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和往事幹杯:裝在口袋裏的理想(6)

(2018-02-25 01:17:23) 下一個

理想你今年幾歲?你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

這是最近兩年慢慢火起來的民謠歌手趙雷寫下的一句歌詞。比起換了城市名和地名同樣通順的成名作《成都》,這句歌詞更能打動我。

這幾年,“理想”這個詞早已經不再高尚了,甚至被當做俗套,被戲虐。也對,誰讓我們人人都曾經擁有過它呢?而大多數人,最後麵對的,都是一地的破碎。

兒時的憧憬,或許更應該叫做夢想。那些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夢,來得快,去得也快。父親總對我說少做白日夢,有誌之人立長誌,無誌之人常立誌。

拋開那些無憂無慮的白日夢,或許真正在我人生軌跡上產生過交集的那些憧憬,才能夠有資格被稱之為理想。

A

初中的時候,讀了一本書,叫做《無冕之王》。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由美國著名記者撰寫的《掌權者》的中譯本。這是我對記者這個職業的第一次仰望。讀過此書,我跟父親說,以後我也想當一名記者。父親說,你這喜歡到處跑的性格倒是適合當記者。

後來,上高一前的暑假我獨自去了一趟拉薩。回家以後把自己關在書房裏寫了2萬多字的“調查報告”。當我洋洋得意的把文稿交給父親的時候,父親快速的掃了幾眼,就重重的給了我一個大耳光,然後把我的稿子撕了個粉碎。“就你這樣,真當了記者,比你舅公還慘。”

即使是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當時那篇文稿,也顯得太敏感陰暗。我談到了在一處四周荒無人煙的駐軍旁大排的四川發廊,還有發廊裏桌上擺著的一排軍帽。這是我第一次感到挫敗。

“沒有什麽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正義的號角。當你麵對蒙冤無助的弱者,當你麵對專橫跋扈的惡人,當你麵對足以影響人們一生的社會不公,你就明白正義需要多少代價,正義需要多少勇氣。”

這是一段摘自《南方周末》的文字。它曾是鼓舞中國大地的一份偉大報紙。1999年的這篇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麵》,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也包括我。在這篇文章裏,還有一句充滿力量的語言:“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裏”。它出自四川西充的一個窮酸秀才,著名時評人長平先生之手。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這些文字到底有多大的力量?我會告訴你,去看看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中國夢,憲政夢》被修改引發的全國輿論風波和庹震事件。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那幾屆裏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這一縷陽光,走進了不同的新聞學院,而我是其中之一。

走進新聞學院,我學到的第一課便是“記者不是無冕之王”。

“西方新聞界自詡記者社會地位崇高,享有淩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殊地位。”這是另一位四川人在《新聞學大辭典》裏的原話。他是中國新聞學界的泰鬥,人民大學的甘惜分教授。甘教授的這句話,後來被引用在《人民網》的一篇評論裏,名字就叫《新聞記者不是無冕之王》。在官方的新聞學觀點裏,“無冕之王”是自欺欺人的,記者是傳聲的“喉舌”。這種提法,與我所讀到的美國開國先賢傑斐遜的論述,恰好是相反的。

王者為大,首領也。我竊以為,無冕之“王”所指絕非是淩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權。無冕,即是無世俗之權柄在握。而又何以為王呢?皆在於媒體乃社會之公器的信念。正如《南方周末》那篇新年獻詞所說,吹響正義的號角,扶助蒙冤的弱者,叫板專橫跋扈的惡人,這是仁德,是王之所在。而世上沒有戰無不勝的王,所以,要“明白正義需要多少代價,正義需要多少勇氣。”

B

如果說,“無冕之王”的論述尚且是學術之爭。那麽,我很快就學到了現實的一課,殘酷而震驚。

那是我們上的第一門專業課“新聞采寫與調查”。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期央視的《焦點訪談》節目。這期節目深刻的用大量現場暗訪鏡頭和對當地官員的采訪,揭露了山西運城當地與甚至更高層級的官員相互勾結掩護,花費數億元修建水泥樁冒充龐大的滲灌係統,騙取國家巨額資金的黑幕。

就在我們為業界前輩們的精彩傑作鼓掌,倍感振奮之時,老師告訴我們,第一個揭露這件事的調查記者,高榮勤,中共黨員,前新華社山西分社借調記者,現在正蹲在大牢裏呢。

是的,搞係統性造假工程的官員們沒被怎麽著,高榮勤記者倒是被判了13年,進了班房。人民網、央視、光明日報等各大媒體紛紛為他發聲鳴冤,沒什麽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國家領導人上書為他鳴冤,沒什麽用。這大牢一坐坐了八年,到我畢業,他才出了獄。

2016年,我在國內的《界麵》看到一篇特寫通訊稿《高勤榮:一個前新華社記者的申訴18年》。過了這麽多年,這位前輩終於可以回歸公眾麵前,可以站出來言說了。然而,他依然是一個悲情的角色,依然在等待遲了那麽多年還沒來的正義。

