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比失眠更可怕的是害怕失眠

(2016-01-18 23:08:52) 下一個

有句話說“世上最容易最難的事情就是睡覺”,睡覺對於失眠者而言是一件備受困擾之事,有關數據顯示,全球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飽受失眠困擾。而我國也有20%-30%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女性高於男性。情緒性失眠是失眠的一種,它指的由情緒問題所引起的失眠症狀,而一些負麵情緒會直接導致失眠的發生。

女白領頻繁失眠,越想睡越睡不著

曉曉(化名),女,24歲,大學畢業一年多,在一家私企上班。最近幾周均頻繁出現失眠,心情煩躁,心慌,頭疼,記憶力和注意力等下降,不想上班,興趣喪失等症狀,一到晚上睡覺,總是擔心自己又睡不著,第二天上班更加難受。

於是曉曉請了假去看了睡眠科醫生並服用藥物,剛服藥時,睡眠有所緩解,但隻要一想到又要上班,又會反複出現難受的情緒,到後來,即便是吃藥晚上依然睡不著。睡眠不良反過來再次影響她的工作表現,上班變得更加“痛苦”,而這又加劇了夜晚她的失眠,反反複複之下,曉曉很是痛苦。

對失眠的恐懼危害大於失眠

曉曉是典型的“情緒性失眠”,也就是她的失眠是由情緒所引起的。曉曉的情緒主要表現為煩惱、憤怒、害怕失眠、擔心失眠帶來的後果,以“焦慮”情緒為主要特征,而她的焦慮正是圍繞睡眠問題。

臨床經常遇到這樣一些失眠患者,他們形容自己患了“睡眠恐懼症”,睡覺的時候一到床上首先擔心的就是自己會睡不著,有的總怕半夜醒來難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越感到緊張。受情緒所影響,失眠越來越厲害,而周醫生稱,實際上,失眠本身的危害遠不如對失眠恐懼與擔心所造成的危害大。人們因為對失眠的恐懼與害怕,產生了失眠—恐懼—緊張—失眠加重—恐懼加重—緊張加重—失眠更重的惡性循環。

這些情緒,睡覺時不要有

第一,負麵的情緒會造成失眠。正常人想要入睡,隻要躺在床上保持安靜,心情平靜,讓大腦和身體逐漸放鬆下來,人就會慢慢進入睡眠的狀態。而人如果情緒失控,持續性地處於這樣一些情緒狀態,如緊張、擔心、害怕、懷疑、憤怒、憎恨、抑鬱、焦慮等,整個大腦和身體始終無法放鬆,大腦就會一直處在一種高速運轉的狀態,無法進入睡眠狀態,有時勉強睡著,也往往睡得很淺,很容易醒來。反過來,不良的睡眠又會催生負麵情緒,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的生物節律,造成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情緒,會出現暴躁、不開心、敏感和抑鬱等情緒。

第二,不良心理暗示。最常見的引起失眠的暗示心理就是:害怕心理。周主任介紹,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兩個過程——興奮和抑製過程。“怕失眠,想入睡”,本身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這一心理暗示本身卻會引起腦細胞的興奮,讓抑製的過程無法實現。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會加重失眠。

第三,期待。這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做某事時因擔心睡過頭誤事,所以會出現早醒、睡得淺等情況。如第二天早上要趕火車、飛機,容易早醒;如麵臨結婚、考試、晉升等大事時,會處於期待興奮狀態,激動的難以入睡。

第四,自責。有些人會因為一次無心的過失,感到內疚自責,睡前總是在腦子裏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總想著如果重新來一遍,自己該如何去做,糾纏在自己編織的故事情節中,久久不能入睡。

第五,衝突和矛盾。一些人由於童年時受到喪失重要親人、恐嚇等創傷刺激事件後感到害怕,因此出現了怕黑而不敢睡覺的情況,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但成年後,隻要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後,又會出現失眠的狀況。

建議:管理情緒,不要過度看重睡眠

情緒性失眠既然因情緒而起,那麽若程度較輕,失眠者可以學會通過自我調節和管理情緒予以改變。

對於情緒性失眠而言,失眠者首先是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並不等於是簡單的壓抑自己的情緒,要學會適度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其次,不要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失眠問題並沒有想像那麽嚴重,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生命力;最後,要培養自己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而對於較嚴重的情緒性的失眠,則應求助於專業人員進行心理谘詢、加強心理疏導,尋找到造成患者失眠的心因性因素,並進行具體解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