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雪恥回聲崖

(2015-09-02 10:09:29) 下一個

開往緬因的路上,先生一邊開車,一邊不住地表揚我近來堅持遊泳,狀況不錯。我納悶,怎麽回事,“政委病”犯了?

朋友圈裏喊他政委有些年了,組織什麽活動,戰前動員都歸他,總是戰略上蔑視敵人那一套。難聽的叫忽悠,好聽的叫傳播正能量。巔峰時刻是把從未滑過雪的鄰居忽悠到山上,從美國奧林匹克隊的訓練雪道上連滑帶摔滾下來。那一天鄰居竟然學會並且喜愛上滑雪了。

前年和老同學伉儷一起來阿卡迪亞國家公園遊覽。我家政委特別介紹了公園裏的山徑。開發出來有名字的山徑有幾十條,幾百公裏,有難有易,豐儉由人。最刺激的是奪命崖徑,其次是蜂巢徑,排行老三是回聲崖徑(Echo Lake Cliff Trail)。該徑從回聲湖岸正麵攻上櫸木山峰。水平距離幾十米,垂直距離三百米,徑長八百米。聽說最險的地方直上直下。奪命崖更狠,隻能上,不能下,最困難的地方坐著過,去過的朋友說她邊爬邊哭,摔死人的事也聽說過。老同學選了回聲崖。我把他們三人放在回聲湖畔,開車繞道去後山接應。

我到了山頂停車場,在頂上一個景觀迴路上走了一圈。本來50分鍾的山徑,兩個小時也沒見他們上來。問剛上來的爬山客,有沒有超過兩男一女,都說沒有。兩小時半的時候他們到了。問嫂夫人路怎麽樣,“不難,挺平,就是長。” 原來他們走的不是回聲崖,走了消防塔路。那條路之字形,同樣三百米高度要走五公裏。

這時政委羞愧難當,怎麽會領錯路呢。隻好和大家在山頂上觀看了三百六十度的風景,拍了許多美照,乘我車撤退了。其實那座頂上的風光非常好,東邊的回聲湖上遊弋著一條條帆船,南邊大西洋海麵點綴著一座座刺蝟島。從哪條路爬上去都值。(頭兩張是別人在這個季節從山頂上拍的照片,第三張起是自己手機照的)

 

第二天早上征求他們意見要不要再去爬。老同學摸摸略酸的腿,要考慮考慮。政委說潮汐時刻表提示我們應該先去走海底通道了。不然一會兒漲潮,就上不了海洋裏的那個島了。嫂夫人和氣地說,留點遺憾,為下次再來當借口。嫂子這麽善解人意,老同學該偷著笑的!

今次再來,政委提出幾個活動方案。每個方案都包括攀登回聲崖。拗不過他幾番鼓勵請求反激威脅的轟炸,同意試一試。政委進入角色之後不那末好對付。車停在回聲湖,他背相機水瓶等重物,我背著葡萄熏肉和果仁,找準了正麵進攻的道路就出發了。

前一百米是之字形,很平坦。過了二百米,越來越難,每步有的上十公分,有的上四十公分。出汗了,停下來打個尖,補充水分和卡路裏。一對年輕情侶超過我們。又一個十歲女孩一步一跳超過去。之後她媽媽氣喘噓噓追過去。再走更不容易,大塊的石頭堆著。一步要跨上五十公分。政委前麵探路,嘴裏不停地鼓勵著,有時回頭拍個照,或者伸出手拉上一把。

第一塊擋在山徑上的石頭有兩米半高,爬鐵梯子一下就翻過去了。

第二塊石頭沒那麽便宜,超過五米,也有梯子。恐高的人就不要試了。

翻過去,再走走,一堵石牆堵在麵前。山徑沿著石牆腳走。過的時候,左邊是峭壁,右邊是懸崖。聽說奪命崖的最窄處,隻有二十公分,還時有積水。一失足就會掉下去。回聲崖的山徑寬,安全多了。

回頭看看剛走過的峭壁。

往高路徑基本上是大石頭。比較危險的地方有鋼纜拽著。

山徑更陡了,越往上越具挑戰性。回頭的路更難,打退堂鼓不可行,隻有硬撐著往上爬。快到頂峰的時候有一段鋼纜石頭路,兩段梯子。上麵下來一個六歲男孩,一個三歲女孩。年輕的父母很自豪:“他們是自己爬上去的!”

 

這大概就是衝刺的時候了。政委先在下麵拍照打氣,又奔到上麵準備幫忙。我咬咬牙,運足了氣,一步一個台階,一步一級梯子,爬到峰頂上了!他拍拍我肩膀,我拍拍他肩膀,“好樣的!”

後來他原路退回,下到湖邊開了車子到山頂停車場接我。等他的時候我在林子裏找蘑菇。 注意到每隻蘑菇旁邊都有顆葡萄,那是為了記錄蘑菇的尺寸。

這回我家政委不光是圓了攀登回聲崖的夢,還把我也折騰到山上去,自己又下去一趟,三倍的收獲。總算把認錯路那頁翻過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