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穀百合

Lily of the Valley - 遺世獨立, 孤芳自賞。
正文

小城故事 (四)婦女幹部

(2015-11-20 16:29:17) 下一個

(圖片摘自乘馬會館-百度百科)

 

(四) 婦女幹部(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我到現在都一直難以相信,我那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小腳外婆,年輕時居然會是婦女幹部!外婆是乘馬崗鄉人。乘馬崗鄉位於麻城西北部,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之一。一個隻有300餘平方公裏的鄉鎮,走出了26位紅色將軍 (大將1人,上將3人,中將6人,少將16人),還有35位國家省(部)軍級領導,被譽為中國將軍第一鄉。聽說乘馬崗鄉共有二萬多優秀子女參加了紅軍,六千多人參加了長征,戰爭年代在冊烈士5900人。

 

二十年代的乘馬崗鄉是麻城紅色革命風暴中心,這裏組建了麻城第一支農民武裝,打響了黃麻起義的第一槍。1926年10月15日,來自乘馬地區溝坎山凹的48條好漢齊集乘馬會館,掛起孫中山先生遺像,公開成立共產黨人領導的國民黨乘馬崗區分部,秘密成立中共麻城縣乘馬崗支部。 以乘馬會館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運動,在麻城風起雲湧。乘馬會館的前身,為清乾隆年間的一座佛教廟宇,民國初改建為學堂,後為乘馬崗小學。 1927年春,氣焰囂張的麻城反動豪紳反攻倒算,勾結“紅槍會”,血洗乘馬,圍攻縣城,製造了“麻城慘案”。

 

聽說就是在那場“麻城慘案”中,在麻城縣城城南,考棚舊址,麻城一中原址的地方,男的革命黨人被抓來砍頭行刑,而女的則被拍賣。聽姨媽講,外婆是從乘馬崗鄉被抓來拍賣的一名婦女幹部,我外公從考棚舊址處買回來做媳婦的。不知為什麽,我還是覺得這故事太過戲劇化,以至於常常懷疑它的真實性。記憶中的外婆,圍著一席長裙,三寸金蓮,走起路來,顫顫巍巍,嫋嫋娜娜。怎麽看,怎麽都和婦女幹部掛不上鉤啊?

 

聽說那天外公原是和幾個夥計去城南看熱鬧的。小城裏出了這麽大的事,沒幾個人還有閑情逸致來北門光顧剃頭鋪的。外公幹脆關了店門,也去南門瞧瞧到底發生啥事兒。外公本是個生意人,一心一意在剃頭,靠自己的手藝吃飯,對這些共產黨,國民黨,土豪劣紳的爭鬥倒是不太在意。頗有一點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不管你是啥人,剃頭的需要總是有的吧。

 

我自己已經是不再相信一見鍾情的愛情故事了。可是我除了用一見鍾情,沒辦法去解釋外公外婆的姻緣。也許就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也許就是因為她不經意地回眸,他內心在瞬間軟化。外公忽然做了個算不上驚世駭俗,但也是令親朋好友熟悉他的人大跌眼鏡的果敢決定: 他要娶她!不論花多少錢, 不論她是不是革命黨人,有沒有殺頭株連九族的危險,他都要娶她!因為遇見她,是他一生最美麗的意外。因為這一生, 真的就這麽一世,若想停留時就義無返顧地拋開世俗,許自己一個圓滿,沒有什麽比得到與擁有的更彌足珍貴。 情到深處人孤獨,那是因為一顆心真的容納不了太多人和事,隻能裝下一個人, 一份愛, 一眸溫情的回顧。他仿佛聽到心底的聲音,就是她,無論付出多少的艱辛都是值得的。因為,今生,隻此一世,靈魂與靈魂的撞見。遇見了,就不能錯過。

 

雖然是花錢贖來的,外公還是依照當時的習俗,明謀正娶,八台大轎地把外婆迎娶到家。好緣分憑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離不棄。從此外婆也收斂起天不怕地不怕的剛烈之心,視外公為一方天,頂梁柱,一心相夫教子。兩人相敬如賓的日子,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外婆的肚子不爭氣,生了一個女兒還是一個女兒,一共五朵金花。雖然五個女兒個個生得乖巧玲瓏,如花似玉,對外公傳男不傳女的剃頭絕活,沒有兒子來繼承終是遺憾。這期間,很多人包括外婆都勸外公納妾生子,外公隻是不肯。而外婆也是無願無悔地懷孕,待產,生孩子,燒香拜佛,隻想給外公生個兒子延續香火。

 

向來情深,奈何緣淺。在五姨還不到一歲,在外婆還沒來得及再懷上兒子的時候,外公突染重疾,撒手西去,留下外婆帶著五個年幼的女兒獨自支撐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那時媽媽才兩、三歲。生命是一種堅強。有一種苦,是眼淚往肚子裏咽,日子還得繼續。。。有一種傷心,是說不出的心痛,隻能自己忍著,直到時間流逝,直到慢慢遺忘。。。

