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yhood 是2015年美國金球獎和奧斯卡的提名獲獎影片,是一部拍攝了12年,記錄一個美國白人男孩MASON 從6歲到18歲的人生歲月。 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內容采納於生活。 我是在一次出差的國際航班上看完這部影片,感觸非常之深。 片子有些長,因為跨越12年的時間,基本涵蓋每個年齡階段的生活情況和變更,但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品味觀賞的電影。影片所傳遞和展現的是撥開美國亮麗生活麵紗後麵的成長與生活艱辛!
電影是聚焦在MASON 以及他的單親家庭的生活。裏麵涉及的都是白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述,之所以提及這個,是想事先排除種族和文化衝突製造的額外複雜性。 隻有這樣才可以更清晰的去感觸即使是在美國白人中,甚至是中產階層裏,人生不會因此就絲毫單純容易!
MASON 和姐姐一起與單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是典型的美國白人女性,能幹,自立,好強與果斷,但在這種自立文化的背景下所強調的決斷和效率卻忽略了孩子敏感內心世界的成長。 為了能“Pay the bills, and live better",母親帶著孩子們離開當前住的地方搬遷到休士頓外婆附近,這樣自己可以一邊上班,一邊讀書和照顧孩子。影片裏特意強調到的是孩子們離開熟悉環境的不舍:姐姐在聽到母親的決定後,明知毫無用處,仍然堅決的說著:NO , NO, Mom , you move but I will stay; Mason與母親一起清理刷漆租用這間熟悉的房子,姐弟倆和每一個植物甚至門窗道別。這些小的細節其實是孩子內心安全感缺失的反應,以及對不確定未來的茫然。 相信很多美國孩子都經受過這種漂泊感。美國的工作不確定性使得RELOCATION 非常普遍存在,包括我自己也進行過一次大跨州級的工作搬遷,非常理解孩子們在這種搬遷中是最受影響的,而且越大越會反感:因為要離開自己的朋友,離開存有童年記憶的房屋院落,離開陪伴過自己很多夢想眼淚的玩具。 而同時在搬遷適應新環境的成年父母是很容易忽略掉孩子的這些無助 !
母親在上大學的時候遇到了後來成為MASON繼父的教授。繼父教授也帶著兩個年齡相仿的姐弟與MASON一家重新組合。剛開始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呈現出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氛圍:漂亮寬敞的大房子,夫妻體麵的生活, 繼父與母親結合初期的相互吸引,繼父與4個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以及MASON 姐弟與另一個家庭姐弟之前和諧的友誼。 I wish life is like this forever! 但是沒有,繼父開始酗酒,開始對生活進行挑剔,生活又充斥著爭吵,指責,而更嚴重的是家暴。 其中的一幕是母親被推倒在車庫裏哭。放學了的MASON 和其他3個孩子急忙跑過去問緣由,母親絕望的喊著:stay away, leave me alone! 然後出現繼父衝出來辱罵母親,和母親傷心恐懼的哭聲。 這種場麵對孩子,特別是MASON 是很具有殺傷性的。母親受辱,而無法協助; 家庭暴力,讓孩子麵對。 家暴的升級讓母親獨自躲到了外麵。繼父開始審問孩子母親的去向,讓孩子去GAS STATION 用無法兌現的CHECK 欺騙換CASH ,醉狀中帶著孩子在高速中開車。 母親帶著朋友到家裏來解救MASON 和姐姐,什麽東西都沒有取走的情況下將孩子們帶走,留下繼父與STEP 姐弟。
記得mason的姐姐在帶出來後問母親那兩個STEP 姐弟怎麽辦?母親回複到:I am not their legal custody. I cannot bring them out. 姐姐追問:what if they are not safe with their legal custody ? 母親無奈的答道 I did everything I can. I called their mom, called child service … 因為美國嚴格的教育ATTENDANCE 製度,mason和姐姐第二天馬上轉到其他學校。 姐姐在車上絕望的抱怨道:You threw me in a new school like this , even with a dirty clothes ? ! That sucks! 