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武漢協和醫院之父-楊格非(Griffith John)

(2021-01-30 14:13:23) 下一個
 
(圖片出自網絡維基百科)
 
武漢協和醫院(文中簡為協和醫院)大樓門口,樹立著一尊銅像,銅像是紀念一位英國威爾士出生的人,他的中文名字叫楊格非,英文名叫Griffith John。他就是武漢協和醫院前身漢口仁濟醫院的創始人,當然也就是武漢協和之父,武漢協和人應該永遠記住他。
 

楊格非塑像(盧永昕攝)
 
談起協和醫院,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北京協和醫院。然而在湖北武漢中山公園隔壁也有一所協和醫院,兩所協和醫院並沒有必然的聯係。武漢的協和醫院與武漢的同濟醫院並駕齊驅,在湖北甚至華中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兩所醫院均為同濟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湖北人有句順口溜,隻有一口氣,趕緊送同濟;同濟救不活,趕緊去協和。足以說明同濟與協和兩家醫院在湖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同濟醫院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不會對同濟與協和兩家醫院進行比較。筆者是同濟醫學院醫療二係畢業的,同濟人一聽就知道它的意思,即教學,臨床實習均在同濟醫院這邊進行。對於同濟醫院各處已有很多介紹了(包括剛剛過去的120周年院慶)。2021年新年伊始,同濟醫學院海外校友總會及華中大校友會英國分會聯合組織了一個關於協和醫院的曆史的網上講座,主要是講協和醫院第一任院長立生醫生(Dr.Thomas Gillison)一家三代人在協和醫院的故事,由立生的孫子紀華福醫生(Dr. Walford Gillison)主講,  講座開始時紀華福醫生稍微提了一下創始人楊格非, 用紀華福醫生的話來講, 楊格非具有迷人的個性和特質(Amazing personality and amzing character- from Walford Gillison )。我對母校這些曆史都感興趣,於是又做了一些文獻搜索,特別了解了一下楊格非非凡的一生。
 
1)兒童與少年
 
18311214日,在英國威爾士南部城市叫做Swansea(音譯斯旺西,意譯天鵝海)Greenhill區的地方,一位男孩誕生了。從此斯旺西就與中國,武漢,及協和醫院結下了不解之緣。斯旺西麵臨著斯旺西灣,1831年正是清道光十一年間,鹹豐帝出生,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問世。家人把男孩取名Griffith John(後來到中國,他就音譯加上一些中文元素而取中文名為楊格非),楊格非是John(楊)家裏唯一的一個男孩, 他的降臨給家人帶來了無比的歡樂。
斯旺西的方位(紅點及紅箭頭所指)
 
楊格非的出生地
 
然而楊格非的家庭屬於較貧困的社會層次,家裏是銅礦工人,一家十二口人曾擠住在二間房內,父母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那個年代霍亂流行,就像今日新冠流行一樣,出生八個月後,楊格非的母親便因霍亂而離開人世, 從此失去了母親。父親掙錢養活全家,但真正把楊格非帶大的是他的嬸嬸, 嬸嬸給了他母愛。然而禍不單行,在楊格非十八歲時,父親也因霍亂而去世。
 
因為家境貧窮楊格非很早就綴學了,別的孩子能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12歲就在雜貨店當童工。雖然家境不好,但貧賤不能移。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楊格非天生聰慧,特別有語言及演講天才,在業餘時間,有空就找書本閱讀,他非常好學,自學所得到的的知識比同齡在校生還多。也許因為經曆過貧窮,所以理解貧窮,為他日後在中國內地貧窮的地方傳教,扶貧打下了基礎。
 
因為天分很高,八歲時他就成為斯旺西Ebenezer 公理會教堂正式會員(Ebenezer Congregational church, Swansea,十四歲時就作了第一次基督教布道,十六歲的他開始在教堂定期講道,人們稱他為“男孩布道者(boy preacher”, 真可謂自古英雄出少年。
楊格非年輕時去的教堂
 
