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上天才唯母親7.來航雞

(2016-05-01 16:29:05) 下一個

             

搬家到這個小村子沒有幾天,母親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家家戶戶飼養的雞鴨鵝都是本地的原始品種。小雞有黃母雞,有黑母雞,還有大紅公雞。家鴨與野鴨一模一樣的,由野鴨馴化過來的模樣沒有絲毫改變,隻是飛翔的功能早已退化,當地的鄉親們都叫它麻鴨。大鵝挺著雪白的胸脯,披著灰色的羽毛,跟天上飛著的大雁沒什麽兩樣,就連彼此嘔、昂的叫聲都很相似。它們原本就是一個物種,大雁的別名就叫原鵝。村子裏也有養兔子的,不論白兔、灰兔、黃兔、黑兔,體型都比較小,與山上的野兔一般大,母親叫它們小實兔。

母親跟爸爸念叨,這飼養家畜家禽的,一樣地費時間、費人工、費飼料,為啥不引進些優良品種呢?爸爸給她解釋,這農村即偏僻又封閉,哪裏見過什麽優良品種啊,能把這土生土長的家畜家禽養好,能賣一筐雞蛋給孩子換一茬新衣服,倒騰出油鹽醬醋的零花錢,就是正經過日子人家啦!不要對鄉下的農民寄予那麽多奢望。母親不服氣,央求爸爸,再到縣裏開會、出差的時候,留心打聽著,不論雞鴨鵝還是兔子什麽的,有好品種就給她淘弄回來,一定要讓鄉親們了解外麵的新事物。

爸爸還真上心,到縣裏開完了會議,辦完了公事,就去逛農貿市場,先後用紙箱拎回兩對種雞,一對九斤黃,一對蘆花雞。九斤黃雞體型豐滿,周身黃褐色的羽毛,下蛋個頭大,七八個雞蛋就可以稱一斤。蘆花雞也屬大體型家雞,不論公雞母雞,都披著黑白相間的羽毛。尤其那蘆花大公雞,挺著驕傲的脖頸,邁著優雅的步伐,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經常冷不防地追著叨人,孩子們見著它都嚇得繞著走。

村子裏的嬸子大娘聽說母親有兩對好雞秧,相約著來看新鮮。母親打開雞架的小門,把它們放出來,抓一把苞米撒在院子裏,蘆花雞、九斤黃、原來養著的笨雞們,撲啦啦地奔過來,歡呼雀躍著撿食地上的苞米粒。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都說這不比不知道,兩隻笨雞加一塊兒,也趕不上一個九斤黃啊!母親又捧出兩個雞蛋,紅褐色的是九斤黃下的,粉紅色的是蘆花雞下的,個頭比笨雞蛋大了許多。一群孩子媽媽嚷著讓這母雞快下蛋,讓老抱子快趴窩,每家都可以養一對兩對的。母親安撫她們,大家不要著急,我這新品種就是給鄉親們引進的。

母親為著盡快地推廣九斤黃、蘆花雞,所有母雞趴窩的時候,都給它孵這兩個新品種的雞蛋。由此母親發現了問題,九斤黃、蘆花雞雖然體型大、雞蛋大,美中不足的是產蛋率太低,這邊笨母雞趴窩幹等著,那邊九斤黃、蘆花雞的雞蛋幹著急也湊不夠。母親跟爸爸商量,這兩種雞白長了傻大個,一年就下一百來個蛋,殺吃肉挺劃算,再去踅摸個產蛋率高的雞秧子吧!

爸爸通過老同學認識了縣養雞場的場長,聽說母親要在農村推廣優良種雞,感到無比欣慰,答應積極支持。雞場裏試養了幾年來航雞,表現很好,年產蛋280枚。冬季在室內飼養也可以產蛋,農戶散養條件下,年產蛋保證在200枚以上。雞場勻給爸爸一組半大的父母代種雞,一隻小公雞,六隻小母雞。

母親見爸爸辦事利落,當然格外高興。七隻小雞,通身雪白,一根雜毛都沒有。它們長著鮮紅的一頂雞冠、兩隻頜垂,佩以嫩黃的尖嘴、眼瞼、腳爪,生得格外潔淨、俊美。我們兄妹幾個特別喜歡,幫著母親在菜園的角落裏圍起個小院落,為它們搭起一個新雞架,把場地清理得平平展展,再鋪上一層河砂。

阿姨、嬸子、大娘們聽說母親又引進了新雞秧,三三兩兩地過來參觀。見那潔白如玉的小雞,沒有不喜歡的。臨走時不忘撂下一句話,第一窩孵化出的小雞崽,一定首先分給她。母親給她們立規矩,誰也不許攛尖兒賣快地拔梗梗,早一天晚一天地都能輪到。

夏秋之交,來杭雞開始產蛋,剛好有一隻懶窩的笨雞鬧著要趴窩,母親給它的窩裏安置了20枚雪白的雞蛋。笨雞站在窩裏遲遲不肯趴下,低著頭咯、咯、咯地叫著,左邊瞅瞅,右邊看看,疑惑自己產下的紅皮雞蛋咋就改變了顏色呢!但笨雞最終說服了自己,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不管紅蛋白蛋,有雞蛋給它孵就行。

這窩雞孵得母親好傷心。來航雞的蛋皮即薄又脆,不到十天的功夫,20枚雞蛋就碎得一個都沒剩。笨雞歪著腦袋瞅了瞅空蕩蕩地巢穴,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雞窩。母親看在眼裏,雞蛋孵碎了不願老抱子,這笨母雞真是挺懂事的,知道白皮雞蛋脆弱,每次半趴在窩裏活動腳爪串蛋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撞碎了肚子底下的雞蛋。往常趴窩母雞一天幾次翻蛋,都能聽到雞蛋相互摩擦的響聲,這次笨母雞翻蛋,每次都是悄無聲息地。母親責怪自己,養雞場是用孵化箱孵雞雛的,壓根兒就不該讓那下紅皮雞蛋的笨雞來孵這洋雞下的白皮雞蛋。