我讀書的時代,還有一個令我仰望的調查記者:王克勤先生。《甘肅經濟日報》、《西部商報》、《中國經濟時報》,有人調侃說,他調查的征地、艾滋、黑煤礦、疫苗事件害了三家報紙,兩家關門,一家社長總編下課,調查部解散。我說不對,別忘再加上《經濟觀察報》,那場淹死人的北京大雨和王克勤的報道,讓它一夜間成了非法出版物。

麵對此情此景,我想,再傻的人都會明白為什麽在中國,記者不是“無冕之王”。

C

世紀之初的那幾年,是崇尚言論力量的。

一貫打官腔的《光明日報》和被認為一向敢言的南方報係聯合辦了《新京報》。我是新京報忠實的讀者,每日必買報,每日必讀報。

《新京報》在當年之所以影響力快速上升,甚至成為了具有全國輿論影響力的地方報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它所開辟的,向社會各界開放投稿的大篇幅言論版。無論是否新京報刊登的新聞,隻要你注明出處引用由頭,就可以有機會在新京報上發表你的言論。這倒是很契合新京報“負責報道一切”。

好景不長的是,2003年,《新京報》創始主編楊斌先生因非典後遺症等係列報道被免職。2004年,《新京報》主編程益中先生因“經濟問題”入獄。不過這一係列打擊似乎並不能動搖這一幫報人的決心。直到2013年,《新京報》創刊10周年之際,社長戴自更先生還宣示“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沒有不能報道的新聞”。

作為讀者,我也開始拿起筆給《新京報》寫時評。

我在《新京報》上發表的第一篇時評不過千字,收到400元稿費。當時我在北京每月生活費也不過才500元而已,可見《新京報》當時對言論版的重視程度。那篇文章後來登上了《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等各大官媒以及網易、騰訊、搜狐等各大商業門戶網站。

文章發表的第二天,我收到一封來自《新京報》時評編輯部的來信。信裏,一位編輯老師甚是詳細的給我講了對我文章的改動之處和理由,講了一些時評寫作的要領,末了關照我說,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不妨多觀察思考,勤練筆。

這位編輯就是新京報的著名時評人曹保印老師。我和他從未謀過麵,那封電子郵件是我和他唯一的交流。在那個時期,我印象裏經常在《新京報》評論版留名的還有從法國海歸任教的熊培雲先生,他是《自由在高處》一書的作者。後來還常見如今已是各大媒體紅人的陶勇先生,筆名陶短房。

在曹保印老師的鼓勵下,也是在優渥稿費的鞭策下,我養成了每日早起讀報、動筆的習慣。大學期間,勤奮筆耕,我有幸在《新京報》前後發表了10餘篇時評吧。我的新聞評論專業課的作業都是用寄給《新京報》的時評交差的。任課老師倒是頗為鼓勵的在期末給了我94分。

可以說,《新京報》的言論版,對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中國人來說,承擔了一種“公民社會”的教育作用。

直到2014年,我突然看到一條令我異常震驚的消息。在大罵馬三家勞教所黑獄是人間地獄之後,新京報首席評論員,曹保印老師被捕了。對他采取刑拘的罪名是“尋釁滋事”罪。

這是個什麽罪?確切的說是個口袋罪。隻要有需要,什麽都可以牽強附會的往裏裝。

是的,中國本就隻有一個無冕之王,那就是躲在幕後掌握黑白是非和生殺予奪的“權力”。

雖然在憲法裏,權力不是國家的主人,可是,任何人,任何聲音若是對權力敢於表現出絲毫的不敬,等待他的就是秋風掃落葉。

D

這也是為什麽我特別猶豫要不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談史有風險,論今更須當心。

我不過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我不是紅岩裏那些特殊材料做成的共產黨人,甚至連團員都沒有當過。像我這樣經不起嚴刑拷打的人,懼怕有一天,自己也會和那些奢侈而昂貴的理想一起,被裝進口袋裏,然後用一根繩子紮得嚴嚴實實。

所以,我要特別聲明的是,如今我早已放棄了對理想的執著,也無意去挑戰什麽。

是的,我隻想繼續犬儒的過我的小日子而已。

新聞理想,這是人大、複旦、中傳、北大、清華、武大等等中國著名新聞學院裏的學生都曾愛提起的一個詞。中國青年報把“實現你純真的新聞理想”作為它的招聘廣告。現實是,這個詞正越來越成為行業裏的自嘲。

你還在跟我談新聞理想?逗我玩兒呢吧?