2)青年時期
 
1850年十九歲的楊格非通過自學考入大學,在威爾士的布雷肯學院(Brecon college)學習了三年,185322歲的他加入了倫敦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LMS),這是一個重要的傳教土協會,最早進入了中國,日後武漢協和醫院與倫敦會便因為楊格非而聯係了起來。
 
在布雷肯學院畢業後,接著楊格非在英格蘭的貝徳福德學院(Bedford College)學神學,因成績優異,加上傳教任務需要,他提前畢業了。他被倫敦會指派去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古國-中國,因個子小,當時他很多人還管24歲的他叫做孩子,有些人開玩笑說,這位小孩會把中國帶向基督。年輕的楊格非認為他是帶著上帝的旨意去中國的,去幫助中部中國傳播宗教,提高健康及教育水平。
 
這裏順便說一下Missionary這一詞的中文翻譯, 中文譯為傳教士, 從字麵上看似乎隻做傳教一事。但是英文的Missionary卻是含有“帶著上帝派給的任務而來的人”之意,所以他們任務不僅是傳教,也會做慈善,幫助發展教育,醫療, 賑災等義務的。
 
3)遠赴中國(大清帝國)
 
1855年對於楊格非來說是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楊格非24歲,成為了牧師,並與瑪格麗特..格理菲斯(Margaret Jane  Griffiths)成婚,簡的父親也是一位傳教士,叫 David Griffiths (其姓Griffiths與楊格非的名Griffith有點相似)。
 
也是在這一年,新婚燕爾的楊格非夫婦坐上了輪船,在海上航行了四個月, 九月才到了中國上海, 真可謂是春暖花開別故土,秋寒葉落抵新家。這兒要補充一下,之前他差點是要被派往馬達加斯加的,如上所說,是倫敦會讓他去中國傳教的,估計楊格非夫婦內心裏也在偷著樂, 畢竟那遙遠的東方國度更有神秘感,更有吸引力,也更能發揮他的才華。
 
4)中國的頭五年
 
剛開始在中國的頭幾年,楊格非主要在上海熟悉環境,學習語言,並在附近傳教。由於出色的語言天賦,他在六個月內就可用中文與人交流了。此時正值天平天國(1856-1864),開始楊格非同情他們,1857年還進入太平天國轄區考察。18608月,他在蘇州見到了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後來又見到了幹王洪仁,最後到達南京獲得了在太平天國管轄區內自由傳教的權利。
 
5)在漢口的51
 
來到中國五年後,也就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北京條約簽訂,這個條約規定了中國內地可以向外國傳教士開放。楊格非便成為進入中國內地省份的最早的傳教士之一。
 
1861621日楊格非從上海來到漢口(那時還沒有武漢一說,所以都單獨用漢口,武昌,漢陽),成為第一個進入華中地區的基督教傳教士。從此,他以漢口為基地,在華中地區範圍活動,湖南,四川,陝西均有過他的足跡。有一次旅行曾達3千英裏。得益於天賦的語言能力,他一下就學會了漢口方言,而且講話很有號召力與感染力,所以吸引了很多粉絲(現代語言),所以他又被人們稱為“華中傳教士之父(father of missionaries to central China)”。
 
直到1911年離開漢口回到英國不到一年去世,漢口一直是楊格非的工作基地,是他的第二故鄉,他在這兒度過了50年的生命,一個是把生命中最寶貴的,最長的時間留給了漢口的英國人。當然,有極少的時間,也就是在1863年在武昌住過,1867年在漢陽住過。那麽他在武漢這個50年當中,他創辦了學校, 教堂,醫院等等。學校比如說武漢市第四中學,醫院比如說現在最大的武漢協和醫院的前身仁濟醫院和瑪格麗特醫院,還有其他的一些教堂如榮光堂,壽恩堂等等。當然本文主要是關於楊格非與協和醫院的建立。
 
在漢口,為了方便傳教,他沒有住在英租界,而是住在後花樓街, 雖說是高鼻梁,白皮膚,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腔。
 