來航雞產的蛋不能用傳統辦法孵雞,逼著母親想出了人工孵化的辦法。在偏遠的農村裏,人工孵化早已有之。春節前後,填和人的母雞就開始產蛋,但老抱子趴窩卻要等到三伏天。閑來沒事的老奶奶,急著侍弄小雞雛,就選出十個八個雞蛋放在被窩裏,每天親手擺弄幾遍,精心照料21天,直到雞雛叨繭出殼。鄉下人都把這種人工孵雞方法叫做‘摸小雞’。

母親何止是摸小雞呀,她要成批地孵化,第一次就孵化了60枚雞蛋。孵小雞的每個環節,母親都親手操作,不許我們兄妹靠前。雞蛋要精挑細選,個小、細尖的淘汰不用,單要那些個大、滾圓的。被窩要絮得厚實,在炕頭鋪了幾層被褥,再墊上柔軟的碎草,整整齊齊地擺好雞蛋,上麵蓋兩層舊棉絮。

母親守在家裏看護著一窩雞蛋,時不時地伸手進去測試溫度,每天兩次為它們串換位置,保證每個雞蛋受熱均勻。孵化到第七天的晚上,母親點亮罩子燈,把雞蛋一個一個地從被窩裏取出來,借著燈光給雞蛋透視。母親告訴我們,雞蛋裏麵紅彤彤地,就是成活的受精卵,一定會孵出小雞。相反,雞蛋裏麵黑乎乎地,就是一枚石蛋,永遠也孵不出小雞,要堅決淘汰。參加工作後在幹校學習毛主席哲學著作,在討論內因與外因的關係時,我聯想到了母親給雞蛋透視的例子。

孵化到第十八天,母親備下一盆溫水,把被窩裏的雞蛋分兩批放到水裏,嘔詩、嘔詩地喚雞。我有些半信半疑,蛋殼裏的小雞還沒有長成,能聽懂你的召喚嗎?兄妹幾個瞪大眼睛盯著水盆,不多一會兒,奇跡出現啦,隨著母親的連聲呼喚,蛋殼裏的小生命開始響應,有幾隻雞蛋左右搖擺,緊接著所有的雞蛋都附和著母親的呼喚搖擺了起來。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孵化到第二十一天早晨,母親掀開了蓋在雞蛋上麵的棉絮,迎接這些小生命的到來。我仔細觀察,發育成熟的雞雛,破繭出殼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小雞先用力拱出包裹著它的那層子膜,把腦袋伸出來,這已經耗費了它的一些體力。靜默了不大功夫,小雞用力挺起脖頸,揚起那稚嫩的小咀,撞擊那堅硬的蛋殼,啄出一個小洞,投進一縷亮光,透進了清新的空氣。小雞鼓動著肉紅色的胸脯,貪婪地呼吸著。小雞攢足了力氣,連續地叨那個孔洞,逐漸擴大自己要爬出去的洞口,直到把頭部拱出蛋殼。這已經耗費了小雞的很多精力,它把下頜伏在蛋殼的邊緣,急促地喘息著,為自己的問世準備著奮力地一博。小雞雛頭上的乳毛已經幹爽,一根根毛茸茸、亮晶晶地樹立起來。小雞抬起頭頸,努力向外掙脫,把兩隻翅膀亮了出來。小雞沐浴了溫暖的陽光,呼吸了新鮮的空氣,渾身有了力氣。它煽動著翅膀,使勁蹬著腳爪,拚力地脫離了把它帶到這個世界上的蛋殼。

哥哥早已經編好了一尺高的圓圓的柳條筐,又編了一張圓形的葦席鋪在筐底。母親守著出殼的雞雛,羽毛幹爽一個,就把它抓到筐裏。50隻鵝黃的雞雛集聚在筐子裏,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踩得葦席嘩啦嘩啦地響,屋子裏頓時熱鬧了起

來。

人工孵化來航雞取得了成功,母親有了信心,接著孵了幾茬,待到秋涼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養起了來航雞。

小村子裏的鄉親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不論母親試著種養什麽新品種,他們都亦步亦趨地效仿。母親養白色的北京鴨,他們就來串換種蛋。爸爸給母親抱回一種疤瘌眼兒鵝,產蛋率比原來的雁鵝高一倍,家家戶戶就都用疤瘌眼兒鵝替換大雁鵝。母親領著我們哥倆養比利時兔,記得有的兔子叫‘單耳立’,有的兔子叫‘青紫藍’,村子裏的同學們都來排號預約,要一對種兔去繁育。如今,許多中外學者都把中國人的這種從眾心理當做民族劣根性來批判,我認為這有失公允。從眾心理有它獨到的優越性,一旦社會上有什麽新生事物出現,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普及。母親推廣來航雞的努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圖片來源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lili68 回複 悄悄話 最好來亨雞和本地雞雜交。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leghorn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母雞已經失去了孵蛋的本能,必須人工孵化。孵蛋,養小雞需要很多人力,自己後院養著玩的話,我還是喜歡那些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品種。看著一個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樹叢中跑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xiaomiao 回複 悄悄話 來亨雞產蛋率高,但來亨雞蛋不好吃,沒土雞蛋香。世上難有完美的事。
春暖花開2016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想起小時養雞的很多情景,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我家也養過來航雞
醒一醒吧 回複 悄悄話 leghorn chicken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印象中應該是叫“來亨雞”吧?
gladys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