 

不過可能受媽媽的影響,我一直對這位來自山溝的小腳外婆敬佩有加。第一,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代,外公早逝,連媽媽都不太記得外公啥樣子,外婆能孤身一人把四姐妹平平安安地拉扯大 (最漂亮的三姐在十一,二歲的時候,天妒紅顏,因病夭折),就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了。聽媽媽講,小時候常有些潑皮無賴,欺負外婆一個寡婦帶著五個如花似玉的漂亮小姑娘,晚上常來外婆家門外騷擾。至於外婆如何一女當關,萬夫莫開的英勇事跡,我已記不清楚了。但因此對外婆曾經做過革命婦女幹部這一故事,又有些深信不疑了。沒有了頂梁柱,天不能塌。為了五個年幼的女兒,外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硬是勇敢地撐起一方天。外婆從此辭退了多少上門向她求親的人,終身不改嫁。心事不語,塵埃無聲,一生隻為一人風煙俱淨。其次,雖然沒有替外公生出個帶把子的兒子是外婆心裏永遠的遺憾,外婆卻有著女兒當兒子養的決心和堅強。生活再艱難,外婆還是將五個女兒都送進學堂學文化。除了二姨媽自己不願意讀書,喜歡在家幫忙做事,早早輟學;媽媽善解人意,小學畢業自己主動要求去了衛生學校學護士貼補家用;大姨媽和五姨媽都是在一中讀完初中畢業。這在當時也是了不得的成就。還有,我們家的第三代,姨表兄弟姐妹一共十人,除了我和姐姐,都是在外婆家外婆幫著拉扯大的。外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外公這個家的奉獻可見不一般。

 

外婆的鹹菜醃得特香特好吃。鹹蘿卜,鹹缸豆,鹹韭菜,鹹筍,鹹苕梗,鹹肉,鹹雞蛋。。。,但凡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外婆都能給你用不同的方式醃製出來,既保持原味,又美味無比。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油炸綠豆丸子,油浸紅辣椒,豆皮豆渣餅,還有炸麻粉子和小麻花。每個禮拜,媽媽有一天休息,就會帶著我回外婆家。媽媽幫外婆洗洗腳,剪剪指甲,梳梳頭,翻曬棉被,做做家務。其實能幹的五姨一直和外婆住一起,五姨對外婆也是照顧有加。但我猜媽媽應該是很孝順,常常回來陪陪外婆,盡盡自己的孝心。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捧著滿滿的一大搪瓷缸子鹹菜,壓得緊緊的,夠我們一家四口吃一個禮拜。

 

現在回想起來,最最懷念的,還是過年。過年的傳統習俗有好多:小年那天要放鞭去山上接祖人回家過年;接回家後,每餐飯前都先要擺放碗筷,準備祭飯祭菜,燒香敬酒,拜完祖宗才可以開始吃飯;做糍粑;釀米酒;殺魚剁肉,做肉糕,魚丸,葵魚;年二十八,家家炸,炸綠豆丸子,炸藕夾,炸紅薯片,炸果兒,炸瓢兒耙;年二十九,炒瓜子,炒花生,做糖巴;大人忙活,小孩子一邊玩,一邊等著吃。當然也打打下手,幫忙洗洗菜,涮涮碗筷,除了最小的我和最小的六表哥。那時大家戲稱外婆為賈母,六表哥是賈寶玉,我是林黛玉,當然除了沒有擦出寶玉黛玉那般的愛情火花和賈府的富貴榮華。最熱鬧的當屬吃年飯,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吃完年飯發壓歲錢。我媽媽是那種特節省又未雨綢繆的人,基本上壓歲錢在我和姐姐的口袋裏還沒揣熱,就得分文不差地上交給媽媽,說是存著繳學費。慚愧,這好傳統,我現在也繼承和發揚光大在我的孩子們身上。不過當時,我對好些個表哥表姐可是豔羨得很。他們拿了錢,可以自己去買糖果吃,鞭炮玩。我小時候膽子特別小,鞭炮不敢放,卻特別喜歡看表哥們放衝天炮。拿在手上,點燃了,“句”的一響,在天空裏滑一道亮麗的弧線。

 

而這所有童年美好的記憶,全是拜外婆所賜。外婆看起來不言不語,不惱不怒地,卻能把四個女兒,三個女婿,再加十個娃,撥弄得滴溜溜地轉個不亦樂乎,歡天喜地,熱鬧非凡。(為什麽隻有三個女婿,我以後有機會再表。)記得外婆走了以後,大家庭就開始散了。雖說媽媽四個姐妹還是走得親熱,但各家在各家準備年貨,吃年飯,再很難像外婆在的時候,四家聚在一起,親自下廚,分工協作,豐衣足食了。這麽想想,外婆還是很有婦女幹部的領袖作風,不愧為鎮家之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