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珊博士心理工作室

專業的心理幹預,情緒調節,親子關係,兩性關係等心理主題的原創小文。旨在普及心理科學知識普及,推動大家對心理谘詢的認識和重視。歡迎提問和討論!
正文

我愛你,但現在我需要把時間留給自己!

(2015-07-28 13:19:31) 下一個
當年的天後王菲經曆了兩段婚姻有了兩個孩子,如今還是小女人一樣追尋著愛情和幸福。她變成黃臉婆了嗎?沒有!她有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朋友圈,並不是天天粘著老公男友,也從不公開抱怨:“我為這個家付出了/犧牲了這麽多,所以。。。”
 
七八十年代的人最為熟知的白娘子趙雅芝,50多歲了,婚姻幸福,保養得宜。雖然退出事業圈,但是生活中她也有自己的愛好:設計珠寶。除了培養兩個兒子外,她也關懷自己,飲食,運動,皮膚護理,樣樣不落下。跟老公在一起,她也注意適度的保持距離,對老公保持著朋友一樣的尊敬和欣賞。
 
在兩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自己而不自知。想想我們單身的時候,都喜歡做些什麽?約會的時候呢?結婚後呢?有孩子之後呢?當女人們拋下男友/老公/孩子,自己跑去沙灘上悠閑的看書曬太陽時,會不會感到內疚或擔心?當男友/老公說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們出去聚會時,女人們有沒有諸多抱怨與不開心?
 
其實兩性關係中,相愛=共同時間("we" time),是很危險的,尤其是當這種共同時間是建立在犧牲自我時間("me" time)上時。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Terri Orbuch在跟蹤調查了373對夫妻25年後發現,31%的妻子和26%的丈夫都覺得自己在婚姻中沒有足夠的隱私,也就是“自我時間”。在那些覺得自己婚姻很不幸福的人中,隻有6%的夫妻由於性生活不和諧而不滿意他們的婚姻,但卻有11.5%的夫妻認為“自我時間”的缺乏是造成他們婚姻不幸福的主因。Terri還指出,由於很多女性除了工作外還要照顧家人孩子,她們比男性更渴望“自我時間”。
 
美國兩性關心心理學家John Aiken說:婚姻中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各自的空間,才不會令對方窒息。婚姻中自我的消失,有時可以用依戀關係(attachment style)來解釋。如果我們從小沒有形成一種安全的人際依戀關係,我們內心的對兩性關係就容易缺乏安全感,結果就是自己疑神疑鬼,不讓對方有自己的空間時間,或者自己無法忍受和對方分開的時間,沒辦法好好經營自己的“自我時間”。但是,我們握的越緊,手中沙子流失的越快,感情不是嚴防死守黏在一起就能幸福長久的。
 
那麽該怎麽發掘“自我時間”("me" time)呢?
 
發掘“自我時間”小tip:
1)培養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或者學習一個新的小技能。
例如:運動項目(網球,排球,羽毛球,遊泳,衝浪等等),藝術熏陶(陶藝製作,編織,畫畫,跳舞,合唱團等等)。這樣的興趣愛好不但有助於提高兩性關係中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還能將其分享到兩性關係中,促進感情的升溫。如自己喜歡上新學的舞蹈後,偶爾和伴侶一起跳一起學,或者教給伴侶如何做陶藝,一起做一對有意義的小陶藝裝飾品,擺在家裏。
 
2)創造自己獨處的機會。
例如:自己找個地方喝個下午茶,讀本自己喜歡的書;約上幾個好朋友一起吃個小小姐妹餐,八卦下;約上兄弟打個球,酣暢淋漓;自己計劃一個小旅行,不遠,時間不長;等等。有些人會說,孩子怎麽辦,我離不開。其實,如果有心,這些都可以提前安排妥當。
 
需要注意的是:
  • 獨處前要和伴侶詳細講清楚自己去哪裏,做什麽;
  • 獨處時間是用來豐富拓展自己的興趣的,不要將其定位為自己的逃避時間;
  • 獨處時不要有愧疚感,既來之則安之。如果覺得花了時間在自己身上是自私的,那就想辦法開導自己,小小的獨處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麵對伴侶孩子,是合理有用的,如果不能開導自己,與其愧疚的在海邊獨自曬太陽,不如早早結束獨處回家去,因為這樣負麵的“自我時間”沒有作用。

 
 文/徐藝珊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
 
主要參考資料:
Early Years of Marriage Project: http://projects.isr.umich.edu/eym/
http://www.brisbanetimes.com.au/lifestyle/life/forget-sex-the-secret-to-a-longlasting-relationship-is-space-20121105-28tle.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