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多年以前,王安憶的長篇《長恨歌》就很有名氣了。也是在好幾年以前了,買來了這本書(作家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5版),看了開頭幾頁,卻覺得絮絮叨叨,沒有什麽立即引人入勝的情節。那時對海派小說的風格也不甚有體會,於是這本書就又在書架上閑置了幾年。近來時光消磨得頗為蹉跎,百無聊賴之時,眼睛不覺落到了《長恨歌》上,這一次,不想再錯過了。
一讀起來,便漸入佳境,基本上是逐詞逐句讀,一邊讀一邊體會的。讀完《長恨歌》,有一種感受;原來我並不完全了解女人;或者說,至少我還不知道有王琦瑤這樣的女人,再或者說,我還不知道有的女人也有王琦瑤的這一麵。
書中有一句“這情景可真美啊!這繁華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餘音,四十年的入夢。”(第一部第二章之11,“三小姐”)。王琦瑤“四十年的故事”不時地觸動人心,於是不禁想對王琦瑤“考據”一番,搞明白這個女人的一生為什麽是這樣。
既然“四十年的如夢”,那麽就從這四十年之肇始開始考起,也就是從王琦瑤上中學時到競選為上海“三小姐”,之後被李主任包養,住進愛麗絲公寓這一段,也就是《長恨歌》的第一部。第一部中的各個情節關聯縝密,是可以按照時間,逐月逐季合得上的。
“王琦瑤住進愛麗絲公寓是一九四八年的春天。這是局勢分外緊張的一年,內戰烽起,前途未決。但‘愛麗絲’的世界總是溫柔富貴鄉,綿綿無盡的情勢。這也是十九歲的王琦瑤安身立命的春天,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第一部第四章之15,愛麗絲的告別)
1948年春天,王琦瑤19歲。僅僅從生日計算角度考慮,當時王琦瑤可能是剛過19歲生日,也可能是19歲的將滿,臨近20歲。所以她的19歲,最早開始於1947年春天,最晚開始於1948年春天。王琦瑤故而可能出生於1928年春天到1929年春天之間,這是以下考據的基準。
下麵,就看看王琦瑤“四十年故事”之發端:去片廠試鏡。
王琦瑤“四十年的故事都是從去片廠這一天開始的”。導演想讓王琦瑤試一回鏡,放學後,王琦瑤和吳佩珍“兩人便踅出了校門,上了電車。這時間的電車,多是些家庭主婦般的女人,手裏拎了布袋,身上的旗袍是有皺痕的,腿後的絲襪也沒對準縫,偏了那麽一點,···”這次試鏡,王琦瑤扮舊式婚禮中的新娘。“紅蓋頭揭起時,她(王琦瑤)臉上隻是木著,連她天生就有的那嫵媚也木住了。導演在鏡頭裏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失誤,王琦瑤的美不是那種文藝性的美,···”。“試鏡頭的經曆就這樣結束了,這是片廠裏的小事一樁。王琦瑤從此不再去片廠了,她想把這事淡忘,最好是沒發生過。···有時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會有一點不期然的東西喚起去試鏡頭的那個下午的記憶。王琦瑤這年是十六歲,這事情使她有了滄桑感,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止十六歲這個歲數了。” (第一部第二章之7,開麥拉)
既然王琦瑤出生於1928年春到1929年春之間,如果1928年春季出生,則她的十六歲從1944年春持續到1945年春;如果1929年春出生,她的16歲則從1945年春,持續到1946年春。16歲時去片廠試鏡的那一天則應該是1944年春到1946年春之間。去試鏡的那天下午,上海“家庭婦女般的女人”還是穿著旗袍絲襪,根據上海的氣候和當時的穿衣習慣,應該是春夏秋三季了,冬天女人們還不至於穿絲襪吧。所以試鏡時可能是1944年的春夏秋,也可能是1945年的春夏秋,還可能是1946年春。要進一步推理王琦瑤的出生季節,還需進一步信息。
試鏡未果,導演有些失望,“他的失望還有一點為王琦瑤的意思,他想,她的美是要被埋沒了。後來,為了補償,他請一個攝影的朋友,為王琦瑤拍了一些生活照···”(第一部第二章之7,開麥拉)“導演為拍照片的事打電話給王琦瑤,是在一個月之後了。···過了一天,那程先生(愛好攝影,有攝影棚)自己來電話約好時間和地方···在程先生眼裏,王琦瑤幾乎無可挑剔,是個標準美人,每個角度都有每個角度的美。···程先生欲罷不能地,拍了又拍,王琦瑤也有如魚得水之感。” (第一部第二章之8,照片)
