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楊安澤選總統談華裔選民三大流派

(2019-04-11 09:27:21) 下一個

楊安澤競選美國總統,是今年華人圈的頭條新聞。有人說他是第一個競選總統的華裔,但也有人指出夏威夷參議員鄺友良(也是曆史上第一位亞裔參議員)已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來參選過。不管怎麽樣,華裔競選總統,是難得一見的曆史性事件。

作為名不見經傳的少數民族成員,楊安澤要選上總統,可能性為零。在這一點上,楊安澤並不孤單,民主黨候選人有幾十人,絕大部分都會跟楊安澤作伴。

但美國人民最可貴的就是那種不管不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勇氣和熱情。有時候奇跡發生,不可能成為可能;即使奇跡沒有發生,最終目的沒有達成,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也或許會有意外收獲。

楊安澤競選的主打理念是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他看到了部分美國人民尤其是鐵鏽帶人民失去工作和有尊嚴的生活這個事實。但他認為罪魁禍首不是非法移民,不是便宜的中國產業工人,而是高速發展的科技帶來的自動化。以後的社會不需要那麽多人從事生產勞動,工作隻會越來越少。給每個人發放基本收入,是這個難題的答案。

對這個理念,當然有各種反應。反對者認為這種方法道德上錯誤,經濟上不可行,但也有一些人認為他提出了一個美國社會麵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利用競選的機會來討論這個問題,提高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或許就是他參選的目的。

但我今天要談的不是他的理念,而是他作為華裔候選人的獨特身份,以及這個身份在華人社區引起的獨特反應。

就像以前每次有華人競選公職一樣,華人社區對候選人的態度也不盡相同。簡言之,華人選民在這件事情上可以分為三個流派。

第一派認為,我們需要更多華裔出現在公眾視野來提升華裔形象。華裔普遍被認為缺乏領導力,這跟華人參政、擔任要職的人不多有關。我們華人重視教育,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學。但如果華裔子弟從名校出來後成為社會棟梁和領袖人物的是鳳毛麟角,在頂尖名牌大學的比例恐怕難有突破。

況且孩子們也需要一些跟自己背景類似、懂得自己的文化和掙紮的人的成功例子,激勵他們樹立高遠理想,取得更大成就。

這一派華人全力支持楊安澤選總統。楊安澤正是名校畢業的華裔子弟,他的今天就是我們孩子的明天。他們在微信組群,華人社區大動員,捐款,掃街,發傳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政治熱情空前高漲。

他們對華裔政治人物參選的看法可能有簡單化之嫌,或者也有一廂情願的成分,但聽起來符合常識和直覺,各種邏輯關係也清楚,沒什麽大錯。

第二個流派的華人認為根據膚色投票是種族主義行為。他們是否支持一個候選人,完全取決於候選人的政見。

政見有很多條,但一般人都有幾個最關心的議題。比如第一代華人移民關心教育,但一個時髦的政治理念是教育平權,甚至亞裔細分。所以對每一個候選人,不管華裔與否,他們都隻有一個問題:是否支持細分?即使是楊安澤這種遊離於民主黨主流之外的不熱衷於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的候選人,也一定要拿這塊試金石來試一試。

還有一些選民特別關心台灣問題。得知楊安澤是台灣移民的後代,他們一定要他表個態,驗明正身不是台獨分子,才能投給他神聖的一票。當然還有些人關心候選人在控槍、健保、減稅等議題上的態度。

這派選民的做法,雖然有點一根筋,但基本上無懈可擊,有理想主義色彩,肯定做到了政治正確,也值得稱讚。

但第三派華人就比較費解了。這一派人數較少(我瞎猜的,但願不是一廂情願),但聲音很大,因為每次有華裔候選人出來競選,甚至在每一場關於華裔候選人的討論中,都一定聽到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基本觀點是,華裔政客大都是吃裏扒外的家夥,迫害起華人來比別人還心狠手辣,一定會出賣華人利益來換取晉身之階,千萬不要投他們的票。

但這種說法顯然不符合事實。言者一般會舉平權和細分的例子,但至少平權對華裔的影響有其複雜性,不好一概而論。即使退一步假設這些例子都沒有破綻,華裔政客在關鍵時刻幫助華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陳霞芬、郗小星被誣陷時,FBI局長發表反華言論時,都是華裔政客率先站出來為華人說話。

純粹從務實的角度,這種想法也很有問題,因為對華人政客比對一般政客還要痛恨,要求還要嚴格,暴露出一種自卑自恨的扭曲心態。這樣的想法如果傳染給孩子,除非能同時成功地讓孩子忘記自己的華裔身份,否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但這種想法之所以在華人社區中有一定市場,除了認知的模糊和情緒的偏激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華裔社區對華裔政客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華裔在美國一直是弱勢民族,望穿秋水地盼望有替自己說話的人,就像剛到美國時,在街上看見一個華人,就熱情地迎上去打招呼,並期待他的熱情回報一樣。

