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工業生產在二戰中的作用 zt

(2016-06-21 11:34:13) 下一個

羅斯福在1940年底就曾說過:“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但是美國還沒有進入戰爭狀態,工業能力還沒有完全動員起來,隻有到了正式參戰後,美國真正的國力才被徹底激發了出來,其雄厚的工業實力簡直可以用令人驚歎來形容。

首先是商船也就是運輸船的建造,在二戰中商船絕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因為英國是個島國,維持其生存所必須的各種物資都要依靠海運。美國要想援助英國,並進而通過英國進軍歐洲大陸所需要的人員和物資,都必須依靠商船運過大西洋。在太平洋上,美國也必須通過商船將對日作戰所需的人員物資從本土橫穿太平洋才能運到前線。對這一點,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茲看得很清楚,他就說過隻要德國潛艇擊沉同盟國的商船數量超過了同盟國新建商船的數量,那麽就能贏得這場戰爭。但是德國海軍在整個戰爭中,隻有兩個月擊沉的商船數量接近了同盟國新建商船的數量,在這場關乎戰爭勝負的競賽中,贏家當之無愧是美國。

因為美國的造船能力實在太驚人了,為了適應現代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美國設計了兩種標準船型來進行流水線化的生產,1萬噸的“自由輪”和1.5萬噸的“勝利輪”。建造第一艘“自由輪”用了244天,隨後建造速度不斷加快,到194211月“羅伯特·皮爾裏”號的建造時間隻用了415小時,後續的舾裝和試 航工作也隻花了3天,滿打滿算還不到8天!1943年更是美國戰時造船業的顛峰時期,美國海事委員會預期的1943年商船建造量是1600萬噸,而實際建造量是1920萬噸。19431月,伯利恒船廠在46.3天內建造了3艘“自由輪”,裏士滿船廠更是驚人,在37.5天內竟建造了13艘!從1941年到1945年,美國總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輪”和531艘“勝利輪”,再加上其他船隻,總共建造噸位達到了4500萬噸,這一數量是德國海軍潛艇拚了命去攻擊,也根本無法望其項背的。

再來看看日本,就是為了船隻分配問題,194212月,陸軍省軍務局局長佐藤賢了少將和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少將就在高層會議上大打出手,堂堂少將高官為了商船能夠這樣不顧忌臉麵,可見船隻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建造周期最長的軍艦方麵,美國在戰時建造了包括26艘大型航空母艦、9艘輕型航空母艦、115艘護航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49 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在內的8.7萬艘艦艇。而日本在同時期隻建造了17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63艘驅逐艦和147艘潛艇。

至於其他如飛機、坦克、汽車等等,都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如此龐大的物資生產,是美國在工業現代化和自動化高水平的基礎上,再加上最先進的生產管理才實現 的成就。曾經在美國學習和工作近十年的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美國的工業能力,他就說過,美國工廠的煙囪比日本的樹木還多,和美國開戰是毫無勝算的,所以他才會極力反對與美國開戰。

美國的作用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除了建造了令人驚歎的商船和軍艦外,還生產了29.6萬架飛機(分別是德國的2.1倍和日本的4.7倍)、10.2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分別是德國的3.7倍和日本的15.6 倍),37.2萬門重炮(分別是德國的1.6倍和日本的28.6倍)、350萬輛軍用車輛。這些除了裝備後來擴充到了1000萬人規模的美國軍隊外,還大 量援助給包括英國、蘇聯、中國等國家在內的廣大盟國,有力支援了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毫無疑問是決定性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美國參戰的消息後,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好了!我們總算贏了!”因為他很清楚,隻要美國參戰,這場戰爭的結局就已經再沒有懸念,剩下的隻不過是戰爭還要打三年、打五年還是打七年的問題了。

對於美國龐大的工業生產在二戰中的作用,恐怕斯大林在1943年德黑蘭首腦會議期間的評價是最中肯的:“為美國的工業生產幹杯,這場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工業生產就會輸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