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運動恐怕涉及到了城市裏的幾乎每一家,宏觀上來說,這場運動對於加強工農聯盟基礎、教育青年、消滅城鄉差別是一個重大嚐試。對農村來說,知青下鄉對於農村的教育普及、合作醫療製度的建立以及鄉鎮企業的建立(鄉鎮企業成立多是知青推動,初期其業務骨幹也大多是知青擔任)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改變了農村落後,知識貧乏的舊麵貌。
農村在曆史上,從來都是貧窮,落後,愚昧的。在1970年前,那時候農村幾乎沒有幾個人有文化,比如我們村,剛解放的時候大概有500-800人,就隻有3個富農,一個老中醫和他的兒子5個老年人識字。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給農村帶來了很多聞所未聞的新鮮知識和良好習慣。記得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們懷著尊敬的心情,用敬佩的語氣說XX大學的學生在我們那裏怎麽怎麽樣(不知道這些大學生是那一年去的)。
但是在1970年以後,這個作用就不明顯了,因為農村的人幾乎每一個小孩都上了學,都受到了係統的教育,對知識青年的需要就不象過去那麽強烈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甚至有點多餘了。我就說說我們大隊的知識青年吧。
我們大隊一共有3個知識青年,大概是1975年前後下去的,一個男的兩個女的。男的是從縣城裏下來的,家裏不知道什麽情況,好像是個工人。農村人對城裏人從來都是比較尊重和客氣的,那個男的到我們村以後,並沒有分到生產隊,而是分到了大隊麵粉廠當工人,應該還是挺好的安排。工作情況不知道怎麽樣。麵粉廠有食堂,工人吃飯不要錢,隨便吃。但是聽說他吃饅頭的時候還把饅頭皮剝下來給扔了。要知道在當時的農村,雖然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幾乎所有的人家都不可能天天吃白麵饅頭,他這樣做太過分了。可能傳了出來,大家都覺得他很不好。後來聽說廠長批評了他,他就貼了廠長的大字報。那個廠長沒有文化,但是工作特別有責任心,人也很聰明,大家都很尊重他,所以大家對那個知青的意見很大。後來好像聽說那個知青的父親到大隊裏給廠長賠禮道歉,大隊幹部還請他父親喝酒。還聽說那個知識青年周末休息的時候,經常到縣城裏和他的同學一起打群架。經常聽大人說我們大隊怎麽分了這麽差的一個知識青年。因為鄰村(另外一個大隊的)的知識青年都很好,一個當了生產隊的隊長,還有一個當了會計,大家都很羨慕。
我們大隊的兩個女知識青年可以說是當時的絕對另類,是從地區來的。因為我們村有一個在地區外貿部門工作的人(大概是剛剛解放的時候招工去的),社會活動能力很強,和大隊的幹部關係也非常好。他就把他們單位裏的兩個領導的女兒安排到了我們大隊。我們大隊的幹部就在大隊部給她們安排了一間房子,還給她們找了一個人專門做飯,但是從來沒有給她們安排過任何工作。他們大概在房間裏每天就是看書聊天了,有空可以隨時回家住。有一次,我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她們的爸爸坐小轎車去看她們,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小轎車。也是第一次看到她們的爸爸那麽胖的人,到現在我都很少看到那麽胖的人。那兩個女知識青年也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長的特別漂亮。可能天天呆在房間裏的緣故,皮膚特別白。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麽白, 那麽漂亮的人。好像他們在我們大隊大概不到半年就回去了。我們大隊那個在外貿工作的人後來好像是越來越好,本來他的家是在農村,好像沒有改開分地以前,他們全家就搬走了。這麽多年來,我認識了很多當時的知青,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知青。如果高考,那兩個女知青肯定比別人有更多時間複習,考上大學的機會肯定更多(也可能很早就推薦上大學了)。所以說任何時候都是當領導的有好處,盡管是在當時毛澤東時代,也不是天下一模一樣。
這三個知識青年後來的情況就不知道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