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談在美國公司開會

(2017-11-14 08:21:07) 下一個

最近很多人在微信中傳閱一篇題為《在美國公司開會的正確姿勢》(原標題更加五顏六色,我對它進行了淨化處理)的文章。文章大意是,在美國公司要得到重用,不能光埋頭幹活,還要積極表現,而會議室就是積極表現的最佳場所。為了讓大家在會議室爭奇鬥豔,技壓群芳,這篇文章提供了10個開會高招,即“正確姿勢“,建議大家采用,保證從此在會議室中表現搶眼,充分展現魄力和領導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篇文章純屬調侃搞笑之作,目的是逗大家一樂。就像一幅漫畫總要誇張一點,即使初看之下不像,眉眼裏有那麽一分神似也可以讓人笑得前仰後合。如果一本正經、不苟言笑地跟它較真,倒是顯得自己不懂幽默。

但我實在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口氣。把開會說成擺姿勢的表演,以為同事在會上表現出色是因為這些雕蟲小技,是個很大的誤解。有這種想法,表明你對職場邊都沒摸著,門都沒入。我們中國人在公司裏比不過印度人又咽不下這口氣時,總怪印度人施展了什麽欺騙手段,巫術魔法,這篇文章也是同樣的思路。

而且我是個愛瞎操心的人。這篇文章流傳甚廣,似乎頗受歡迎,還有很多人點讚,文章的題記也自吹自擂說“黑色幽默中透露著真實的職場和人性”,我怕萬一個別人把這篇文章當了真,把其中的招數當成了金玉良言,靈丹妙藥。寫這篇短文,是為了指出文章中“姿勢”的不妥,希望消除一些這篇文章的負麵影響,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章開篇第一招,“剛開始就表明自己時間有限,幾點前會議必須結束,以凸顯自己分秒必爭日理萬機”,跟文中其他招數相比不算最荒唐,因為這種話確實有人說,我自己也在一些會上說過。但說這句話需要有氣場。如果你是這個會議的關鍵人物和主心骨,說出這種話順理成章;如果你本來就無關緊要,有你不多,缺你不少,這種話就說不出口,說出口也達不到令人肅然起敬的效果,甚至讓人好生奇怪。

我們有很多歐洲和印度同事,早上是開會的高峰時間。我不是早起型,早上開會叫我苦不堪言,所以有時候故意把好幾個會重重疊疊安排在同一天,犧牲一個早上,其他早上可以安睡。這種做法的一個意外收獲,就是有了更多按自己選定的時間出席某些會議的借口。如果一個會拖拖拉拉,沒完沒了,至少可以在下一個會開始時毫不猶豫地離開;對某些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會,也可以堂而皇之地遲到或早退。當我說“我八點半有另一個會”時,希望確實給人留下了隻爭朝夕、日理萬機的印象,但前提是日程表上得有這個會。不然我再想朝自己臉上貼金,也不能張口說瞎話。

文章中有好幾招都是關於怎樣在會上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發言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比如把工程師剛才說的話緩慢地重複一遍,請講PPT的人返回上一頁,不管談論什麽話題,都問一句“這個模式是否可複製”。這些雖然都是昏招,出發點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華人同事在會上過於安靜,想要說話,又搜腸刮肚無話可說,這時候來幾句空話套話,可能也比當啞巴強幾倍。尤其如果會上一片死寂,隨便問個問題,都會打破僵局,活躍氣氛,證明全場沒有集體睡著,讓主持人、發言人感激涕零。如果這個發言的人恰好是你的老板,更值得挺身而出,搖唇鼓舌,搖旗呐喊,給他留下好印象。

但千萬別太把這些旁門左道當真。緩慢地重複工程師的話,如果演技不佳,難免顯得遲鈍愚魯;請求講PPT的人返回上一頁,最多能用一兩次;至於一個模式能否複製,拜托,還是看看到底在講什麽吧。要在會上有所表現,除了精通業務、對相關話題感興趣、又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外,關鍵是要有發言的意願。道理其實簡單,就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審時度勢,盡量找出亮點、疑點、空白點,相應地發出或讚美、或詢問的聲音。如果你這麽做,這個會也算開得很認真很投入了,沒必要過於謙虛,貶損自己,自嘲說這是在“擺姿勢”。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對於想在會上發言又有障礙的人,張愛玲的名言可以改一下送給他們:發言也要趁早。會議剛開始時,氣氛還沒有活躍起來,插話相對容易;有問題不好意思問,等到人家解釋幾遍後隻會更不好意思;如果覺得在會上發言是個壓力,隨著會議的進行壓力隻會越來越大,就像高壓鍋裏的蒸汽一樣。發出自己的聲音,等於打開一個氣閥,釋放一些壓力,至少對放鬆心情有好處。

文章中關於身體語言的幾招更離譜,比如佯裝做筆記、在會議室來回踱步等。記筆記倒也沒妨礙到誰,踱步就還是免了吧。如果同事不把你當一回事,精心設計的表演沒人欣賞,豈不尷尬;萬一同事把你當了真,以為你鋪墊渲染之後馬上要發表滔滔不絕的演講,你又沒有準備好講稿,豈不是收不了場,騎虎難下?

