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了電影《魔戒》三步曲,HBO有加長版。這部電影剛剛出來的時候2021年,跑去看電影的激動心情好像隻是不久以前。第二部電影出來的時候孩子還小,不方便去電影院,就在網上找盜版。下載了一部,打開看怎麽是斯瓦辛格說俄語啊?盜版網站居然還會騙人。
後來進公司,我們的部門大概2000人,每周都出周報。有一個板塊是采訪新員工,到我的時候我就說最喜歡的電影是魔戒, Frodo去Fire of Doom銷毀魔戒的過程就象征著他征服內心的惡念的過程,魔戒的英雄是一個戰勝自己的英雄。之後在公司會有人跑來跟我說,這段話說的好,他很有共鳴。
過了20 多年再看魔戒,心境和之前一定有了些變化。這二十年裏自己經曆的人生起伏,好像和英雄們降魔斬妖除的曲折過程有了更多共鳴。他們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年輕時隻道尋常,現在才體會到不易,也能感到格外的振奮。中年被英雄故事鼓舞激勵的心情和年輕時候比少了純粹,多了理解。
當時隻道是尋常的還有電影本身。時間證明這三部電影已經成為了經典,是可以流傳下去的精品。這要歸功於原著精彩,也是電影製作方群體的努力結果。今天有了更先進的特效技術,有了更雄厚的資本,卻無法超越。 Amazon新出的 power of the rings,看了幾集追不下去了,精靈們不是以顏值取勝的嘛,電視裏的精靈們不夠美好。
當年第一部電影trailer一出來,飾演精靈王子的Orlando Bloom一下子火了,無數人詢問。他當時剛剛從電影學院畢業,拍這樣一部大製作電影,大家都體諒到他的壓力。也是導演慧眼識英才,他本來麵試的是Gondor攝政王的二兒子Faramir,戲份就少多了,導演讓他試了護戒小隊裏的精靈一角。後來又因為第一部就火了,後麵兩部電影導演給他加了很多戲。Orlando曾經說這部電影拍了三年,酬勞不到$20 萬。這對於明星是很少的了,但是他說這是”gift“。整個魔戒的拍片過程,很像87 版拍紅樓夢的過程,一群人不計較報酬名利,憑著熱愛精益求精,互相學習。電影拍完後帶來的明星效應和機會,還有參與人員的友誼,三年的難忘記憶,都是終身財富。
隻是當初誰能預見命運的安排呢。和紅樓夢相似的是,魔戒電影的選角也貼近演員本人的性格。人戲合一,這是不是電影的最高境界。
電影裏的國王Aragorn,一出現隻是個無名的遊俠。他不敢承接家族命運,祖先也因為沒有經受住魔戒誘惑,成為了罪人失去國王寶座。Aragorn在銷毀魔戒的過程中,用他的勇氣,信心,療愈能力,最後被接受為眾望所歸的國王。YouTube有個短片“ Aragon才是真正的男性主義“,分析了為什麽他這個角色超越傳統的有毒的大男子主義,還挺有趣的。當年看電影可沒有看出這些東西來。因為他勇敢,但是也不介意表達脆弱一麵。他為了 Boromir,九人護戒小隊唯一去世的人哭泣,還親吻了他的額頭。他對於愛人精靈公主是尊敬的,在公主要帶Frodo騎馬逃離黑騎士的時候,他們略有爭論說誰應該去這個危險的旅程,最後Aragon說“as you wish“。 他尊重公主關於自己前途命運的選擇,是選擇做一個永生的精靈,還是陪他走有限的人生旅程然後墮入永遠黑暗。對於另一位王女,他和她有一個關於恐懼的討論,他對她充滿了鼓勵。而且當他得到權利,萬眾敬仰,他卻對Hobbits說: my friends, you bow to no one, 然後他跪下,感謝Hobbit的付出。這是一個內心柔軟,謙卑的英雄,既可以力克萬敵,又有同理心。簡直太完美了。
飾演Aragorn的演員Viggo,其實是這個角色的第二個人選。導演最開始選中了另一個演員,他最先進組,和大家相處了兩個月,然後在開拍幾天後,導演終於意識到這不是合適的人選,然後匆匆給Viggo打電話,問他能否立刻飛到新西蘭拍戲。Viggo摸不著頭腦,還在猶豫,隻是因為他兒子是魔戒迷,力勸他加入。他才接了這個角色。
他在劇裏劇外都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很多人評價他就是一個有優秀品質的人。前幾年他還拍了Green Book,今年得了羅馬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這是不是說明他一直都像電影裏的完美英雄一樣,一直都有著在生活旅途中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呢。
有趣的是第一位被放棄的演員,導演公開的說法是他太年輕不適合這個角色。據說他不敬業,經常不去上擊劍課,以至於電影裏最大牌的演員Christopher Lee都曾經問他,你還是想拍這部電影的吧?導演本來寄希望於等到電影開拍,他慢慢就能找到感覺,結果開拍後果斷換人。
