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歸成長 zt

(2015-08-20 09:05:06) 下一個

回歸成長

譯者:SPC
發布:2015-08-16 07:23:47挑錯 | 收藏本文

圖片來源:uniquedesign52,Pixabay

一周前關閉網站上的交流論壇後,就像自己每個新年開始時喜歡做的那樣,我花了些時間思考2012年的個人主要專注點。

為圓滿告別2011並轉入2012年的生活,Rachelle和我參加了鳳凰城的“純素生食節”。然後我們昨天順路旅行到塞多納,在我倆最喜愛的一個地方冥想休養。這次休養給了我時間反省過去一年的生活,也讓我對接下來想要經曆的體驗有了更好理解。

過去幾年裏,在圍繞自己工作的社交圈活動上,我一直都非常積極活躍。其中包括與自己網站論壇上的人們交往聯係,關注Twitter、Facebook、Google+社交網站,電子郵件往來,麵對麵溝通交流,提供各種谘詢建議,舉辦工作坊,在不同城市組織見麵會,等等。我的個人專注力,很多時候都保持在強烈的社群方向上。

在一段時期內,讓自己沉浸於所有這些社交能量,並用各種方式將眾人聚在一起,都是我的清醒選擇。我很享受這種生活。

不過最後我開始感到有點深陷其中。與自主選擇這些社交聯係不同,它變成了每時每刻都存在於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我是否想與之互動。它不再讓我感覺像個主動選擇。我繼續參與社交活動,隻是因為我多年來一直如此。它變得毫無自主意識而且十分常規乏味。因此,我發展出對社交生活一種愛恨交加的感情關係。當是自由選擇時,我會很喜愛它。而感到自己是被吸入其中時,我便很抵製它。我很明顯地意識到這種愛恨交加的感受,也影響了我與他人的交往互動。

我現在理解到,是自己轉移對社群生活關注的時候了。它曾是一種美好體驗,也為我和他人刺激產生了大量成長經曆,但我知道它並非我前進生活的最佳選擇。若我繼續保留這種生活,它隻會拖我後腿,而且還將把其他人也吸入更無清醒意識的社交活動中。

每天都被他人能量環繞(他人的想法、感受、信念等),可以是種充滿刺激和收獲的體驗,但無窮無盡的重複體驗也會導向內心怨憤。這並非我想在社交生活上擁有的感受,也不想在他人生活中扮演這種角色。

若我繼續積極沉浸於圍繞個人工作的社群生活,就會變成自己過往作品的受害者。人們一般都是被我過去書寫的作品吸引而來,但那些內容並非今天的我,而且也無法準確反映我要前往的生活方向。和對我多年前探索的事物有討論興趣的人不斷交往時,那意味著我並未與自己當前的成長道路保持一致。這種情形很像盯著倒視鏡往前開車 — 過段時間後你便開始厭惡駕駛,即使在正視前方時你會很享受開車的樂趣。

我很高興如此多的人們都和我的作品心有共鳴。上月我的網站流量抵達了新的高峰:1240萬網頁點擊量。但所有那些頁麵點擊內容都已是我過去的作品。

本質上講,我要麵對的是一個優先性問題。我是該繼續積極參與到圍繞個人工作建立的社群之中,允許自己不斷重複沉浸於過去的想法觀念,以及過往的能量感應裏嗎?還是應該對其放手,專注於自己當前和未來的成長道路?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嚐試兼顧兩者,努力實現平衡。但自己到目前為止的努力都未成功。也許實現平衡有可能,但現在我能看出,這個平衡點不該繼續邀請那些將我維係於過往體驗的日常社交關係,比如電郵往來、文章反饋、私人信息、當麵提問等。

所有這些社交能量的作用就像一隻沉錨。當我試圖繼續前進時,它總會不斷把我拖回自己探索過的舊想法。它會重複提出那些我已解決,但其他人才剛開始麵對的舊問題。它總會誘使我參與那些如今對我毫無成長價值的舊討論話題。