1866年,他決定在漢口修建醫院。有資料說他受到了其他傳教士的啟發,但根據我在2021年一月聽的協和醫院第一任院長Thomas Gillison的親孫子Walford Gillison 的網上講座,他認為楊格非是受到當時英國大使館醫生裏德(Dr. Reid) 的啟發和鼓勵而做的決定,裏德醫生說, 你既然修建了教堂,學校, 為什麽不去修建醫院呢?當時華中地區基本上沒有醫院,也沒有西醫,大夫看病是不懂解剖,生理,藥理的。人們基本上是根據自然選擇法則,適者才生存下來。而且,那個清末的中國,十分動蕩,生活貧困,傳染病肆虐, 十分需要醫院,進一步,還得讓中國人能接受“拿刀子”的西醫。
 
於是他開始在英國通過他的各種關係,特別是教會的關係集資, 在漢口買了一塊地,186693日,在漢口他傳教的教堂旁邊新建了協和醫院前身仁濟醫院,漢口仁濟醫院英文名稱為Hankou London Church Hospital,屬於楊格非所在的倫敦會管轄下。仁濟醫院也就成了華中地區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  估計也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了。
 
最早的漢口仁濟醫院
 

 

 

後來的漢口仁濟醫院
 
開始醫院隻有兩間病房及一個兼職醫生,幾年後,越來越多的英國醫生前來服務,剛剛開始僅有15張病床,到辛亥革命1911後,即楊格非離漢時,病床達到60張。
 
最開始的幾位在仁濟醫院行醫的英國醫生是:
1. DR REID
2. DR SHEARER in1870, 2.5年
3. DR KENNETH MCKENZIE ,4 年
4. DRWILLIAM MAWBEY 4 年
5. DRS TANG AND DR BEGG 兼職直1893年
6. DR TOM GILLISON, 及紀立生醫生 1883-1928 (仁濟醫院), 前麵的都是一些短期工作的或兼職的醫生, 後來楊格非要求需要一個常任的醫生,於是紀立生醫生從1883年在仁濟醫院任職開始,後任協和醫院第一任院長, 直1937年在漢口去世, 在漢度過了54年。
 
楊格非堅持要求免費為病人看病的原則, 他的理念是, 人們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 也不可能去順利地接受宗教, 應讓窮人也能享受到醫院就醫。當時有不少人反對,認為這樣醫院不會支撐太久的。
 
1862年,英國循道會Methodist傳教士郭修理(Josiah Cox廣東來漢口,楊格非將金庭公店房屋以及漢正街一帶讓給循道會布道,自己去下遊的花樓街購地,建造花樓總堂(名格非堂,即今日黃石路口的榮光堂),1863年,在漢口夾街建造華中第一所教堂——首恩堂。18647月,在武昌建造了一所教堂(崇真堂,2000年恢複使用)。
 
1866年如上所述創辦了漢口仁濟醫院(漢口協和醫院的前身)。
 

1868年楊格非還建造了武昌仁濟醫院。武昌當時還有一家愛約瑟教會醫院。後來愛約瑟醫院並入武昌仁濟醫院。解放後武昌仁濟醫院成為後來的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那個時候他先後在湖北孝感天門以及黃陂、漢陽等地建立教堂。他和他的同事在湖北省建立了至少100個傳教站故又被稱為街頭布道家
 
楊格非到中國後隻回過英國三次,他的兩任妻子,二個兒子均在漢口或回漢口途中去世。1870年,第一位太太瑪格麗特. 簡生病,他們回到英國, 1873年, 太太在回中國途中死於新加坡。1874年,楊格非與一位傳教士的遺孀簡金斯(Mrs. Jenkins)結婚, 1885年第二任太太在漢去世。
 