說到身體語言,一個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做法,是從桌邊站起來,走到黑板前,邊寫邊講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很多想法坐在桌邊清談也能談出來。但站在黑板前,眾人的目光落在身上,像一個胸有成竹的教授一般,一邊不徐不疾地講解,一邊不緊不慢地在黑板上畫圖演示,效果又不一樣。與會者可能終於明白了你的想法;即使不明白也不要緊,他們看到了一個氣勢如虹、收放自如的人。 “領導才能”,“大將風度”,他們腦子裏都忙不迭地把這些標簽貼到了你身上。

除了上麵說的這些,文章中還提到幾招,但更不著邊際,就不一一點評了。總而言之,開會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會上的表現不是表演,卻跟平時的工作績效、與會者的個人素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把開會當成擺姿勢,等於是放下自己擅長的工作,偏要去當好萊塢影帝。從某種意義上說,開會不如平時的具體工作重要,因為開會是動嘴皮子,不是動手做事,這也是開會的人經常自嘲的(“好了,今天我們的會就開到這裏,現在大家都回去做真正的工作吧”);但另一方麵,開會是意見的交鋒,工作的總結,有舞台,聚光燈,觀眾,這讓開會有了一點畫龍點睛的意味,像蛋糕上的糖衣,禮物包好後紮上的緞帶,一座樓閣金碧輝煌的屋頂。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會比別的工作更重要,而正是這一點讓很多人憤憤不平。但既然知道這一點,開會前就做些準備,尤其是重要的會議前,不僅準備自己的發言,對其他可能談及的議題也做些閱讀了解,準備幾個問題。在會上也應該打起精神,全力以赴。但公司裏會很多,也不是每一個都值得花功夫。有些會開得一塌糊塗,也不必垂頭喪氣。更多的會議還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要表現有的是機會。

美國公司千變萬化,競爭激烈,要生存和發展,技術水平、溝通能力和強者心態都很重要。技術水平對大部分華人來說問題不大,我們大都是以技術起家,憑技術吃飯。溝通能力對有些人來說要困難一些,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即使中文溝通能力還過得去,要與美國公司的同事進行有效的溝通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曆練。強者心態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表現在大膽、自信、抗壓、臉皮厚、能屈能伸、處變不驚、願意妥協等。這種心態跟技術水平和溝通能力沒有必然的聯係,有人天生就具備這種本領。但留學生中乖乖牌的學霸比較多,清高,拘謹,臉皮薄,愛惜羽毛。即使是悟性高的,也隻是偶爾在人到中年、長期磨練之後才達到這種境界。如果擁有高超技術水平的人又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在職場自然會如魚得水。會議室是職場的縮影。一個人擁有這些素質中的哪一種,在會上不用裝,自然會有相應的表現。

順便說一句,十月份回國趕上十九大,電視屏幕上鋪天蓋地全是開會的場麵,哪個頻道都是如此,起先以為遙控器壞了,後來才發現不是它的錯。但這些開會的場麵也沒白看,多看幾眼後,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從小被迫觀看領導做報告的會議場麵,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終於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認為領導們的全部工作就是裝模作樣、正襟危坐地開會。我們之所以普遍缺乏對領導和對開會的尊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應該可以追朔到這些痛苦的童年記憶。

當然在自己也開了很多會之後的今天,我知道了一個會不僅僅是一個會,一個會的背後有很多準備,直接的比如製定議程、準備PPT、講稿,間接的比如完成和了解會上要討論的工作。但電視台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熱衷於讓我們觀摩領導開會的場麵,卻絕不透露他們從事其他工作的場麵,以至於我們竟忘記了領導們每天有操不完的心,忘記了他們的工作其實很辛苦,實在令人遺憾。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向有關部門提個意見,改變新聞聯播的形式,以更有效地樹立國家領導人的高大形象,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黨愛國之心,為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樓下折光網友說的也很有道理,最後兩段確實跟前麵的內容有些缺乏連貫性。也想過是不是要刪掉,但這是我最近的一個想法,還沒有聽別人說過,也算是深挖我們中國人的某些思維習慣(比如像Yangtsz說的,“也許因此中國孩子關於領導能力的理解就是坐在台上發號施令”)的文化根源吧,又和開會有關,敝帚自珍,就留下了。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大家閱讀和評論。你們覺得有道理就好 :-)。

回複 'Yangtsz' 的評論 : 非常同意,這也是為什麽我一看到那篇“擺姿勢”的文章就特別反感。可惜那樣的文章好像還很有市場……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真有本事的人,人家開會就怕你不能到場,都指望你出主意,定方案呢。哪有功夫演戲。沒本事,說不清,浪費會議時間的人,大家心裏一本賬。愈演愈糟。話說印度工程師,把握重點,認清方向,溝通計劃的能力還是普遍比較高的。中國工程師善於產生具體方案。最後關於中國領導人的形象描述很有趣。也許因此中國孩子關於領導能力的理解就是坐在台上發號施令。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真有本事
Ldad 回複 悄悄話 前麵的有道理,後麵的也很有道理!
折光 回複 悄悄話 前麵說的好有道理,臨了畫風突變。。。
雪花飄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