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說,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視“一帶一路”為正麵的發展,中國的影響力在擴大,“一帶一路”是中國與周圍國家更多交往的建設性方式,會給相關國家帶來許多機會。他表示新加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也支持亞投行。
這是李顯龍最近一段時間對華最為積極的一段表態。去年以來,由於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與美日站在一起,導致中新關係冷淡。9輛未經申報的新加坡裝甲車在香港一度被扣,增加了中新關係的涼意。上月北京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東盟有7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李顯龍卻缺席了,引來更多議論。
在10日播出的對澳媒談話中,李顯龍似乎展示了願意促進中新關係回暖的姿態。
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最堅定的美國盟友,隨著中國崛起,它長期以來麵臨如何在中美之間搞戰略平衡的難題。它的做法總體上是這樣的:能平衡就平衡,平衡不了就先顧美國那一頭。
它那樣做的理由是,自己是個小國,夾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個巨人之間,安全十分脆弱。它把美國看成是保護新加坡安全的最大依靠。
南海仲裁案前後,新加坡是菲律賓以外就支持仲裁表態最活躍的東盟國家,另外新加坡將軍事基地開放給美國在南海執行任務的反潛偵察機,這一切表現使它的“拉美製華”在地區內顯得很突出。
然而中國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夥伴,整個東盟都重視同中國的關係,大多數國家主張謹慎處理同美國、中國的關係,這造成了李顯龍政府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重視中美合作,派團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安倍政府也在對華變得溫和,新加坡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
李顯龍正麵評價“一帶一路”應當受到歡迎,北京無需計較新加坡政府之前說過或做過什麽,鼓勵它今後更加友善,同它一起朝前看,這是中國作為大國應有的氣度。
另一方麵我們也需對新加坡難以擺脫“牆頭草”外交有充分思想準備,不能寄希望於李顯龍政府“真的變了”。
新加坡的外交思維一時半會改不了,李光耀時期把“平衡術”做得比今天更高明些,李顯龍不僅“道低一籌”,而且今天亞洲的地緣政治競爭形勢要比李光耀時期複雜多了,新加坡的確麵臨了更多難處。
中國社會沒必要太計較新加坡這個小國的態度,我們不妨把它看成是中國崛起的一支刻度表。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它對美國沒有超出東盟國家的特殊感情,依附於美國完全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實用主義。隨著中國變得進一步強大,它自會重新調整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哲學。
新加坡多說或少說中國一句好話,多對或少對中國發一句牢騷,都不會對中國產生什麽實質影響。促進中新關係向好發展應當是中國自然而然的選擇,但無須是我們的一項強求,更沒必要讓我們為此很費神。
中國今年向新加坡香格裏拉對話會派出了由一名中將率領的代表團,我們覺得這個規格還是有些高了。明年不妨派一名校級軍官前往,因為那個對話會總的來說是新加坡給美日搭的台子,中方沒必要去捧場。
中國這幾年去新加坡參加培訓的官員數量在下降,預示著新加坡今後對華施加影響將變得更困難。這恐怕也是正常趨勢,不值得大驚小怪。
總之中國應放平心態看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的搖擺,能促它對華多友好就促它,但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用心、動情。順其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