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麵臨戰略抉擇:適應遊戲規則或者重回自我中心老路

(2016-07-16 03:58:35) 下一個


BBC

林昆瑾博士, Dr. Andreas Villar-Gertner 

劍橋大學新興大國研究中心

 

海牙國際法庭周二公布了南海仲裁案結果。其短期影響可以預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仲裁結果公布後立刻否認該裁決會影響中國主權以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各項權利。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將仲裁結果稱為“無效”。中國正在進行的南海軍演無疑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對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的控製,中國還正在這些“島嶼”上增設軍事和民用設施。中國還可能單方麵重啟在這一爭議水域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宣布在南中國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盡管這和東海的防空識別區一樣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美國和它的亞洲盟友則有可能做出軍事反應,導致南海區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常態化。南中國海海域內的平民、海岸警衛隊以及海軍艦隻衝突頻率可能增加,緊張局勢將逼迫中國放棄和東盟各國的協商並放棄遵守多邊準則的既有立場,從而使危機管控和溝通渠道顯得更加重要。

國際社會將對中國拒不遵守國際準則的行為進行審視。中國已被要求尊重仲裁結果,因為仲裁的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中國是該公約成員。如果美國、菲律賓、越南、日本以及其它國家和之前預測的一樣,對中國的反應采取反製措施,中國將因違背國際公共意見而承擔國際地位及軟實力受損的風險。

然而,國際法律仲裁結果的效力很少由其合法性以及正確性所左右。南海仲裁案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將考驗中國領導人是願以更加開放和創新的姿態適應國際規則,還是會選擇重回民族主義的老路,重回教條式、說教式的外交政策。我們相信中國會在長期利益的考量下選擇前者。

 

 



事實上,中國曾經很快適應了在國際組織中運作。比如,它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學會了熟練運用爭端機製和投資仲裁機製解決問題。但中國對於領海主權訴求的合理性因為海牙判決打了折扣,被認為是缺乏曆史準確性和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如果中國堅持對海洋法公約進行批判,批判“它在美國領導下過於政治化”,它將被國際社會認為堅守冷戰思維,這種思維與中國正在爭取的全球領導力地位背道而馳。如果中國被賦予這種形象,那它近年來在參與打擊海盜多邊行動、維和、氣候變化以及全球金融經濟治理中所作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然而事實上,大多數東盟國家並不願意以南海衝突界定同中國的關係。這些國家都在同美國以及中國兩個大國的關係問題上走鋼絲。2012年,泰國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升級成了“戰略夥伴”。作為南海爭端的核心國家之一,越南謹慎地避免中越關係惡化,不願卷入菲律賓的政治行動,同時沒有讓海洋爭端支配中越整體關係。在和美國改善軍事關係的過程中,越南對美軍使用金蘭灣的訴求采取了謹慎態度。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在處理南海問題時也采取了較為低調的態度,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通過允許四艘美國軍艦進駐樟宜,新加坡在南海局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舉動給了美國軍艦輕鬆進入南海區域的能力,同時幫助美國第七艦隊在該區域實現了永久存在。新加坡在中美的爭吵之中小心扮演中立角色,在與美國保持20年安全合作以對衝來自鄰國的安全威脅的同時,新加坡否認有任何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

在東盟各國中,隻有菲律賓是一個例外。馬尼拉的政府熱情擁抱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同時它無法承擔相應的軍事開支,因此選擇與美軍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但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已經公開表示了與北京進行協商的意願,並表示願意共同開發南海資源。

當中國懷著一種曆史滄桑和委屈的心態打算在在南海采取硬碰硬戰略的時候,它在南中國海的鄰國紛紛擔心中國會成為這一區域的霸權國家。截至目前,北京仍然相信 自己能夠通過貿易和經濟手段平衡和亞洲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係,並且管控風險。亞洲國家沒有利用國際判決解決國家間衝突尤其是主權衝突的傳統。如果把握好這 次仲裁案的機會,中國有望牽住這一區域內“最邪惡問題”的韁繩,並展示出自己的領導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