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

人生就是長途的單行道旅行,從起點開始行走,一路收獲放棄,妥協苦鬥,並理解途中的啟示,享受上天的饋贈與挑戰。
正文

識人品(職場)的幾個環境

(2017-03-24 15:45:00) 下一個

去年年底一個組員離職,美國白人A。走前他的職位比我高一級,有些項目我需要給他輸出,類似於小老板。他的為人還算聰明,但是相當自負,不懂得任何的謙讓。在我看來是他本身能力並不足以勝任這個高級別的工作而帶來的個性。他的各種自以為是都是內心不自信的表現。當然他自己估計並不知道。Anyway, 因為工作關係,我必須每天和他打交道,所以我對他很友好但也懂得把持距離,所以我們相處得還不錯。走前他有一個政府的項目,之前基本完全由A一個人來做。這是個技術認證方麵的活,主要是準備與政府相關的產品的技術測試和檢驗,然後政府在每個3月初和9月初的時間來考核發證書。 這個工作不是個全職,所以一直掛在他那裏。A走前沒有對這部分做任何的交接準備,當時距政府的考核僅3個月,而A 還沒有開始排計劃。當大老板問他準備怎麽辦,A 的回複是兩個選擇:1公司停止申請這個政府證書;2返聘他做顧問繼續做。A當時拿到一個比較好的offer,所以亟不可待的要走,已經不想再管當前的工作了。但就是這樣他還不忘敲詐一番,讓公司給2倍的工錢請他來做他本來沒有做好和做完的工作。當然A 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走前的2天,老大讓A 把這個工作交給我。我當然是很客氣輕鬆的和他交接。A 反複和我強調: You will definitely fail it. The certification handbook is a 100-page document. It took me a month to just understand it. Not to mention the time you need to organize a team and complete required tests.3 months? No way!

當然後麵的故事是我接手了,忙得暈頭轉向但這個月初搞定了。那100頁的文件我花了一周看完,不懂的標準標記下來去問政府相關部門。項目組也組織起來(這個是老大下令整個部門必須配合)。組員中有很配合的,也有等著看我笑話故意刁難的。好的組員我捧著,故意刁難的踩著。反正我紅臉黑臉都給,再打著老大的招牌硬是把這個考核給通過了。

上麵的例子真的就是見識職業人品的時候。 走低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品質,還有頭腦。說好聽的,是不夠聰明,而更直接點就是STUPID。A要離開公司,完全可以在最後一刻為自己的名聲,未來的推薦人選,甚至後路考慮周到,好好的交接和安排。但目光短淺如斯的他,就這樣對自己的職業人品毫不在乎。整個過程,公司不會有任何損失,缺失的隻是一個項目證書,而且還可以延期再申請;我不會有損失,失敗可以推卸給A 的失職,而成功則給了我機會來證實自己的能力。這裏唯一受害是A 自己,而他卻渾然不知還洋洋得意。

兩天前我意外的收到A 的短信:

A: Hi, xx I just thought about you. How’s going?

Me: Hi, pretty good. Thanks for asking!

A: How is going with the certification?

Me:  We did great. Just got the approval letter this morning.

A: Great. I am impressed!

Me: Thanks!  You have built a solid foundation here. Here is no reason we should fail it.  You are part of the success! )

No response from A then.

看來A 對自己遺留的問題還是有點念念不忘啊。不過想必他更多的按耐不住想聽到我們失去證書的回複吧。 多麽完美的小人心理啊!

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離職沒有任何的問題,對於更好的機會,當然值得我們去追求。但如何對待與安排自己之前的承諾,考驗著一個人的責任感和成熟度!

另一個例子是我剛進這個公司時遇到的一些人。初來乍到,之前的成績和經驗一並清零,需要重新開始建立自己的信用。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背景以及人脈的新人,這個時候也是見證周遭同事人品的最好時機。大部分人會以禮相待,如果有需要也會給出相應的幫助。但總會有那麽幾個人,給出冷落甚至挑釁。也許本身是女性的原因,這種排斥的反應好像女同事更多。對你正當的工作要求拖延無視;對你的問候和招呼置之不理;甚至在正常的工作交流中出言不遜等等,不需要具體舉例。我在之前的公司也見過類似的情況。這種人的人性基本都是相當不成熟並缺乏理智,在公司裏也絕不是更成不了什麽關鍵人物。 正是因為無足輕重,就依賴先來者的優勢給後者以態度。相當幼稚與淺薄!

每當在一個公司呆了一定時間後,我也成為了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同事了。對於新同事的到來,我一定會給出應有的熱情,微笑和幫助。不傳遞任何的壓力與情緒。

但這個時候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新同事的表現也有很多的不同。大部分新來的因為性格也好,或者因為新來乍到的不熟悉也好,都會表現得特別友好與謙遜。但我確實見到過幾個特別的。前公司當時招聘過一個從競爭對手公司來的高級產品工程師。剛來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比其他組員高人一等,非常的傲慢,對項目組裏級別低於自己的工程師或者技術員相當的不友好。我當時就替他捏一把汗,感覺他呆不久。 果真,一年後他的態度激怒了幾乎所有的組員,而且他提出的幾個產品方案都沒有優勢,最後就被公司給 let go 了。 還有一些例子是剛出校門的小同學們,或許是因為人生閱曆的不足,不懂得如何與人建立友好的關係,更或者是本身教養的問題,反而喧賓奪主給態度。  我遇到過幾個小姑娘(美國或者亞裔都有),見人不打招呼,整天一張冰塊臉,問她問題多幾次就開始滿臉不耐煩,好像你越對她NICE反而越讓她不待見。反而是如果我開始板著臉來質問她們時會表現的恭敬些。這種吃硬不吃軟的個性遲早會讓她們在今後的人生經曆中得到相應的教訓。

與人為善,be nice ,是美國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求人幫忙要說please,人家幫完忙必須說THANKS ,做事之前說MAY I 等等。不是說美國人有多nice,而是美國的社會知道nice的重要性,才會反複從小強加灌輸。一個溫和友善的品質,不僅僅是能積累人氣,規避暗傷,更重要的是培育一顆坦蕩純淨的身心,值得欣賞與尊重;而那種咄咄逼人,斤斤計較,自私貪婪的個性隻會建築負麵的氛圍,無論多高的智商顏值,仍然會讓人反感厭惡。

You are what you say and what you do. 我們說的做的都是在向外界傳遞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按照作用於反作用的理論,向四周發出什麽樣的信號作用也會得到相應的信號作用回應。所以平和正向積極的人生正是我們自己一點點積累創造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