的白醋,所以顯淡棕色。廚師用英語介紹當場製作的各款壽司,可有的我還是不明白什麽食材,不過我一向喜歡壽司,覺得味道都不錯。據說世界上獲米其林星級最多的是日式餐廳。盡管這家無星,甚至不一定是日本人開的,但倒確有那份架勢。下麵貼上一些圖片,也許有人認識。最後的甜點上灑上碎金箔末。日本餐廳這種讓食客充滿猜想、好奇、驚喜,能把食品製作和品嚐的行為過程緊密結合並公開呈現,精致到仿佛創作藝術品,形成一定儀式氣氛的餐式omakase,夠得上"膳道"之名吧。

 

如果你信奉簡單生活哲學live to ease,那麽個人吃的理想就是eat to ease 。今天在兩家朋友那裏的家常便飯,算是比上述三種更理想的吃的境界。午餐在住Markham 的幾十年的老朋友家,主隨客便,主人客人一起現包兩款菜肉小餛飩。一款為自家院裏采摘的蒲公英葉,另一款為茴香葉。我都是初次嚐試,不說出蒲公英葉餡,不知道與其它青菜的差別,倒是爽口。茴香葉味道濃鬱,我還能適應。再來一盤香椿葉吵雞蛋,簡單,但對江浙口味的腸胃,很舒適。喜歡粗茶淡飯的,泡飯鹹蘿卜頭最舒服安宜。兩星期前我腸胃不適,連著兩天吃稀飯鹹蘿卜絲。身心告示當時什麽是最真實的自己舒適區域。小時候味道的家常便飯,給人家的親切隨意的氛圍。

晚餐在住Mississauga的新朋友家。雖僅見過一、兩次,但現在願意在家下廚做菜請客的不多見,肯定是特別投緣。南京鹽水鴨、自己在安大略湖釣的三文魚製作的熏魚塊、包菜西瓜皮辣泡菜、清蒸湖裏釣的黑斑全魚、生魚級別半生烤金槍魚排tuna、自製鹹肉扁尖冬瓜湯,等等,就不一一列舉。食材上好,廚藝精湛,式樣豐富、服務一流,算是私房菜大廚家宴水平麽。特別對咱的江浙口味,隻可惜胃口遠不如從前,眼饞肚飽。望著剩下的美食,著實認真考慮了一下打包過兩天帶回紐約的可能性,但肉食過不了海關,死心罷了。男主人提供物質食糧,女主人提供精神食糧。大家吃的舒心,聊得開心。開心快樂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嗎?無論是不是,吃得開心快樂eat to please,肯定是值得追求的餐飲境界。

 

吃五頓飯,想五種吃的境界:生存、社交、表現、舒適、快樂。似乎有點想得太多?思想,有時是個有趣又挑戰的遊戲,whatsoever。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