但華裔政客不一定熱情回報我們,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華人代表。華人社區並不是鐵板一塊,即使你在微信中讀到的文章全是關於大麻和細分,也不表明華人社區隻關心這幾件事。代表華人,本身就是一個獨角獸、四不像一般的虛無縹緲的概念。

哪個政客都不可能代表所有選民。即使威風凜凜如川總,也隻能當罷民主黨再當共和黨,卻不能同時參加兩黨。他們不想得罪選民,可每時每刻都必須得罪一些選民。到底得罪哪些選民,除了自己的理念外,主要是利益的考量。

當華裔政客似乎沒有為華裔說話時,他們並不是像網上有些人所說,要狠狠地踩一腳華裔,好去向什麽人討賞,這是看宮鬥劇培養出來的過於豐富的想象力,是罹患受迫害妄想症的征兆。實際上候選人不過是權衡哪個板塊的選民更值得團結,更有利於勝選,而華裔(準確地說是某些華裔)不幸沒有被當成團結對象。

要為一部分人出頭,尤其是以得罪其他人為代價時,是要三思而行的。這部分人選票夠不夠是一個考量,這部分人的政治影響力也很重要。比如當政客為一部分人說話被其他政客攻擊時,這些選民是不是會大膽站出來支持他呢?如果站出來,是不是有足夠響亮的聲音占領道德高地呢?

政客和基本盤之間的關係是漸漸發展起來的,之間的信任是漸漸建立的。基本盤越有戰鬥力,政客就越願意與他們結盟;而政客越是願意為他們說話,他們對政客的支持也就越堅定。

我們華人並不因為同文同種就自動成了華裔政客的基本盤。即使華裔作為一個整體形成了清晰一致的政治訴求,華裔選民這麽少,又從沒展示過真正的政治實力,一有風吹草動就潰不成軍,做鳥獸散,要任何一個政客,華裔與否,鐵了心為華人出頭,也不切實際。

雖然這幾年我們有政治覺醒的勢頭,但畢竟年頭還淺,做法也很幼稚,遠遠沒成氣候。當然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我們在政治上變得更成熟,作為一個族群變得更有實力,找到代言人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在公司經常聽到華裔員工抱怨華裔老板不照顧自己,也是同樣道理。一個自認為優秀的員工,自然希望老板賞識自己,在與其他部門和其他員工有利益衝突時站在自己這邊,有什麽機會也盡量留給自己。但好員工不是埋頭把活兒幹好就夠了,還要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老板分擔壓力衝鋒陷陣。

如果老板為維護員工而承擔了風險,受到左右夾擊時你會堅定地站在老板一邊嗎?即使你願意站在老板一邊,你有能力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同意你的意見嗎?

老板和員工之間的忠誠是相互的。如果你希望華裔老板因為你是華裔的緣故更多地支持你,關鍵時刻卻放啞炮做縮頭烏龜,到頭來還能抱怨老板不為你說話,不提拔你,對你不夠重視嗎?如果你不能忠心耿耿地為老板衝鋒陷陣,危難之時不棄不離,怎麽能對老板要求更多呢?

華裔選民對華裔政客的抱怨,和華裔員工對華裔老板的抱怨一樣,都是對形勢判斷不準確的結果,背後是一種希望有裙帶關係的大人物為自己做主的弱者心態。但美國是個講實力的地方。當我們實力夠了時,不僅華裔政客會為我們說話,其他不是華人的政客也會蜂擁而至,搶著為我們說話。

但在目前情況下,華裔政客越成功,視野越開闊,就必須麵對更多選民,建立更廣泛的聯盟,爭取更大政治舞台,而我們華人也就越來越沒有了用自己族裔的獨特價值觀來綁架他們的可能性。

所以,與其像祥林嫂一樣過幾天就出來哭訴華裔政客的忘恩負義,不如把心態擺正了,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己族群的政治實力。而必須承認,這個實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個人奮鬥、提高收入和教育水準、積極投票、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提出訴訟外,就是有更多華人參政,更多華人政客出現在聚光燈下。

因為這個原因,華裔出來競選公職,尤其是那些位曝光率高的公職,這件事本身就意義非凡。他們是華裔在美國擁有的狹小生存空間的拓荒者。不管他們在競選中成功與否,無論他們是否完全代表華人社區的利益,他們都為華人社區的下一代開拓了發展空間。他們走得越遠,知名度越高,這個空間就越廣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Andrew Yang.

