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雜感:Harper Lee的一生到底過得怎麽樣?

(2016-04-10 17:59:11) 下一個

To Kill a Mockingbird的作者Harper Lee前些日子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又想起了早幾年曾在腦子裏縈繞不去的一個問題:Harper Lee的一生到底過得怎麽樣?

上次想到這個問題,是在看完一部關於Harper Lee的紀錄片的時候。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國當代文學的一部名作。該書既得到文學界的高度評價,獲得普利策獎,成為很多高中文學課程的必讀書,也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可謂叫好又叫座也。自1960年出版後,To Kill a Mockingbird的銷量超過了三千萬冊,還在1962年拍成了電影,由大名鼎鼎的Gregory Peck主演,獲得了好幾項奧斯卡獎。

但奇怪的是,Harper Lee一輩子隻寫了一本書。Mockingbird是她三十四歲那年出版的。從此以後她就基本上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也再無新作問世。雖然我對Mockingbird的成功很崇拜,卻也好奇Harper Lee是如何度過Mockingbird出版後的幾十年人生的。寫作是一件很上癮的事情。很難想象一個擁有眾多粉絲的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作家,會毫無理由地突然停筆。那麽為什麽沒看見她的其他作品呢?是writer’s block?江郎才盡?無話可說?成功的壓力?還是看破紅塵,遁入空門?這部紀錄片沒說,我也猜不出來,就連無所不知的穀歌也不能給我答案。憑著To Kill a Mockingbird成為文壇奇跡,Harper Lee無疑是個成功的作家,但她的人生是否快樂就不好說了。老實說,我替她捏了一把汗。

當然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去年Harper Lee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書,Go Set a Watchman。因為曾關心過她的精神狀態,在亞馬遜網站上看到她的新書時我是很激動的。但從各處得來的零碎印象來看,這本書不是新作,而是舊稿,而且褒貶不一;我手頭又永遠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書排著隊讀不完,這本書也就沒有急著去看。Watchman出版後,純粹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以前的胡思亂想都成了瞎操心,因為Harper Lee出版了第二本書,不再是個一輩子寫一本書的作家;但從本質上來說,因為Watchman的寫作比Mockingbird還早,甚至就是Mockingbird的第一稿,我的擔心還是完好無損的,一切都沒有改變。現在Harper Lee去世了,更是讓這一點成了定局。她的人生已經完結,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無獨有偶,我最近讀的The Outsiders也讓我對其作者產生了類似的擔憂。The Outsiders是女兒介紹給我的。女兒寒假回家時,有一天我們站在她的書櫥前聊天談論她的收藏,我請她推薦幾本字不要太密密麻麻,內容不要太緊張刺激的書我可以睡覺前在床上閱讀,她從書櫃裏抽出來的書中就有The Outsiders。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本書,讀了前言才發現這也是一本名作,算是coming of age fiction中的經典。該書自1967年出版後賣了上千萬本,還被Francis Coppola拍成了電影。好些後來的巨星,像Tom Cruise,Patrick Swayze,Matt Dillon和Rob Lowe等,都在裏麵出演重要角色。

The Outsiders這本書我其實沒有特別喜歡,跟To Kill a Mockingbird不能比,可能這種青少年在街頭打架的故事還是不太容易引起我的共鳴。但這本書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是作者S. E. Hinton十六歲時寫成的。S. E. Hinton是個女生。出版商不想要讀者和書評家知道作者是女性,才建議她使用名字的第一個字母,跟J. K. Rowling是一樣的道理,但書中的主要角色全是男性,包括第一主角即故事的敘述者。一個女生能寫出男生的視角,而且寫得這樣逼真,還是不容易的。尤其讓人驚訝的,是一個高中生能有這麽細膩的觀察和這麽深刻的思考。對一個十六歲的中學生來說,書的文字也相當老練。

於是到無所不能的互聯網上去搜索關於Hinton的消息。不出所料,這個少年長大後成了一名作家。但她的作家生涯似乎不算特別順利。據她自己的網頁介紹,The Outsiders出版後她就遇到writer’s block。後來她丈夫建議她無論如何每天寫兩頁,她才慢慢走出困境。她後來還寫過幾本書,但論影響力都遠遠沒有達到The Outsiders的水準。她是1948年出生的,現在已經將近70歲。她在十六歲時就獲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功,春風得意,名利雙收。但如果她在後來漫長的一生中,都不能超越十六歲時的成就,也不知道心裏是什麽感受。

我以為,完美的人生應該是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從少年的青澀到中年的成熟,然後再慢慢衰老;事業上也應該是在中年達到高峰,然後再優雅地從社會舞台上告退。少年得誌和曇花一現,雖然好過從來不曾飛揚絢爛瑰麗的平庸,卻也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挑戰。要麵對繁華之後的清冷,豐沛之後的虛空,燈火闌珊,曾經滄海,若沒有非凡的智慧和定力,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可能比常人還要困難。

但人生不一定按步就班,很多事情也不是自己能控製。拿到什麽樣的牌,有什麽樣的運氣,也都隻能是心平氣和地接受。Harper Lee和S. E. Hinton其實都算幸運。她們都有過耀眼的成功,都曾經輝煌過。但她們無法避免人生的起落變遷,也一定見識過生活的多種麵目。她們大概也像常人一樣——甚至更甚於常人,因為她們都是感覺極其敏銳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跌跌撞撞地摸索和修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cng 回複 悄悄話 是啊,曹俞三大話劇都是25以前寫的。假如他25歲就知道未來的60年的生命裏再寫不出出傳世之作,該會多麽痛苦。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正因為如此,才對Harper Lee尤其感到好奇。創造力,對生命的激情,強烈的感受,曾經那麽充沛,為什麽忽然一下就沒有了呢?

回複 '春暖花開2016' 的評論 :
維立 回複 悄悄話 名作家也要一天一天地過日子,每一天都需要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營養。外人看他們已經很不錯了,但他們每一天的喜怒哀樂隻有他們自己知道。尤其是Harper Lee,我總覺得她的人生非常奇特。

回複 'ali88' 的評論 :
ali88 回複 悄悄話 @春暖花開2016:我覺得兩者也不矛盾,甚至應該說是一致的。寫出經典作品的時刻,必定是激情迸發的時刻,生命之花蓬勃綻放的時刻,也必定是最享受生命的時刻。
相比於寫作技巧、努力程度而言,天賦和機遇可能更加重要吧。
春暖花開2016 回複 悄悄話 我們更應該追求一個高尚的生命,享受生命的美,而不是追求一個充滿業績的輝煌的人生。文學作品是抒發對生活的感受。隻有有了強烈的感受, 才能感染他人。不是因為你有了更熟練的寫作技巧就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人世百態,作家的人生也一樣。
ali88 回複 悄悄話 有一部作品流傳於世,而且稱得起是名著,不錯了!
不要說普通芸芸眾生,就是很多以寫字為生的人,也未必能有一部作品流傳後世。
有位詩人的夢想就是能夠有一首詩成為經典,比如像唐朝時的詩人能夠有一首詩入選《全唐詩》。

看來有空應該找mocking bird 來讀讀。---那麽多人都說好。
星滿路 回複 悄悄話 我自己因為女兒在讀mocking bird, 看她經常讀的掉眼淚,就跟著也讀了。非常好的書,難怪會成為高中經典讀本。也很為作者可惜,沒有第二本精彩佳作問世。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生就是這麽一次絢麗花開。我的理解,Harper lee 的爸爸就是律師,離開了這個topic, 很難找到共鳴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