“這些生活照果真情形大異,其中一張還用在了《上海生活》的封二,以‘滬上淑媛’為題名。”(第一部第二章之7,開麥拉)。從此王琦瑤的人生,仿佛走上“通向榮譽之路”:有照相館來請王琦瑤拍照,學校舉行懇親會,要王琦瑤上台給老校友獻花,同學上門邀王琦瑤一同去學校,有的課後約王琦瑤一同看電影。在參加了新交的好友蔣麗莉的生日晚會之後,晚會邀請便接踵而來。王琦瑤此時已經從一個學生,轉身而變成上海晚會裏的名媛,雖然含而不露,卻又最最風情而豔。(第一部第二章之9,“滬上淑媛”)
接上文,試鏡可能是1944年的春夏秋,也可能是1945年的春夏秋,還可能是1946年春這三個穿絲襪的季節,那麽試鏡一個月之後的拍照,照片上了雜誌,以及之後的各種“通向榮譽之路”活動,就應該是在1944年的夏秋冬,1945年的夏秋冬,或者1946年的春夏。《長恨歌》縝密的情節開始提供越來越明確的時間信息。
“一九四六年的和平氣象就像是千年萬載的,傳播著好消息,壞消息是為好消息作開場白的。這城市是樂觀的好城市,什麽都往好處看,壞事全能變好事。它還是歡情城市,沒有快樂一天沒法過的。河南鬧水災,各地賑災支援,這城市捐獻的也是風情和豔,那就是籌募賑款的選舉上海小姐”。這個1946年的上海小姐分成兩輪,初選,複選(決賽)。“初選真是美女如雲,滬上美色聚集一堂”,那個時候,“風裏傳來的是女用的香水味,···那法國梧桐的樹影是女性化的,院子裏夾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的象征。梅雨季節潮黏的風,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嘰嘰噥噥的滬語,也是專供女人說體己話的。” (第一部第二章之10,上海小姐)
上海的夾竹桃花開,丁香花開,梅雨季節潮黏的風,可知初選是在1946年的5月或6月份左右。王琦瑤當然在初選過了以後,才開始認真準備起來。決賽的那天“這情景可真美啊!這繁華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餘音,四十年的入夢”。“王琦瑤得的是第三名,俗稱“三小姐”。(第一部第二章之11,三小姐)
“第二天早上,他們(王琦瑤,蔣麗莉,程先生)回顧昨天晚上,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補充和糾正,要使情景重現似的”,“王琦瑤忽有些悲傷,這是大喜過後常有的心情。那大喜總是難免虛張聲勢,有過頭的指望。王琦瑤望著落地窗外冬日的花園,丁香花枝糾成一團,解也解不開的。”(第一部第三章之12,程先生)。
通過以上三段1946年上海小姐競選的描述,可知王琦瑤在1946年初夏參加了上海小姐的初選,參加完決賽,得到第三名作了三小姐時,已經是1946年初冬了。如果王琦瑤1928年春出生,則作三小姐時已經18歲,而如果1929年春出生,作三小姐時則17歲。
作了上海的“三小姐”之後,王琦瑤也開始和程先生約會了。“這一天,程先生帶著羞怯和緊張,向王琦瑤提出,再到他的照相間去照一次相。···再去程先生的照相間,也是個禮拜日。前一天已經收拾過了,擦去了灰塵,梳妝桌上插了一束花,兩朵玫瑰合一蓬滿天星,另一角則立了一幀王琦瑤的小照。是那頭一次來時照的,看上去,像比現在年輕好幾歲,沒有成熟的樣子,其實不過就是前年。再看窗外,依然是前年的景色。”(第一部第三章之12,程先生)
據前文,程先生第一次給王琦瑤拍照,可能是是在1944年的夏秋冬,1945年的夏秋冬,或者1946年的春夏。而1946年冬,王琦瑤和程先生開始約會,約會一段時間再照相,有可能是1947年了。而距離第一次照相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所以第一次照相更準確的時間應該是在1945年夏秋冬。
接下來,王安憶用縝密的情節,按按時間的順序,繼續講述王琦瑤的故事。這次照相之後,“過了一天,照片就洗印出來了”,又“才過幾天,王琦瑤搬出蔣家的機會就來臨了,隻是到底事與願違,是個大家都難堪”。 在王琦瑤離開蔣家那天,邀請王琦瑤出場剪彩的請柬送到了。“王琦瑤穿了一件短袖月牙白綢旗袍,一把折扇擋著初秋還有些暑意的陽光,蟬一聲迭一聲地叫,路上的樹蔭倒是秋色了。她心裏茫茫然的,手裏請柬也沒興致去拆”。(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根據以上兩段進一步可知,第二次照相是在1947年的初秋。這也吻合第一次照相是在兩年前1945年的夏秋冬。
