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

人生就是長途的單行道旅行,從起點開始行走,一路收獲放棄,妥協苦鬥,並理解途中的啟示,享受上天的饋贈與挑戰。
正文

與他人相處的一點感想

(2015-05-20 19:51:49) 下一個
前天在FACEBOOK上一個朋友分享了這樣幾句:The older I get the less I care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about me, so the older I get the happier I am. 有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點擊了LIKE。但同時,我也在想,為什麽一定要在年級的增長後才能明白,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看法無關呢,而真正又有多少人可以不顧其他人的看法而堅定不移的過自己所想要的生活呢,我們的生活又有多大程度在受到周邊的影響?還有一點,他人的想法是否都不值得在意呢?
我們生活在與其他人共存的空間,無法簡單的我行我素,那樣其實會最終傷害到自己。如何能夠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兼顧或者至少不妨礙到其他人的行為方式,是需要作為成人的我們來思考履行的。
大學那會兒,中午年級足球賽,全班女生都去看,就我一個人,一來對球賽沒有興趣,二來養成了睡午覺的習慣,所以也不管別人怎麽看,就一個人在寢室裏休息。因為這個,給貼上一個不支持班級活動和自私的標簽。多年後,再想想,那是年少氣盛,我行我素的典型。類似的例子不少,讓我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委屈自己;但因為我而使集體的整體感缺失,對組織者也是不小的傷害。進入社會後我的策略就是盡可能的不加入任何類型的團體,不承諾任何不感興趣的集體活動。幸運的是,我和老公的三觀一致,很多時候我們就喜歡自己去旅行,看電影,或者就在家裏看電視聊天一起做好吃的。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找個和你能交流到一起,玩到一起的伴侶是多麽的重要!後來有了孩子們,大部分集體活動就是全家自娛自樂的活動或者出遊。
這裏沒有任何意思來抵觸任何團體的活動。有喜歡獨處的,就必然有愛聚會的。這就是為什麽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是多麽的重要。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應該理解那些有不同選擇的人們。
另外一點就是與人相處的空間問題。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淡不是漠然,而是點到為止。交往太深,知道太多,就會產生評價和對比,之前的惺惺相惜會自然地轉換成因為評價判斷而帶來的意見相悖。 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但全國也就一個人有這本事能當宰相。平凡的我,要養成這麽大的度量,不知道要何時何日;時日沒有來臨前,還是維持點到為止的友誼比較合適。而且正是保持距離的友情,方能給自己和對方舒適的私人空間,也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體現和必要。
有時候看著孩子們與自己的BFF(Best Friend Forever)那種膩味的親近,就想到當年我和自己最要好的小朋友一起上小學。從來都是她到我家門口敲門,或者我到她樓下扯著嗓子喊, 那時候好得比過親姐妹。但隨著歲月的延續,大家在岔路口分開,日後的生活環境不同,共同的語言也越來越少,到了我上大學,她已經工作,興趣愛好觀念慢慢地偏離。再後來,我從來沒有找到類似的友情,那種兩小無猜的友誼,確實就是在孩童的時候最為純真和天然。
大學的的時候,也有要好的朋友,但說到能交心的不是沒有,而是無法長久,就想上麵說到的,一旦比較開始滋生,友誼就會隨之蒸發。這也是為什麽我在另一半的時候,最在意的就是兩人是否能聊到一起,玩在一起。不要簡單的看這兩點,就已經包括兩人的背景,教育,對待生活的情趣和觀念是否一致的檢測。 兩人世界未必都是完美,但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勝過變化更快的朋友關係。而且,當家庭組成後,很多義務責任會將兩人捆綁在一起。對於睿智的人及夫妻,這個牢固的連結點是再好的友誼也無法比擬的。
到了中年,自己對人性方麵的理解也更加成熟,比年輕的時候更能包容和接納不同的個性和觀念。 或者說,無論何種個性和觀念的人,隻要其本質是樸實和友好的,我都很容易與之接近。這個階段,朋友更多的是生活不同方麵的合拍者,可以聊相互愛好的話題八卦,也能自覺地在一些敏感私人的話題上止住。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應該找到了淡如水境界中點到為止的尺度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飄2008 回複 悄悄話 交友的尺度是最難把握的。
愛吃肉的胖子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是很樸實很善良的人,老天保佑好人。
jdzrhs 回複 悄悄話 樓主說的是大實話。
chiclady 回複 悄悄話 “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無關”,聽起來容易,真正這樣想這樣做的人不是人到暮年無所牽掛,就是情商小於零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