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神學家
一位巴黎的主教決定在巴黎聖母院附近建立一所培訓新任神父的學校。歐洲第三古老的大學——巴黎大學(索邦大學)由此誕生。大約在1250年,一位來自意大利的神學學生因其魁梧的身材和極度沉默寡言被戲稱為“啞牛”。托馬斯·阿奎那的沉默並非愚鈍,而是深思熟慮。他後來寫道,沉思的生活比積極的生活更為崇高。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古典知識在拉丁歐洲大部分失傳,但其中一些在拜占庭得以保存。猶太-伊斯蘭學者將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翻譯成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柏拉圖的哲學對早期基督教在理解精神信仰方麵影響深遠。在第二個千禧年的初期,大學的學者們,又將這些希臘書籍從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譯本翻譯回拉丁文。阿奎那對亞裏士多德著作尤為驚歎,他親自翻譯了一些。
阿奎那將自然主義和理性主義與亞裏士多德哲學融入基督教教義之中。他認為上帝是自然理性的光明之源,也是信仰之光的源頭。自然理性與神聖啟示都是通向知識的道路,它們相輔相成,而非彼此對立。因此,他彌合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鴻溝。他的著作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他的自然啟示思想後來啟發文藝複興的人文主義。在《神曲》中,但丁在太陽天見到阿奎那。阿奎那的學說成為托馬斯主義學派的基石,代表基督教經院哲學的巔峰。他的思想在16世紀特別有效地應對新教改革者對天主教神學的挑戰。托馬斯·阿奎那最終成為“中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神學家”。
在撰寫其最重要的著作《神學大全》期間,阿奎那在48歲時突然停止寫作。他在一次彌撒聖祭時經曆神秘的異象,隨後說道:“我所見之事,使我所有的著作都如同草芥。”他究竟是放棄他的理論,還是感到盡管自己的神學成就,語言仍無法表達他所體驗到的奧秘?無人知曉。這一故事體現人類理性與神秘、不可言喻的神聖體驗之間的張力。由於他提供的是問題的答案,而非像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那樣引導進一步的開放性思考,一些批評者爭論他更像是一位神學家,而非哲學家。
信仰:將亞裏士多德哲學融入基督教神學。
地方:法國巴黎聖母院。
問題:如果你的信仰與理性發生衝突,你會選擇哪一方?
連接神學要素的循環結構體係
聖經講述了上帝的創造、人類的墮落、上帝與以色列的立約、耶穌基督作為救主的降臨,以及通過祂在天堂獲得永生的盼望。基督教傳統有助於解釋和教導聖經,並實踐敬拜和聖禮。了解聖經和傳統,一位基督徒可能熟悉關於上帝、上帝的創造、人類、人生的目的、耶穌基督、原罪、救贖、聖禮等的關鍵要素和相關故事。那麽,這些要素之間又有怎樣的關聯呢?
阿奎那被封為“教會聖師”,這一稱號比“聖徒”更為罕見。在這裏,“聖師”意味著“教師”。阿奎那是一位職業經院哲學神學教師,曾在科隆、那不勒斯、羅馬和巴黎任教,並擔任教宗神學家。他著述頗豐,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是《神學大全》。盡管未能完成,但該書論證了幾乎所有天主教神學和西方哲學的關鍵內容。一些天主教徒認為它是除《聖經》之外最重要的神學著作。在曆史性的特倫托大公會議上,為了應對新教改革,教宗甚至將《神學大全》與《聖經》一同置於祭壇之上。
《神學大全》是一部為神學初學者編寫的係統教材,采用問答形式,涵蓋上千個問題。書中的主要主題構成一個循環體係:上帝、創造、人類、人類的目的、基督、聖禮,最終回歸上帝。
七大聖禮包括洗禮、堅振、聖體、懺悔、終傅、聖秩和婚配。阿奎那肯定傳統聖禮的神學地位,並認為每一項聖禮在信徒個人及整個教會的屬靈生活中都具有特定的作用。然而,關於聖禮的理解和實踐,也是新教神學與阿奎那的天主教神學存在重大分歧的地方。
信仰:關鍵的神學要素構成一個循環結構,從上帝開始,最終歸於上帝。
地方:法國圖盧茲的雅各賓教堂
問題:作為基督徒,你會閱讀《神學大全》或除了《聖經》之外的神學書籍嗎?
證明上帝存在的五種方法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關於上帝或諸神的問題,例如:什麽是上帝?有多少位上帝?上帝是否存在?上帝可以做什麽或不能做什麽?上帝是什麽樣子的?這些問題有些難以用證據或事實來回答,因此常引發爭論甚至衝突。托馬斯·阿奎那運用自然理性和邏輯來解答這些問題。例如,阿奎那認為有限的人類思維無法直接認識上帝,因此上帝的存在對我們而言並非不言自明,盡管上帝本身確實存在。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阿奎那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論證,即從五個方麵進行邏輯推導:
第一個論證來源於亞裏士多德的“第一推動者”概念。世界充滿運動(變化)。每一個運動都必須由一個“推動者”觸發,而推動者本身也是被另一個推動者觸發的。如此推及至最初的、未被推動的推動者,即“第一推動者”,這個推動者就是上帝。其他四個論證遵循類似的邏輯結構。
第二個論證同樣源於亞裏士多德的思想。每一個實體或事件都有其“能動因”(有效原因),而該原因本身也有其起因。追溯至最初的第一因,這個第一因就是上帝。
第三,現有的存在者是由已經存在的存在者所創造,而這個創造者又由另一個創造者所創造。最終,必然存在一個未被任何存在者創造的“必要存在者”,這個“造物主”就是上帝。
第四,世間萬物都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完美,而最高層次的完美就是上帝。
第五,許多事物本身缺乏智能,卻能在世界中按照規律運行。因此,它們需要由智能者進行設定或引導,而非由偶然隨機來決定。這位全知的引導者或設計者就是上帝。
偉大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相信上帝的存在,因為他無法相信結構如此精密且有序運行的宇宙僅僅是偶然形成的,這也為阿奎那的第二和第五個論證提供了支持論據。而關於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也被一些基督徒視為對第三個論證的支持。
信仰:認為上帝以多種間接方式展現其存在。
地方:意大利羅馬的聖薩比納大教堂;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聖多梅尼科馬焦雷教堂。
問題:無神論者對上帝的存在有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