1891年,為紀念生病去世的第一任太太瑪格麗特 .簡, 在仁濟醫院主樓旁建了瑪格麗特婦女醫院 。於是有了男女醫院, 醫院也擴大到60張病床。
 

仁濟醫院主樓旁的瑪格麗特婦女醫院
 
瑪格麗特婦女醫院內
 
1905年,74歲的楊格非在傳經時,突發中風,留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此時已是烈士暮年了。
1905年的楊格非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為健康及安全原因,在女婿施伯珩(Shi Boheng護送下離開漢口,1912年一月十二日到達英國倫敦,1912715日在倫敦逝世,後遺體運回了出生地斯旺西,安葬在教堂後院裏。享年81歲。
 
在楊格非去世14年後,1926漢口仁濟醫院(倫敦會楊格非創建)與漢口普愛醫院第二分院(英國基督教循道會所建)決定合並,合並後於19284月更名為漢口協和醫院(Hankow Union Hospital)。建立了新醫院 (現在地址), 兩個原因叫協和醫院,1) 倫敦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LMS)與循道會(Methodist medical society) 2) 男女醫院合並。
 

1928年的漢口協和醫院(Dr. Gillison)
 
6)活在湖北,武漢,同濟醫學院
及武漢協和醫院人們心中
 
作為作家,翻譯家,和傳教士,楊格非的中口語和書麵文字都精通流利。他是一位有影響力和雄辯的演講者,在中國人中廣受歡迎,人們們會聚在一起聽他傳經講道。他在培訓和指導眾多中國傳教士方麵尤其成功。他還寫了很多宣傳小冊子,撰寫了許多受歡迎的著作,並擔任了中部傳教士學會主席多年。他1885年將新約聖經,詩篇等翻譯成中文由於他的卓越貢獻,1889年當選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公理聯盟主席,但他拒絕接受了此榮譽,因為舍不得離開心愛的中國漢口。同年(1889愛丁堡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表彰他對中國人所做的貢獻。他曾說過,如果再給他五十年,他還是會在漢口工作五十年的。
 
 
 
他的家鄉斯旺西,他被給予藍牌(下圖),藍牌是給予家鄉出去的傑出人士的,共有十餘人獲此榮譽。
 
 
中國人有句老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飲水思源。楊格非就是協和醫院挖井人,是協和醫院綿綿流長的水源,無論是同濟人,還是協和人皆為同濟醫學院校友,我們都應記住這位不遠萬裏,來到武漢,在漢呆了五十年(中國共度過56年生命)的英國人-楊格非這個協和醫院創始人的名字。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的白求恩,那麽,湖北,武漢,協和的人們就不應該忘記160年前把西醫帶入了武漢的楊格非。
 
附:
楊格非(1831-1912)重要年鑒(本文作者編)
1831: 12/14/1831 born in Swansea Wales
1832 mom died cholera, father raised 4 kids
8 yo member of father church
16 boy preacher
1849father died of cholera
1850: Brecon Independent College
1853-1855Bedford Academy in England
1855: age of 24, went to shanghai.china, 4 months sailing
1861: arrived in Hankou on June 21, 1861 with Robert Wilson
 March 16, 1862; In Hankou he baptized his first convert
July 19, 1863opened the first chapel  ; and
February 26, 1864opened the first school
September 3, 1866 opened the first hospital (漢口仁濟醫院)
1905:suffered a stroke while giving a sermon causing paralysis.
October, 1911: left Hankou escorted by his son in law Shi Boheng, 1/1912  arrived London due to Wuchang uprising and may be health reason.
July 151912 died  age 81 in London, buried in his native Swansea
 
References:
http://www.bu.edu/missiology/missionary-biography/i-k/john-griffith-1831-1912/
http://bdcconline.net/en/stories/john-griffith
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south-west-wales-38775379
Dr Walford Gillison's Lecture
http://chinachristiandaily.com/news/category/2020-03-09/griffith-john--father-of-central-china-protestant-missionaries-and-founder-of-union-hospital_888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欲千北' 的評論 : 是的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他們愛中國是真心誠意的,對中國的貢獻巨大。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湖上散人' 的評論 : thanks.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elta2020' 的評論 : indeed and they are the good ones.
delta2020 回複 悄悄話 Almost all the top hospitals in China were founded by the missionaries sent by God.

湖上散人 回複 悄悄話 Admir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