而同樣絕望但必須堅持下去的母親在姐姐離開車子的時候同樣發出無望的喊聲: You think I don’t feel sucks ! ? 在飛機上, 我看到這裏的時候,眼裏已經湧出,捂著嘴不讓自己發出哭泣的聲音。 那是怎麽樣的經曆啊,對一個作為母親的女人,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人生還是得繼續下去。其中MASON的親生父親穿插在姐弟的成長的過程中,接姐弟兩出去玩,去生日PARTY,帶他們去自己新婚妻子父母的農莊,參觀自己的樂隊彩排,包括MASON的高中畢業慶祝等等。父親間歇性的參與對MASON及姐姐的成長起到很大的撫慰的作用,讓父愛沒有缺失與遠離。
後來母親再嫁,再離婚,一直到兩個孩子都上大學離家。母親開始準備賣房子租公寓,嘲笑自己 get rid of many things in the life : husbands, bills, and mortgage …. 而對於孩子們而言,賣房子的決定使他們再次體會到類似第一搬家的茫然:how about my staff , how about Christmas , where should I sleep, How could I do my laundries? 母親沒有覺得這些是問題: 東西可以租儲藏室,聖誕回家可以睡客廳,洗衣可以使用付費的laundry machine等等。但過分自立的母親忘記了孩子所需要的是一個家,一個有記憶有感情回味的家,而不僅僅是一個落腳的房間,一個可以隨時更換地點的住宿。
MASON 在高中喜歡上攝影,而他所關注的角度往往都是不同於大眾的主畫麵。MASON 會瞄準一朵花,一個破爛的裝備,一個路標,甚至比賽時場外休息的隊員而非主戰場 。這種對細節和非主流事物的關注其實是MASON 生活內容頻繁變更而使其無安全感而導致。 因為生活中找不到穩定持續的情感環境,MASON 會在攝影的時候更傾向於靜止不變,傷感懷舊,或者是被遺忘的環境事物。
MASON 的故事是很典型的美國孩子的成長故事,而且他其實屬於比較幸運的。 MASON處身與美國中產階級的環境,母親是有知識有工作的教師,自己和姐姐都有能力和得到支助開始大學生涯,還有父親在人生道路上的參與; 但即使如此,美國文化中的過分強調自立和自我生活的方式,對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感情澆灌和心裏交流的孩子其實是很殘酷的。
MASON 的母親就是在這種自己為自己生活負責的環境中長大,成年後,與丈夫離婚,和很多美國單親女子一樣。 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需要考慮生計支票,撫育孩子,自身修養能力提高,還有對感情生活的投入向往。作為女性,我很佩服她,是個真正有能力和強悍的女人。 但是正是因為過於強悍,也正是由於美國生活的嚴峻性,她沒有精力和餘力來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在美國,沒有人會對你的生活去負責任。當MASON 高中畢業的時候,母親與親生父親都參與了家庭PARTY。MASON 的父親很誠懇的感謝前妻(MASON的母親)所做的一切,並象征性的說要給些錢。但掏出口袋卻囊中羞愧,又開玩笑走開。母親尷尬而感懷的發著呆,估計這就是很多男人在她生命中所作的:沒有人真正在她茫然無助的時候站起來去包容負責,都是口頭上的甜言蜜語之後轉身走開。 所以,當MASON 和姐姐都畢業了後,母親感到的是自己的責任已盡,沒有對養育過程的懷念隻有對重擔已卸的向往。但在孩子搬離的過程中,母親突然無望的發出:I thought there will be more to expect, but what’s next, my funeral ? ! 這一句話實際上是在提示,她的人生是和家人孩子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如果離開了孩子,沒有了責任,人生的就是機械的時光流逝,沒有了意義!
如果說這部電影對我來說什麽是最大的感悟: 那就是珍惜家庭和親人,關愛親人的感情需求與內心世界。 既然生活都是不易,無論你身處什麽樣的階層和環境,外界的物質都無法與精神上的支持來媲美抗衡。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句貼心的問候和親昵的舉動都會帶給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們溫暖和鼓勵,而精神世界裏所獲得的理解和交流更是人生的最大寶藏,值得你我不懈的追求和珍愛!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