例如,本月是我成為純素主義者的15周年紀念。和某位甚至連30天純素生活嚐試都沒做過的人,進行“為何要選擇純素生活”的討論,對我來說有沒有任何價值?接受更多與多項睡眠試驗相關的采訪,還有任何益處嗎?我又在乎去和認為宗教才是救贖之路的人互動嗎?全都是否定回答… 這些便是著眼於過去的行為。我更願和那些能啟發激勵我不斷成長的人交往聯係。為了給更富力量的交往關係騰出空間,我正清醒主動地切斷會誘使我不斷回頭的交往關係。

我熱愛幫助人們成長,但我不願以自己的成長為代價來做此事。

因此在2012年,我要重新讓個人生活以清醒成長道路為中心。我想擺脫所有圍繞以往作品而產生的討論,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自由探索個人生活。

我關閉了網站論壇,暫時去除了網站聯係頁麵,數月前已刪除自己的Facebook頁麵。我在Twitter上關注的人數也已為0,這樣就沒人能直接向我發送信息。我的Google+頁麵也關閉了評論功能。如果你想討論我的作品,完全有這樣做的自由;隻是別試圖讓我也涉及其中。

在社交層麵,我隻開放著那些我清醒選擇保持開放的大門,比如自己舉辦的工作坊。但我正關閉那些會鼓勵太多無意識溝通行為的大門,比如與以往文章相關的反饋和提問。

此轉變過程在某些部分,就是我為11天後即將舉辦的“清醒成功工作坊”所做的準備工作。我喜歡創作工作坊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能推動我不斷提升自身標準。我的成功願景包括清醒自主地追求個人成長道路,因此我想知道自己在舉辦這次工作坊前,正堅實穩固地活在那種願景之中。

隨著不斷清除自身思維與社交生活中的障礙,對於即將迎來的一年,我也有了更加輕盈熱情的感受。我正參與全新的生活試驗和體驗。我尤其喜愛這種無需考慮他人反饋,能全情投入到令自己著迷的事物中的新鮮機會。

某種程度上,我感覺自己過去幾年都像一直被“博格集合體”(博格人是《星際旅行》中的反派外星人,有同化其他星球種族生命的能力。譯者注)同化一般。我的腦子裏充滿各種聲音,很難讓我與自身真實渴望保持聯係。現在這些外界聲音全都安靜下來,我正享受著與自己最熱愛的事物 — 清醒自主的成長體驗,重新相連的極樂平和狀態。

斷開無法給我提供有益生活的社交元素的連接,並不意味著我也要和這個世界斷連。我熱愛寫作,而且期待自己將繼續如此。不過閱讀人們對我作品的反饋,卻是我無需帶進生活裏的事情。我感覺自己已吸收了足以讓我讀上幾輩子的作品反饋,所以我正從中兌換些現金,打算好好享受一兩輩子沒有反饋的生活。

除了在2012年重新專注於自己的成長道路,並關閉那些日常社交網絡的大門,我還想把個人社交生活重新導向花更多時間,和其他在追求成長體驗方麵,與我有著相似優先考慮的人們交往。我原本希望能夠通過圍繞自己作品產生的社交圈結識這樣的人們,但這種希望並未變成現實。一個原因就是,這類人更願參與到成長體驗中,而非去討論成長。他們更願動身旅行而非討論旅行... 更願上台演講而非討論演講... 更願開創一份生意事業而非討論創建一個。

我與這類人士交往,並非為了去更多討論成長。我更願和有意共同追求成長體驗的人們展開交往 — 比如一起旅行,一起進行生活試驗,或共同完成有挑戰的工作項目。我們永遠都可以在車裏、飛機上彼此交談。

最重要的是,當和人們交往時,我想從清醒自主選擇的位置出發做此事,而非從習慣、義務或常規生活的位置出發來交往。在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求自己的成長道路。這是首位考慮。但當這條道路與他人的成長道路在一段時間內也能美好融合時,倘若大家都享受此事,又為何不去共同探索成長之路呢?

 

Steve Pavlina

2012.01.02

www.stevepavlinachina.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