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珊博士心理工作室

專業的心理幹預,情緒調節,親子關係,兩性關係等心理主題的原創小文。旨在普及心理科學知識普及,推動大家對心理谘詢的認識和重視。歡迎提問和討論!
正文

案例分析|我們的溝通頻率如何協調?三個溝通小技巧

(2015-07-30 12:15:07) 下一個


文/ 徐藝珊
美國弗尼吉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微信公眾號:北美心理小站

之前的文裏我聊了聊同理心的基本概念,這次來看看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麽吧!
 
我們從一個案例開始:

Tom媽媽被老師叫到學校,因為Tom打了另外一個孩子Jack。Tom媽媽很生氣,問Tom到底怎麽回事,Tom堅稱是Jack先挑起的。Tom媽媽指責到,「不管怎麽說,打人都不對,快跟Jack道歉」!Tom拒絕,Tom媽媽隻能邊數落Tom的不懂事不爭氣,邊向Jack和Jack的家長道歉。Tom回家後和媽媽冷戰了一天。

那麽,Tom媽媽的哪些行為導致他們的溝通如此糟糕?
 
1)媽媽沒有傾聽Tom,也沒有做出事後打算傾聽的態度
2)媽媽的責罵傳達出她對Tom的不信任
3)事情明朗前媽媽在對方麵前貶低Tom傷害了Tom的自尊心
4)媽媽明確的將自己的價值觀(「動手就是不對」)強加在Tom身上,直接推翻了Tom的做法,評判意味太明顯,可能導致Tom失去了繼續跟媽媽溝通的動力。
可以改善的溝通小技巧:
 

? Tip1: 表達傾聽的意願
如果當時Tom不願意說,媽媽可以說「媽媽看得出來你很氣憤也很不安,你現在不想解釋」(命名出孩子的情緒),「那我們回家你平靜下來後告訴媽媽好嗎?」(詢問孩子的意見,在周圍人麵前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Tip2: 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向對方道歉的時候,可以單純針對Tom動手打人的事實道歉,表明打人的行為傷害了對方,對不起(具體的就事論事),但是起因還不知道,回去會和Tom仔細談談,相信Tom不會無緣無故的打人,可能有什麽誤會需要解釋清楚(在大家麵前表露出對Tom的信任和支持)

 

Tip3: 控製自己的批判態度
回家找到機會詳談的時候,媽媽聽Tom講,聽的過程中不提自己的看法,隻是點出Tom的情緒,重複Tom的講述重點(這些回饋是為了表示自己聽到了Tom在講什麽)全程不提「但是」,不提自己的意見(為了表示出自己的無批判的傾聽態度),直到確認Tom講完。在開始陳述自己的看法前,如果Tom沒有詢問媽媽的看法,媽媽可以主動問問Tom是不是都講完了,還有沒有要補充的,想不想聽聽自己的看法(給予尊重,而不是強加的教育課)

有時候,鋪設好的談話環境,反而事半功倍呢。
 
看了以上這三個小技巧,爸爸媽媽是否感覺有幫助呢?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每個小朋友的內心都是敏感的,如果爸爸媽媽們能試著用溫柔和耐心,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身邊,和孩子溝通說不定會更順暢哦!

當然,其他類型的溝通方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不妨試試!


主要參考文獻:

Gantt, E. E. 「Empathy.」 Encyclopedia of Human Development. 2005. SAGE Pub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Jones, E.E., et al. Attribution: Perceiving the Causes of Behavior. New Jersey: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2. p. 79-94

Tuller, H. M., Bryan, C. J., Heyman, G. D., & Christenfeld, N. J. (2015). Seeing the other side: Perspective taking and the moderation of extrem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9, 18-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