記得我畢業那年,同學們個個意氣風發。站在校園生活的尾巴上,雖已不再是象牙塔裏的單純,卻也仍是一腔憧憬要去改變社會,改變國家。在畢業典禮上,有個同學突然激動的舉起一塊牌子,上麵寫著幾個大大的正楷字“執著於純真的新聞理想”。

那天的致辭嘉賓,是一位副國級的官員。他掃了一眼那塊牌子,示意我們安靜別激動。

“同學們,你們畢業了,就要走上社會。今天我是以你們的師長的身份和你們講話。”他說。“走上社會,你們將遇到的,和你們在學校課堂裏、書本上學習的內容將有很大的不同。你們需要去適應它。我送大家四個字,“不要執著”。”

後來,我們的老師講話的時候,也把這四個字重複強調了一次。

這是讓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的一段話。我感謝他,以我們師長的身份,跟我們這群不更世事的愣頭青們講了一句掏心窩的大實話。

畢業10多年了。我的同學有做官的,有下海的,有搞公關的,也有在真理宣傳部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還在媒體裏做事的,大多也在商業網站供職做做編輯。偶有幾個還在新聞一線采寫的,也都每天泡在程式化的會議通稿裏懶心無常。

回北京的時候,和一幫大學時代的朋友坐在酒桌上聊天。

照例是回憶了一遍大學裏的糗事。酒過三巡,每個人都故事都說得差不多了,我突然問起同學院一個女生。當年讀書的時候,我沒跟這位隔壁班其貌不揚而又安靜的同學講過一句話。後來偶然發現,經我手刊登過的很多新聞圖片來自她的編輯,她是一個對社會充滿人文關懷的優秀編輯。

“她呀,還在幹新聞民工。太執著了,把自己累得不輕,去年大病一場。選的題不過審,跟自己急。”她們班的同學告訴我。

E

我的理想,裝在口袋裏。

把它放進口袋裏的,不是別人,是我自己。

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麵對口袋,所以用理想向它交了贖金。

但我仍然有勇氣,向那些依舊扛著理想,艱難前行的人們致敬。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麵。這篇拙文,是為你們而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雅礱江 回複 悄悄話 看看現在的中國。
小編的這篇文章更讓人唏噓了。
cicila 回複 悄悄話 co:不容易。。。
小編的文章總是讀來有物,令人思考。
cicila 回複 悄悄話 小編的理想依然放在口袋裏可以摸得著,我的理想好像早已飛向天邊摸不著了。。。
小編很牛!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齒小編' 的評論 :

客氣了!是我們這些寫博客的需要感謝你們的辛勤工作,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安靜的園地。

不知道北美校友會。我所上的大學新聞很出名,所以想也許你也來自那裏......是不是校友不重要,我們都還緬懷理想,難得有一份共鳴。握手!

是,經過新聞的訓練,那份敏銳和公義心,是人生難得的財富。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唉, 過好每一天,不忘初心就行了。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理想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放在口袋裏,就沒有丟,就有希望。
路人2017 回複 悄悄話 感覺活在夢竟,想說說不出來,想出拳用不上力,一身武功盡廢
桉椏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心中,依然有激情和理想。理想還活著,善待它!
無齒小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陳默' 的評論 : 久仰大名 紐約的陳默 你應該是北美校友會的吧

我總跟打算報新聞專業的後輩說三思而後行 我們當時自己的口號就是嫁人不嫁新聞男 娶女不娶新聞女。你家的新聞工作者充滿無奈的感受太能理解了。

但是理想總還是在感召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後繼走上這個專業。
這個專業分數並不低 賺錢不算多 活還挺累 心裏壓力大 如果不是因為理想 我想不出有誰會選它

要說後悔嗎?並不後悔。這麽些年 見證了社會變遷和曆史演進。這是其它工作所享受不到的。
無齒小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香水雨' 的評論 : 做力之所及
無齒小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媽媽的故事' 的評論 : 中國的新聞法立法呼籲了那麽多年 居然到現在還沒有實現
無齒小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iqiao123' 的評論 : 是的 向理想致敬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向理想,和懷抱理想的人們,致敬!

剛來文學城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一位網友寫到,多年前,在路過某個城市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尚未啟用的大幅廣告牌上刷著臨時的口號:相信我,有人依然懷抱理想、激情生活!這位網友當時想到自己的青春和理想,熱淚盈眶。我看到她的所寫,也幾乎落淚......不是文青被煽情的口號所打動,而是想到理想如此漸漸飄緲,而心生傷感。

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校友,反正我當時是非常羨慕我們學校新聞學院(我那會兒還是新聞係)的同學,因為那也曾是我少小時的夢。

可是,我的至親中有從事新聞一輩子的老人家,他們對自己一生的回憶並不是那麽美好,很多無奈。

我想,我也是把理想早就裝在口袋裏的人吧。過過平淡日子,寫寫吃喝玩樂......所幸的是,時不時,心裏還能有一點悸動和溫暖,比如此刻看到你的好文。

謝謝。
香水雨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把理想放在口袋 向那勇敢堅持理想的人們致敬的人
但是每次想到坐吃等死 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媽媽的故事 回複 悄悄話 不容易。。。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向理想致敬!
海天無色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