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瑾博士, Dr. 劍橋大學新興大國研究中心 |
海牙國際法庭周二公布了南海仲裁案結果。其短期影響可以預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仲裁結果公布後立刻否認該裁決會影響中國主權以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各項權利。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將仲裁結果稱為“無效”。中國正在進行的南海軍演無疑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對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的控製,中國還正在這些“島嶼”上增設軍事和民用設施。中國還可能單方麵重啟在這一爭議水域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宣布在南中國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盡管這和東海的防空識別區一樣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美國和它的亞洲盟友則有可能做出軍事反應,導致南海區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常態化。南中國海海域內的平民、海岸警衛隊以及海軍艦隻衝突頻率可能增加,緊張局勢將逼迫中國放棄和東盟各國的協商並放棄遵守多邊準則的既有立場,從而使危機管控和溝通渠道顯得更加重要。
國際社會將對中國拒不遵守國際準則的行為進行審視。中國已被要求尊重仲裁結果,因為仲裁的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中國是該公約成員。如果美國、菲律賓、越南、日本以及其它國家和之前預測的一樣,對中國的反應采取反製措施,中國將因違背國際公共意見而承擔國際地位及軟實力受損的風險。
然而,國際法律仲裁結果的效力很少由其合法性以及正確性所左右。南海仲裁案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將考驗中國領導人是願以更加開放和創新的姿態適應國際規則,還是會選擇重回民族主義的老路,重回教條式、說教式的外交政策。我們相信中國會在長期利益的考量下選擇前者。
事實上,中國曾經很快適應了在國際組織中運作。比如,它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學會了熟練運用爭端機製和投資仲裁機製解決問題。但中國對於領海主權訴求的合理性因為海牙判決打了折扣,被認為是缺乏曆史準確性和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如果中國堅持對海洋法公約進行批判,批判“它在美國領導下過於政治化”,它將被國際社會認為堅守冷戰思維,這種思維與中國正在爭取的全球領導力地位背道而馳。如果中國被賦予這種形象,那它近年來在參與打擊海盜多邊行動、維和、氣候變化以及全球金融經濟治理中所作的努力將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