話說魔戒第一部出來就非常驚豔,但是好萊塢在等著第三部。第三部放完後,那屆奧斯卡魔戒橫掃,得了十一個獎。而這位被放棄的演員當時在跟另一位女神明星Charlie Theron約會,為了支持她也出席了那屆奧斯卡。誰知道他當時的心情呢?人生的機會並不多,沒有什麽比機會到手卻不能抓住更讓人遺憾的了。
而橫掃奧斯卡那次,魔戒沒有得到最佳男女主角,原因是他們根本就沒有送最佳男主獎,他們認為大家都是主角。
魔戒小隊一共九個人,到底誰是主角呢?在我看來,主角有三個: 魔法師Gandalf,人皇Aragorn, Hobbit Frodo。這正好對應了人的三個“我“。
有一種觀點,每個人都有三個“我“,一個是靈魂,高我,這是指點人生方向的,所以有時候掙錢不見得讓我們快樂,靈魂可能另有所求; 一個是本我,那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我“,行走在紅塵中,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都是這個本我實現的;還有一個小我,那就是潛意識決定的“我“。潛意識其實是從前生活留下的印記,不知不覺變成了本能反應,我們有時候哭,笑,做不可思議的事,比如說一到考試就緊張fail,那就是小我在控製著我們。
所以這三個英雄不就是對應了三個“我“嗎: 魔法師總控全局,預言未來,指明方向,他是九人小隊的指路明燈,是抗魔路上的主心骨。他對於Gondor之攝政王的暴打就是他對於各種妥協懦弱的回答。靈魂要我們勇敢,活出自己。人皇Aragorn奔波俗世,對抗潮水般的惡魔。其實人生的波折不也是如Ocos一般,有時候人生的煩惱幾乎要把人淹沒,但是退無可退,隻能鼓起勇氣麵對,有時候還要尋找外援才能戰勝啊。Frodo,電影裏有藍色的眼睛,非常純潔如天使般。他的旅程注定孤獨,承受不被人知的壓力。這就是小我啊,走在隱秘的路上。這個小我可能貪吃貪玩,全無目標,手裏拿著魔戒就是各種潛意識的誘惑,我們無知無覺,被魔戒牽著走,要經曆內心的貪嗔癡慢疑。Frodo的那些痛苦懷疑猶豫恐懼不自信,都是我們普通人的品質。 精靈女王說“小人物也能做出重大改變“。小人物隻要有勇氣,一步一步走也可以實現目標。如果我們被恐懼或者對權利的渴求所控製住,小我就占據主動,讓我們看不見靈魂的方向。
這三個"我"缺一不可,但是隻有心神合一,為共同目標取勝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小我是不是決定勝利的關鍵呢,當然是了,小我能掙脫多少束縛限製,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可以走多遠。
整個魔戒描述的就是戰勝恐懼,克服恐懼的過程。我們普通人不是很多時候也被恐懼控製嗎,恐懼可能會失業,恐懼得不到愛,恐懼孩子不能有更好的生活。。。
電影裏對恐懼最直觀的就是Gondor的攝政王Denethor。大敵壓境,他不率領軍隊反抗,卻精神崩潰忙著自殺。而鮮明的對比則是護戒小隊的全體人員,他們有無數個可以放棄,值得崩潰的時刻,但是都沒有放棄。There is still hope.
There is still hope. 這是絕境逢生的勇氣。
魔戒的導演Peter Jackson十年磨一劍,花了很多心血準備多年,才拍出氣勢恢弘的電影。
他在新西蘭拍攝主要是為了省錢,不過也是因為他是新西蘭人,對那裏比較熟悉,也可以避開演員工會的幹擾。他在新西蘭租地,提前一年建立Hobbit的村子Shir,為的是讓景觀更自然。意想不到的是這部片子成了新西蘭風光宣傳片,帶來了旅遊的熱潮。所以本來按照新西蘭政府要求,拍完電影要把環境恢複,他們把Hobbit村莊拆了一半,忽然洶湧的旅遊人都來了,新西蘭政府趕緊要求別拆了,還出錢又恢複了。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去新西蘭走一下魔戒之旅,看看巍峨的雪山,感受一下激流的魅力,和Shir的溫暖寧靜。
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英國作家Tolkien寫得好。他創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middle earth,那裏有精靈,人類,矮人,無欲無求的Hobbit,也有惡魔。魔戒是近年來西方玄幻小說的開山鼻祖。Tolkien是一戰士兵,幸存者。Frodo在勝利歸來卻依然被劍傷困擾,這也隱喻了作家本人經曆的戰爭PTSD。 我不禁想,經曆戰爭的折磨,這難道是Tolkien成功寫出魔戒的關鍵?那這種經曆還真不是普通人能消受的啊。看完電影就下單了魔戒的書,二十多年前讀了中文,沒有感受到Tolkien文字的美好,現在可以好好讀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