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極其可貴!
正文

貧困不該成為今天的“秘密” zt

(2015-10-23 20:38:29) 下一個
2015年06月25日 13:5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沙元森 


  在眾聲喧嘩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都忙著為自己說話,為窮人代言的不多。如果能在全社會形成一個人人關注貧困的氛圍,那麽貧困將不再是某些人眼中的“秘密”,一些窮人也將有更多機會脫貧致富。

 

  半年前,新華社派出9支調查小分隊,分頭前往中西部貧困地區,實地體察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近日,該社推出題為“直麵中國貧困”的調查報告,其中提到的一些貧困現象讓人驚心。很多人都沒想到,在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竟然還有這麽多人過著“家徒四壁”、“一年最多吃三次肉”的生活。有媒體在轉發該報道時加了“揭秘”二字,不要以為這隻是為了賺眼球,其實它很生動地表明了一些人對貧困人口的生存近乎一無所知,以至於都成了他們眼中的“秘密”。

  貧困人口的存在當然不是一個秘密,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尚有7017萬貧困人口,比湖南省的常住人口還要多,比英國全國人口還要多。這樣嚴峻的現實應該眾所周知才對,唯有如此才能調動更多的資源開展扶貧工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讓人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窮人經常處於失語狀態,在眾聲喧嘩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都忙著為自己說話,真正為窮人代言的不多。

  “十三五”時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其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扶貧當然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做好扶貧工作,必須先直麵貧困。現在,一些地方雖然有爭搶“貧困縣”的積極性,但是並沒有直麵貧困的勇氣。他們更願意突出地方發展的成績和亮點,卻把貧困人口的艱難生活當做“陰暗麵”,自己不主動宣傳,也忌諱別人觸及。據說有公益活動給老區貧困學生捐書包、衣服,還惹得當地個別官員不高興,覺得抹黑了地方形象。從這個角度講,一些地方的貧困現象之所以成為“秘密”,與一些部門和官員的遮掩不無關係。

  從新華社的報道能夠看出,大多數貧困地區都處於偏僻的地理環境中。在四川涼山,去最遠的貧困村,從公路盡頭出發,還要騎馬走上三天,還得不下雨才行。這表明封閉是致貧的重要原因,扶貧也必須破除封閉。打破地理的閉塞需要加大投入修路架橋,與之相比,打破信息的閉塞也許更為迅速有效。實際上,很多窮人並沒有生活在窮山惡水中,他們之所以守著豐富的資源過著貧困的生活,是因為他們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中已經被邊緣化,也沒有參與市場和社會交易的議價能力。因為教育不完善,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文盲、半文盲,憑自己的能力已經跟不上信息時代的潮流,如果沒有外界主動的介入和關注,他們不僅無力改變目前的現實,也隻能無奈地把貧困傳遞給下一代。

  長篇調查報告展現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態,令人震驚和心酸,但是身處貧困之外的人除了歎民生之多艱,還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為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為那些賣不出農產品的家庭提供一條渠道,為那些困守在家無所事事的勞動力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如果能在全社會形成一個人人關注貧困的氛圍,那麽貧困將不再是某些人眼中的“秘密”,一些窮人也將有更多機會脫貧致富。在今天固然很難迅速扭轉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但是解決一些人的極端貧困還是能夠做到,也是必須做到的,前提是我們先要直麵貧困,認識貧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