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五千年”第二部《西風烈:西周篇》(四十七)

(2016-12-10 20:02:38) 下一個

孔子的學生子貢說了句似是而非的公道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是帝辛並沒有那麽不堪,為什麽後人把他說得那般不堪呢?因為帝辛甘居下流,根據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惡名象水一樣湧向帝辛。子貢貌似公道說來說去,仍然把帝辛定性為一個壞人,等於說帝辛的惡名實屬罪有應得。

自春秋以來,汙水一盆接一盆地潑向帝辛,似乎不潑點汙水,“良心”就過不去,就不能證明自己和壞人壞事劃清了界線。帝辛越反麵,那些”作家”就越正麵。沒什麽好奇怪的,三千多年後,我們不是還有過父子、夫妻、兄弟反目的革命時代嗎?

顧頡剛先生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的考據文章,詳實地證明“紂王”的七十大罪狀都是各朝各代累加而成,所謂“千年積毀”是也。顧先生文中說

戰國的書生抹黑二十項,西漢更上層樓,再增二十一項,東晉再漲十三項,那些罪狀越寫越有想象力,充滿變態的想象力,其中經典的“曲目”有“大三裏”的鹿台和解剖學的諸多示範教學。其實顧先生還少算了,抹黑帝辛不是始於戰國,春秋甚至西周伊始就如火如荼了。比幹慘死於帝辛之手的“記載”始於春秋,可考古發現,現存的比幹墓碑文顯示,他在帝辛自焚之後還活了十來年。比幹的碑文證明了“記載”的虛妄,足見那位杜撰“史實”的家夥想象力有多麽變態。

        我拒絕稱帝辛為“紂王”,我沒興趣為他歌功頌德,但我覺得應該把他身上的汙水洗一洗,盡可能還原他本來的樣子。

        至於帝辛不重祭祀雲雲,前文已有詳述。帝辛在殷商人的眼裏絕不是“紂王”,他名叫子受德,死後諡號“辛”。帝辛死後,遠征在外的商軍將領仍然忠於商朝,在東南一帶給西周帶來不少麻煩,直到姬發的兒子成王時代才被周公旦率兵剿滅。河南淇縣現在還有帝辛墓,朝歌的後人以帝辛為榮。

        現在我們回到朝歌城外再看看商人迎接姬發入城的盛況。如果那種盛況不是源於想象,而是真的發生了,那麽歡迎的人群一定不是自發,而是被組織、被逼的,歡迎的人越多說明“周辦”的工作力度越大。其實做到這一點難度並不大,不外乎利誘與威逼,朝歌城裏討厭帝辛的貴族應該不少,微子牽個頭,再加上周軍兵臨城下,雙管齊下,那些無助的老百姓隻好去揮彩旗了。還有一點,很多人天性愛看熱鬧,一看別人都往城外跑,也便跟著去了。就像行刑現場簇擁的圍觀人群,並不表示那些人是去給死刑犯送行一樣。

        我相信當時真有不少人在城外“恭候”姬發的勝利大軍,但當時的氣氛一定不是那麽熱烈、和諧,站在車上的姬發甚至都沒勇氣向人群發表講話,一句“願上天保佑你們”的話還要手下分頭去說,太罕見了。按《周本紀》的說法,姬發當時一言不發,隻象征性地做了個答拜的手勢就心急火燎地衝進城去。

         姬發最著急的事要親眼看見帝辛的屍體,雖然他已經得知帝辛投火身亡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萬幸鹿台下的大火沒有把帝辛燒成灰燼,否則姬發一定會再次失眠,他害怕那個男人到了極點,他有理由害怕:沒有人能麵對麵跟子受德交鋒。

         姬發如願以償找到受德的屍體,他站在車上朝那具屍體射了三箭才下車。他得多恨躺在灰燼中的那個人啊,民間演義對這三箭的名目了如指掌,第一箭替天行道,為天射;第二箭為民除害,為人射;第三件報家仇(父囚兄醢),為家射。我怎麽覺得姬發是怕受德沒死透徹,突然爬起來邁著僵屍的舞步跳上車把他給拖下去才射箭問路的。反正司馬遷不好意思說姬發的箭射得多麽蕩氣回腸,隻是說“三發而後下車”。姬先生下車後幹什麽?

         既然受德的屍體很乖,挨了三箭後毫無反應,那麽姬先生是不是應該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了?罵帝辛也罷,展望朝歌的可持續發展也行,反正他君臨天下,說什麽都是金科玉律,再也不用受窩囊氣了,輪到別人受他的氣了。

        姬發忘了台詞似的,什麽話都不說,按捺著久久難以平息的激動心情,跳進受德葬身的火坑裏,拔出“輕呂”劍在屍體上戳了戳,再次確認受德真的死了。孔晁認為“輕呂,劍名”其實是錯誤的,輕呂並非那把劍的名字,而是特指某一類短劍,那種劍源於匈奴,又叫“徑路刀”,算不上什麽神兵利器。

        姬發收起劍,舉起那把一路上一直抓在手上的黃鉞砍下子受德的大好頭顱,命人掛到大白旗上。做好這一切,照說姬發該站在火坑邊,指著帝辛的屍體,冠冕堂皇地發表演講了吧?

        姬發沒有發表演講,因為他還在坑裏呆著。是為帝辛的無頭屍默哀嗎?當然不是,他正忙著尋找寶玉。帝辛死前把宮裏能帶的寶貝全都揣上,外套是數萬顆寶玉穿綴的玉衣,反正他力氣超大,可以攜帶很多東西,不用擔心行李超重。

       姬發在坑裏忙壞了,也樂壞了,據《逸周書》記載,姬發從坑裏一共淘出高級寶玉一萬四千餘顆,佩玉達十八萬塊之多。這麽多東西夠拉一卡車的,如果帝辛沒有三頭六臂,那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帝辛臨死前,在鹿台與王宮之間折返跑N次運輸寶貝,以籌備通往陰間的旅資。《逸周書》裏的帝辛“豪”氣如雲得匪夷所思,反正土豪帝辛葬身的火坑,成了姬發的聚寶盆。姬發從坑裏爬上來,臉上被汗水與灰燼塗抹得麵目全非,看著寶玉全被搜出來,姬發由衷地笑了:嘿嘿,這回額不差錢了!

    另說姬發是五天後聽說火坑裏有寶貝才趕回鹿台,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帝辛焚身以火是當時的頭條新聞,身上又穿金戴銀佩玉的,猶如天人下凡跳入衝天的火光之中,目擊者眾多。如果姬發五天後才尋寶,他至多能摸出一堆柴火棍。周原不缺柴火,所以姬發不是第五天才跳進火坑的。(第八章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