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人生如旅,藝術如夢。駐足回望途經過眼雲煙,談笑分享彈指一揮間。
正文

搬家去加州(3)——聖路易斯拱門

(2015-11-27 13:25:22) 下一個

                 

  
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幾幅駕車在愛荷華遭遇暴風雪的圖片,有朋友微信提醒我:遇到這樣的惡劣天氣還是最好不要開車冒險的。 現在想想的確有點後怕,當時兩、三小時茫茫雪路上的艱難前行,緊貼棉毛衫的一件毛衣都濕透了,因為對路況不熟,心裏實在沒有底。 好像有誰說過:摸著石頭過河? 俺這是摸著方向盤找道,,,
  由於心想反正好在車行方向是南下,所以當時心裏也不是太慌張,因為見到車內溫度器不斷地提示:車外溫度正在逐漸升高,快到密蘇裏州界時氣溫已經達到零上。 哈!雪越來越小,就是雪下下來也凍結不了啦!誰怕誰啊?!嗬嗬。

  再有一個原因,臨行前接到有意思的消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和英國 BBC竟然不約而同地要在最近介紹我的藝術,這也讓我提足了精氣神,不是說:“藝高人膽大”嘛!哈!

 

       到了密蘇裏州州府的聖路易斯市,住在太太多年未見麵的老同學李乃佳家裏。 乃佳近來正與疾病抗爭,是令人佩服的“抗癌鬥士”。原本在我們來前再去醫院做化療的,就因為我們來,她把去醫院的時間推遲了。
 

 

  因為是星期天,她的在一所著名的大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的老公特地開車陪我們去聖路易斯參觀。


  提起聖路易斯市,很快會聯想到去年由於該市弗格森區所發生的黑人被白人警察打死的事件所引發的種族敵對態勢,至今在美國一些地區還沒有平息。
  聖路易斯市是全美第一個與中國的城市結成友好姊妹城市的示範城市,中國那座姊妹城市正是我的家鄉——南京。

 

  乃佳先生帶我們去參觀的是該市最為著名的景點——聖路易斯拱門。
 

  拱門
是美國向西開發的一個象征,聖路易斯地處美國中心位置,坐落在美國兩條住動脈河流——密西西比河與密蘇裏河交匯處,是美國早年向西部開發的門戶。1804年美國傑斐遜總統時代便定下的向西部挺進開發的宏偉藍圖,這座雄偉壯觀的不鏽鋼懸鏈線的建築物,高約200米,是1965年10月建成至今已有半的世紀。如今它已經成為美國最為重要的標誌性雕塑建築之一,也是聖路易斯的地標。

  我們的車就停在靠近拱門的密西西比河邊。


 

    抬頭仰望,這拋物線的拱門直衝雲霄。
 





    
    拱門底部有電梯可以直達頂層。

 



 

    可以在最高處的窗口了望。



 

  拱門的一邊可見蜿蜒伸展的密西西比河,這條美國的母親河——羅賓遜歌唱的“老人河”便是從我開車出發的明尼蘇達州發源的。



 

   拱門這邊向的圓頂建築是聖路易斯法院,19世紀建立後不久,法院曾經出現首列當地黑人控告白人的事件,據說,該事件也是點燃美國內戰的導火索之一。




  聖路易斯市盡收眼底:



 

    左邊的棒球場便是聖路易紅雀隊主場(St. Louis Cardinals),是美國職棒大聯盟中獲得冠軍最多的隊。



 

    下到地下大廳,參觀了西部開發的博物館。有許多當年的日記、圖片和各種珍貴物品的見證。







   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從人種學角度而言應該源出蒙古人種。 一萬年前在四紀冰川末期,從亞洲大陸北部穿經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後來繼續南下,留在北美北部的便是今天的愛斯基摩人,留在美國大部分所謂“原住民”地區的便是被稱為“印第安人”——這其實都怪哥倫布命名的錯誤所致,哥老手持指南針楊帆飄到今天美國的東南端的佛羅裏達,上得岸來以為見到了印度人。

   在一萬年前的遷移中,有繼續南下到中南美洲的,到達今天墨西哥的我們稱為“瑪雅人”,到達秘魯山地的,我們稱為“印加人”。

   哈哈,俺隻是個藝術家,不多說了,俺可不想搶人類學家的飯碗喲!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那時移民到美洲,是不需要辦理移民簽證滴。

 


 

    這是個有名的鍛造工匠,他造的獎章也掛在了西部的印第安原住民身上,看來也是很好的招安的手段吧,嗬嗬。






 

    大廳牆上的浮雕,體現出拱門設計師設計及營造的過程。有句醒目的口號:把紀念碑式的夢想變為現實!



 

2015-2-3寫於聖塔菲

(未完持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prilMei 回複 悄悄話 很熟悉的地方!我家在來加州以前在此地生活過七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