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nald Coase 是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這本書2012年出版的時候,他已經一百零二歲了。所以有書評說,這本書匯聚了 Coase的百年智慧。轉年他就去世了。其實再能幹的百歲老人,又有多大精力寫這本書呢。這本書很多翔實考證,內容有兩百頁,文獻考據列了額外的六十多頁,大部分功勞應該給Coase的學生,這本書的合作者,王寧。
這本書值得一讀。我印象深刻的有幾點:
1. 這本書是中國建國七十年的曆史總結回顧。一方麵驚訝於作者細膩的記錄,有時候甚至覺得過於冗長;另一方麵又感到這是難得一見直白的曆史,讓人痛心的是居然要讀英文的中國曆史才能窺見全貌。建國七十年來,很多不可說的事件,很多不可發表的評論,導致了思想的貧瘠。七十年來屢次社會巨變,曆史和現實的激烈衝撞,文化倫理的劇烈變遷,本來應該是文藝巨著的土壤,也是學術研究的試驗田。比如法國大革命,雨果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悲慘世界;夏天看“烏合之眾” ,也是這樣的群眾運動總結出來的大眾心理學名著。可惜的是,在苦難之後沒有總結,思考,反省;沒有結出思想的碩果,人民的苦都白受了。更有甚者,從來沒有反省,沒有斬釘截鐵的黑白分明的論斷,因此重蹈覆轍,也是計日可期。至今還能看到網上有各色人等為了大躍進有沒有死人而爭論不休。看多了中文書,有時候覺得更習慣中國人混沌一片的爭論方式,忽然看見這書直陳論點,還真有點不習慣。而這論點是經過大量事實數據推斷出來的,所以不是言之無物的主觀,而是讓人信服的。
2.在講述曆史之餘,這本書也穿插各種經濟學原理,還有經濟政策的細節。比如改革開放後,提高給工人的incentive,才有幹勁;比如改革開放中的各種價格,稅收政策。過去四十年中國人的發展殊為不易,然而作為沒有經曆過苦日子的人,已經習慣了飛速發展,take it for granted, 沒有意識到改革開放經過了多少溝坎。這些溝坎既有人們頭腦的僵化所產生的各種阻撓;也有為天下先的不知所措。領導這樣一個大國走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又能如此成功,幕後有很多努力辛苦。這本書給了鄧小平高度評價,他是極端反對回到文革的舊路,說的很多話,今天讀了有觸目驚心之感。比如他說的要開放國門學習外國經驗,不要封閉;要私營經濟;要民主法製;要警惕左傾危險。。。
3. 書裏麵提到了改革開放之後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反反複複的拉鋸鬥爭。這真讓人驚訝,即使激進如鄧小平,反複提醒人們不要走回老路,卻也一直堅定不肯放棄奮鬥一生的社會主義理想,雖然他有很多發言承認過去的錯誤。中國行的是資本家路線,打的是社會主義旗號。不論是毛澤東還是鄧小平,他們都提到要實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奉行“實用主義”,好用的就拿來用。可以走資本家的道路,卻不能承認資本主義,也是這一實用主義的反應。
4.中國為何被定義於資本家,還是因為私人經濟和市場化。中國的改革開放相比於蘇聯東歐,就是因為中國一方麵改革國企,一方麵也鼓勵私人企業發展,蘇聯東歐都沒有那麽蓬勃的私企,隻能拿國企開刀才會造成今天俄羅斯淪為二流國家的困境。而中國剛一開放,一窮二白,急切需要資金起飛,蜂擁而來的首先是港台商人。商人都是逐利毋庸置疑,但是華人要是沒有血濃於水的觀念也不會回到大陸置產。大陸剛剛經曆過荒謬的文革,有何信譽可言?還是靠了“自家人”的鼎力相助。這些港台商人帶來資金,技術,先進生產力,培訓工人,給大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然而今天,大陸和港台也快成仇了,因為在富裕的大陸人眼裏,他們就快淪落為窮親戚了。
5. 除了金錢資本,書裏麵提到人才也是另外一項資本。中國的騰飛,得益於高質量的勞工。今天中國總是講產業升級,要想進到下一個層次,人才需要更上一層樓。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大學和經濟一起發展,但是並不能滿足下一個階段的要求。這本書最後一章,談到了中國大學受到很多控製限製,不能提供高級人才;因為人才的繁榮必須來自思想的解放。能帶領中國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人才需要創造力和開闊的眼界。
就在今天,斯坦福科學家自殺的消息傳來,新聞裏說到這位科學家所看重的價值觀包括“人人平等““自由”。而當年棄暗投明,報效祖國的錢學森,八十年代接待cal tech舊友,提到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人民不覺得幸福。溫家寶最喜歡的經濟學家Adam Smith,在談論經濟的書裏的有一段話,關於什麽是幸福,似乎把這本書又拉回了主題:不能單純的討論經濟發展,衡量經濟發展應該包括人的幸福感,而一個“幸福”的人,健康的人才能進一步推動經濟。
然而考慮到中美兩國人民思維方式的差異,巨如天塹,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是很難被紅旗下長大的中國人民接受的,必然要被歸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唧唧歪歪,或是一直唱衰中國的惡意論斷。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美的隔閡越來越深了。各種不信任的前提下,已經分不清最後一章是善意勸慰還是惡意詛咒。
如果問今天大陸人民什麽是幸福,我相信富裕的,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國人會用“買買買”,或者“厲害了我的國”來回答。在很多人眼裏,有錢就是幸福了,誰讓我們是信奉實用主義的中國人呢。但是捫心自問,錢買不到一切,錢再多,不一定有真正的幸福感。幸福與否,真的就應該是衡量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標準。這本書出版在2012 年,再過20 年詢問中國人什麽是幸福,答案會不會不同呢?
這本有些敏感內容,隻不過就是關於黨的曆史而已。讀這本書本來隻是和三五好友一起,然後在微信上交流讀後感。無奈的是,這兩年經曆了微信上種種嚴格限製,甚至有朋友回國有很驚嚇的經曆,大家都紛紛陷入了自然而然的自我審查。邪惡的力量無遠弗界。所以更要為這本書寫一個書評。推薦,值得一讀。
祝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