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逆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麵對逆境、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化逆境為機遇顯得尤為重要。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讓我們和美國心理學家徐藝珊一起探討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逆商的培養。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個故事:為了解決水源問題,大家開始挖水井。有的人努力的挖了九個水井還沒有水,就放棄了。而堅持下來的人發現第十口井裏冒出了甘甜的地下泉水。麵對同樣的艱難困境,為什麽有的人輕言放棄,而有的人卻堅持不懈呢?
Paul G.Stoltz在他1997年所寫的《逆商:化阻礙為機遇》一書中,依據不同心理學家的500多個實驗研究,首次提出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的概念來解釋這種區別。逆商,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承受逆境的能力。
他按照逆商高低將人分為放棄者(quitter),紮營者(camper),和攀登者(climber):
放棄者們選擇簡單容易的活軌跡而放棄追逐夢想,諷刺的是,當他們回顧人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發現自己過的反而非常辛苦;
紮營者們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後,就變的容易滿足而安於現狀;
而攀登者們,則不論遇到何種障礙,都會抱有一顆不斷向前攀登的心。
為什麽有些人家庭幸福,學習優秀,人緣極好,有著眾人所向往的一切,卻還是想不開而選擇自殺呢?為什麽麵對天災人禍,有的人一蹶不振,從此消沉,而有的人臥薪嚐膽,東山再起呢?隨著這些令人動容的社會新聞, “高智商並不能預測成功”的說法在漸漸廣為流傳,隨之而來的便是Daniel Goleman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概念的崛起。但是Stoltz指出,情商概念雖好,但是太抽象太模糊,難以量化檢測。而且,有些IQ高EQ好的人在逆境中還是容易放棄從而失敗消沉,這是為什麽呢?在他的書中,他認為除了IQ和EQ外,人們應對逆境困難的態度和能力——逆商(AQ),才是生活和工作成功的關鍵,例如, AQ高的人學習工作成績更好,在絕境中更容易生存,公司的管理層人員AQ普遍較高,等等。
雖然從遺傳基因的角度講,有些人天生對心理社會壓力較為敏感,更容易產生負麵心理問題,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
西班牙的醫學生物學家們在研究了223對欒生子後發現,幼年時期接觸過困難逆境事件的孩子,如 被父母打罵,忽視,父母離婚,家中有人酗酒,暴力,犯罪,有精神疾病,等等,長大後 經曆精神困擾的幾率較大。但是這種幼年逆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環境因素影響人們今後的心理健康,而非基因遺傳因素。也就是說,不論人們有著怎樣敏感或不敏感的基因,在童 年時期遇到的逆境都有可能對今後的人生產生應。相似的結論也被其他的社會學和心理學家驗證過。這樣看來,對逆境因素的應對是可以在環境中磨練的。
那麽,如何提高AQ呢?看看心理學家們是怎麽說的吧!
改善對逆境事件的掌控感
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會誇大事實,誤導我們。
例如,在麵對難以克服的困難時, 我們會產生一種無力感,有時候反複嚐試失敗後會感到“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這種時候,就需要我們理智的分析一下我們所感覺到的對逆境的掌控力。
研究指出, AQ高的人在逆境中感受到更多的掌控力從而更積極主動的采取行動。 例如,情侶分手,如果A隻想著為什麽自己被B拋棄, B在想些什麽,那麽A就是被動的,無助的,因為主動權在B的手上。如果A痛定思痛之後,能認識到自己也是這個事件 的主角之一,這也關係著自己的人生苦樂,並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麽來改變現狀,那這 時主動權就回到了A的手上。
追溯逆境事件的源頭,自省自己在逆境中的角色
有時候,我們會深陷於自責而無法自拔。 Stoltz指出,過分的自責不利於解決問題, 但是一味的指責外界因素而自己完全不承擔責任也是不可取的。 AQ低的人遇到事情傾向於過分的責怪自己。
而更有效的方法,是在理解外界環境人為因素的條件下,認清自己在 整個事件中的角色,以及自己的行為能夠產生什麽樣的結果。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遇到困境的時候,如果能暫時的跳出怪圈,以旁觀者的角度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 和自己的作用,心理壓力可能有所改善。
例如,當孩子因為一次重要考試考砸了而迷茫自責,自暴自棄的時候,細心的爸媽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下壓力源頭:考試的難度,為什麽這麽難(如:卷 子難度加大),大家平均分多少,有多少是孩子的努力因素(如:最近貪玩,學習的不多), 有多少是其他外界因素(如:生病,天氣不好,最近睡眠狀態不好);然後一起討論孩子的 行為對考試結果的影響,有沒有改善方法等等。這個過程中,父母傳達的幾個重要信息就 是, 1) 成績不好不是一個值得一味指責的結果, 2) 相反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因素都影響著這個結果, 3) 孩子是可以操控自己的行為影響結果的。
就事論事,認識到逆境的局限性
很多時候,我們在困境中,會覺得人生從此就完蛋了,一件困難就意味著人生其他方麵的永久淪陷。這種不經意間滋生的絕望感往往會把我們逼入絕境。這些正是研究數據 中低AQ的人所具備的負麵特質。當我們的思維進入死角時,問自己一句, “這是真的 嗎”?並逼迫自己回答“是”的原因,以及“不是”的原因。
例如,我們被工作辭退了,從此就找不到工作了,找不到人結婚了,買不了房子養 不了父母,人生沒有前途了……但是,這是真的嗎?被一個工作辭退了,我們就真的再也找不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了嗎?除了這一個工作,或者這一種工作領域,我們就真的沒 有任何其他的發展空間了嗎?目前的這種狀態真的會持續到永遠嗎?等等。 類似的,當孩子們陷入這種思維死角,因為一次或幾次的失敗而無法振作,覺得自己是沒有希望的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分析這些思維的不合理性。
看了上麵的小tip,有沒有覺得有幫助呢?
培養孩子的逆商,讓孩子們麵對人生中的挫折,能夠化逆境為機遇。助力每個孩子的心智健康,也能讓爸爸媽媽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公眾號:北美心理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