回複 'xiaocao00' 的評論 :
xiaocao00 回複 悄悄話 能告訴楊安澤的英文名字嗎?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UBI確實非常值得討論。但一篇文章隻能聚焦一個話題,所以放在一邊沒有深談。同意“楊的出現客觀上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的提高是極大積極意義的,尤其是他的競選綱領內容是非常開闊人們眼界的。”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楊的出現客觀上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的提高是極大積極意義的,尤其是他的競選綱領內容是非常開闊人們眼界的。盡管美國人接受他的東西或者接受一個亞裔作為總統候選人會有困難,他也沒有奧巴馬那樣的政治資源和背景,他會在美國政治上具有一個合適的地位。
其實他提出的成人1000刀的說法並不是做不到,按照兩億成人算一年不過就是2T,美國GDP是20T,因此這是GDP10%的概念。
而美國目前每年醫療保險費,國家+公司+私人,占GDP16%,根據其他所有發達國家的經驗,全民醫療後費用會降低到7-10%GDP,那麽在實現全民醫療和成人每人每月1000刀情況下,理論上需要17-20%GDP來維持,與現在僅是醫療的費用差不多,而沒算社會福利現在的消費。
因為在這種體係下,社會福利就不需要了,而上麵說的目前消化的16%GDP並不包括社會福利的消費,所以他的方案理論上甚至比現在美國的費用還低。
隻不過人民都是愚蠢的,美國社會反智主義盛行,川普的當選就是證明,因此能夠弄懂他的方案的人會是少數,更別提利益集團問題。
但他的方案會對改變美國走向社會主義有促進作用,會被其他候選人采納一部分。
大西洋漁夫 回複 悄悄話 UBI 很好,是深思過的,18歲以上每人每月1000。黑人13-90,很解決黑人問題的方案都是好方案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所以啊,你們都有立場了,就不要裝中立來分析了。你們的帽子,也不要再送了。
把自己的娃上學的名額讓給黑人,再領兩個無家可歸的回家。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一樣。

即使不支持,也沒什麽了不起。政客裏麵畢竟隻有一部分我們會支持,很正常。但有些人一遇到自己不支持的華裔政客,立刻就用很難聽的話來稱呼他們,流露出一股痛恨之情。這正是我在文章中試圖分析的現象。


回複 'Alan2010' 的評論 :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維立:這三個群體大至概括了大部分華人的思想。至少從網上大家的觀念看,基本都屬於這三個中的一種。當然會有不同的細微區別,也總有少數例外。

老華僑當年主要開餐館,新移民中開餐館的,搞科技的都有。當然現在經濟多樣化了,各種其它行業也出現了:做按摩店的,做建築的,買保險的,等等。樓主的意思是華人和普通美國大眾一樣,有白領和藍領不同的階層。
Alan2010 回複 悄悄話 Ted lieu 做得很好。我支持Ted.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我也不知道Ted Lieu怎麽降低華人形象了。

本來不打算開放留言,因為正如我在文章中說的,隻要討論華人政客,一定會聽到某一類言論,比如“貨色”,比如“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耳朵都聽起繭了,不想再聽到。

後來一想,如果真出現這樣的留言,也算是為文章中的觀點提供一些例證。然後我就可以得意地說,I told you so :-)。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我覺得Ted Lieu沒有什麽問題,是非常好的議員。

我和樓主的觀點一致。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華人有不同群體,各有不同訴求,這一點是對的。但你這個分法過於簡化了,自己的一廂情願吧?不如說你的孩子跟你是不同的華人團體還有道理些。

現在出來競選的華裔政客也根本不是開中餐館的老華僑,甚至連他們的孩子都不是。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我覺得Ted Lieu沒有什麽問題,是非常好的議員。

我和樓主的觀點一致。
ahhhh 回複 悄悄話 你的三點,其實就是一點:利。
利有不同的方麵,沒必要捧一邊打另一邊。
比如“需要更多華裔出現在公眾視野來提升華裔形象”,結果出來的盡是像Ted Lieu一樣的貨色,降低華人形象。那就是虧本了。就會滋生像2或3那樣的論調。這是很自然的。

唯一可以笑話的是那些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你說對了。我是第一派。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所以總結來說,作者是讚同文章開始所說的裏麵的第一個流派?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自己的文字總是敝帚自珍,舍不得刪,結果就總是過於囉嗦 :-).

回複 'bl' 的評論 :

分析的有道理,如果言簡意賅更好。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所以總結來說,作者是讚同文章開始所說的裏麵的第一個流派?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華人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老移民為主。一部分是高科技移民為主。兩者的基本背景,階層,理念,利益,日常生活都完全不同。共同點就是中餐館和中國食品店。不過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店家而已。目前參政的華裔政客主要是老移民。但是真正愈來愈代表華裔力量的是科舉移民。前者無法代表後者的利益,所以可以說是背叛。因為雖然大家都自稱是華人,但是各自的華人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

非華人分不清。華人自己包括文主也犯了這個錯誤。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文主還是過於天真了。
bl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的有道理,如果言簡意賅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