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解理清曆史,我每年聚焦時間、地方、人群中的一小片段。這次是有關歐洲的基督教新教改革和北美的清教徒殖民的簡...簡史,尤其基督教教義和實踐的演變,對西方文明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剛剛在亞馬遜書店出版這本插畫書的英語版。可以搜書名:
Protestant Reformers: Stories & Faith
下麵幾天,我節選中文章節,分享給對基督教曆史或歐洲與美國那段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糾錯指教。這裏有前言簡介和目錄。
前言
大多數歐洲君主的王冠上都有耶酥的十字架。美元上刻有“我們信仰上帝”的字樣。在歐洲的傳統城鎮或古老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觀往往是教堂建築,它們占據著顯眼的位置,擁有高聳的鍾樓和精良的建造工藝。基督教在過去西方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中曾發揮關鍵作用,並且在未來仍然有一定影響力。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一批學者,他們證明一個國家製度的質量在其經濟成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欠發達的歐洲地區,如英國和德意誌諸邦,在17世紀趕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歐國家,隨後更是超越它們。來自英國的移民白手起家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最終發展為世界上最富裕和強大的國家。相比之下,南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中沒有一個變為發達國家。是什麽導致這種差異?16世紀初開始的新教改革,也許提供部分解釋。受到新教影響的殖民地和國家發展得更好。教會是關鍵的一個社會機製。
談論宗教經常是個爭議和挑戰,尤其對無神論者和不同信仰者來說。但在曆史上,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基督教自誕生以來一直在演變和變化。新教改革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它重塑宗教信仰和實踐,推動民族國家的興起,促進個人主義的發展,影響經濟增長,驅動科學和知識的進步,並幫助奠定現代法律和倫理體係的基礎。其影響至今仍在西方社會的諸多方麵展現。學習新教改革、理解其作用及演變,有助於我們認識世界如何發展至今,並重新思考基督教在我們社會中的地位。
本書聚焦於新教改革時期的重要改革者和變革推動者的故事與信仰。除幾人外,每位人物都配有簡明的一頁文章概述其個人經曆、核心信仰與實踐以及曆史影響。同時,配有插圖,以可視化或象征性的方式呈現他們的信仰、實踐的獨特特征或其所處的重要地點。每篇文章還列出相關地點、紀念碑和著名教堂,為有興趣實地探訪的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編排,介紹具有影響力的改革者,為讀者提供一本簡明易懂的指南,帶領他們探索新教改革這段精彩而複雜的曆史。本書並非教科書,讀者可以直接跳至自己感興趣的人物章節閱讀。特別適合曆史知識有限的初學者,因其單頁文章和插圖內容簡潔易讀。
目錄
宗教改革之前
托馬斯·阿奎那: 中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神學家
托馬斯·阿奎那:連接神學元素的循環結構體係
托馬斯·阿奎那:證明上帝存在的五種方法
約翰·威克裏夫:有形教會對無形教會
約翰·威克裏夫:聖經至上與第一本英文《聖經》
揚·胡斯:反對天主教會腐敗的先驅與殉道者
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倡導簡樸生活的激進神權統治
伊拉斯謨:激勵的改革者、新版聖經、折中道路
宗教改革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券——劃時代的導火索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五大唯獨
馬丁·路德:唯獨聖經、信徒皆祭司
馬丁·路德:白話化、簡明化與音樂化
弗裏德裏希三世(智者):馬丁·路德的保護人
烏爾裏希·茲運理:在蘇黎世創建瑞士改革教派
烏爾希·馮·胡滕:最後的日耳曼騎士與最早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
托馬斯·閔采爾:世界末日布道者與農民革命領袖
康拉德·格列伯:再洗禮派一一不施嬰兒洗禮、不宣誓、不持武器
門諾·西蒙斯:成人洗禮、共享社區、與世隔絕
腓力·梅蘭希通:係統化路德派神學
亨利八世:廢除一樁婚姻導致成立英格蘭國教
托馬斯·克蘭麥:英國聖公會——行半途的改革
古斯塔夫·瓦薩:從丹麥和教廷獨立的瑞典
約翰·加爾文:改革宗,教派的係統化神學家
約翰·加爾文:日內瓦一一加爾文主義的民主與神權典範
約翰·加爾文:所有信徒的精神平等——現代平等觀念的序言
約翰·加爾文:聖餐——基督對信徒的靈性臨在
約翰·諾克斯:在創立蘇格蘭國教時的璀璨人生
約翰·諾克斯:長老會——由選舉產生的長老分級管理
米格爾·塞爾維特:三位一體還是非三位一體,良心自由權利
費倫茨·戴維德:特蘭西瓦尼亞的唯一神論與宗教自由
雅各布斯·阿米念:阿米念主義——救贖不限於選民
天主教反新教改革
查理五世:成功的皇帝,失敗的天主教救主
教宗保羅三世:特倫托大公會議上主導反新教改革
依納爵·羅耀拉:炮彈時刻和創立耶穌會
德蘭·阿維拉:《靈心城堡》中經由靜默感受的神秘主義
凱瑟琳·德·美第奇:以鎮壓新教穩定法國
清教徒
威廉·珀金斯:清教徒先驅與預定論的《黃金鏈條》
托馬斯·卡特賴特:英格蘭教會中的長老會改革者
羅伯特·布朗:首位英國分離主義者與公理會信徒
約翰·史密斯:浸信會和個人基督教信仰的自由
約翰·卡弗:赴美洲的分離主義朝聖者和《五月花公約》
威廉·布拉德福德:在普利茅斯作為政府模式的公理會
約翰·溫斯洛普:在馬薩諸塞的清教徒“山巔之城”
托馬斯·胡克:按被統治者的意願建立康涅狄格
羅傑·威廉姆斯:在羅得島提倡個人宗教寬容
喬治·福克斯:貴格會,”內在之光”和賓夕法尼亞
奧利弗·克倫威爾:英國的唯一共和國的清教徒“護國公”
附錄:新教教派家譜及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