“剪彩那日,···她(王琦瑤)心裏也是敷衍,是對那長久的冷落的一個抗議”。自1946年初冬做了上海的“三小姐”,現在已是1947年的初秋,大半年過去了,可謂“長久的冷落”。“她想,他們怎麽會記起了三小姐,連她自己都快忘了。而她這不經意的裝束卻自有成功之處,粉紅是對她號的顏色,嬌嫩新鮮,發髻是最適合她目前心情的發型,是新鮮裏一點滄桑,而畢竟那十八歲的年輕是擋也擋不住的。”(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這是一段包含王琦瑤年齡和出生季節的關鍵的信息。關於剪彩時衣著的描寫,結合上段收到剪彩請柬的時間,清楚講明1947年初秋,王琦瑤已經18歲了。開頭又講道王琦瑤出生於1928年春到1929年春之間,1948年春她19歲,現又知1947年秋她18歲,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她的十九歲,開始於1947年秋和1948年春之間。也就是說她是1928年秋到1929年春生人。她出生年份和季節的可能的時間範圍越來越小。
剪彩的當天晚上,就是晚宴,“其中有一位李主任,落座時就在她(王琦瑤)身邊。是軍人的氣派,腰背很挺,不苟言笑”。晚宴之後,李主任用他的車送王琦瑤回家。第二天王琦瑤“還是原先的發型,換一件白色滾白邊的旗袍···臂上挽一件米黃色的開司米羊毛衫。”,應李主任之約,在公園飯店吃飯。第三天,李主任帶王琦瑤去老鳳祥銀樓買了一枚戒指。“李主任又一次出現,是一個月之後”,在四川路上的酒樓裏,“王琦瑤偎在李主任懷裏,心是落了地的,很踏實的感覺”,“以後的幾天,李主任幾乎天天同她一起,吃飯或者看京劇”。“一周以後,李主任便帶王琦瑤去看了房子”,“房子在靜安寺,百樂門斜對麵一條僻靜的馬路上的短弄裏,有並排幾幢公寓式樓房,名叫愛麗絲公寓”。看房的那天,在愛麗絲公寓裏,“李主任就在她身後,將她抱住,擁著她往床邊走。她略略掙了幾下,便倒在了床上。···李主任將他的頭發揉亂,臉上的脂粉也亂了,然後開始解她的衣扣。她靜靜地由著他解,還配合地脫出衣袖。她想,這一刻遲早會來臨。她已經十九歲了,這一刻可說是正當其時。” (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前文已經敘及,在剪彩晚宴認識李主任,正是在1947年的初秋,王琦瑤臂上挽開司米羊毛衫也說明了是秋天。從和李主任認識,到搬進愛麗絲公寓,大約經過了一個半月(這一個半月的構成為:從與李主任認識起,頭三天每天見麵;之後李主任消失了一個月;再見麵之後的一周,去愛麗絲公寓看房。)看房時,應該是1947年的冬天了。在愛麗絲公寓,王琦瑤把處女身給了李主任,《長恨歌》明確講出,王琦瑤當時19歲了,覺得這一刻“正當其時”。所以在1947年秋和1948年春之間,可以進一步推理王琦瑤的19歲生日,是在1947年末的冬日。
“王琦瑤住進愛麗絲公寓是一九四八年的春天。這是局勢分外緊張的一年,內戰烽起,前途未決。但‘愛麗絲’的世界總是溫柔富貴鄉,綿綿無盡的情勢。這也是十九歲的王琦瑤安身立命的春天,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第一部第四章之15,愛麗絲的告別)
這一句話,又回到了本文的開頭,與王琦瑤19歲生日在1947年末的冬天這一推理相吻合。
至此可以明了的是:王琦瑤出生於1928年年末的冬天。
據此可以理出《長恨歌》第一部中的王琦瑤年表:
1928年末,冬,王琦瑤出生於上海某一弄堂;
1945年春夏秋,16歲,去片廠試鏡未果;
1945年秋冬,16歲尾17歲始,程先生第一次給王琦瑤照相;
1946年初夏,17歲,參加“上海小姐”初選;
1946年初冬,17歲尾18歲始,參加複選,選為上海的“三小姐”;
1946年初冬,18歲始,開始和程先生約會;
1947年初秋,18歲尾,參加剪彩儀式,認識李主任;開始和李主任約會。
1947年冬,19歲始,王琦瑤自覺“她已經十九歲了,這一刻可說是正當其時。”
1948年春,19歲,王琦瑤搬進了愛麗絲公寓,開始有了自己的家。
1948年春夏秋,19歲,王琦瑤無盡地獨守空房;
1948年秋,19歲,上海惡性通貨膨脹;淮海戰役拉開帷幕;在亂世的上海街頭,王琦瑤和李主任失之交臂。
1948年年末,19歲尾20歲始,李主任死於墜機。
1949年5月,20歲,上海解放,王琦瑤故事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