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坎坷的歐洲遊(16)

(2023-04-15 07:42:59) 下一個

國立美術館 Rijksmuseum 與榮譽畫廊同一層的其他展廳也是黃金時期的名畫, 大都出自荷蘭本土畫家之手, 若有時間真是值得駐足品味, 畫的精細啊! 堪比高清彩照。 畫家用的那種灰鼠尾製成的畫筆, 須毛非常細小, 一筆一筆地描, 細膩至極, 往往一幅畫的出品要大半年, 所以荷蘭本土畫家的風俗畫尺寸都不大。這些風俗畫精致描繪了當時荷蘭普通中產的日常, 後人得以知道400年前的古人是怎麽生活的, 穿什麽式樣的衣服, 用什麽式樣的餐具, 家具擺設, 真真起了照片的作用。

這兩幅民俗畫, 畫家叫霍赫(Pieter de Hooch) , 以擅長描繪婦女和兒童生活著名。

男人是在玩手機呢麽?

霍赫的作品風格接近維米爾,在題材上二者也驚人的相似。但霍赫展示更多的透視技巧,畫麵放棄了凝固的詩意,多了些樸實,霍赫擅長描繪荷蘭人的日常生活,注意細節,色調溫暖。其筆下的人物多半是朋友, 家人, 女仆, 展現當時荷蘭中產人民富足安逸, 歲月靜好的生活。

這一層還有更多倫勃朗的畫, 包括他年輕時的肖像, 尺寸較小, 有的是他朋友畫的他, 有的是自畫像。我看過一幅他23歲時的自畫像, 現收藏在紐倫堡, 穿著華麗, 年輕英俊的麵容充滿朝氣, 一看就是年少成名的有錢人,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對比他老年時的肖像, 更令人唏噓。這幅是他25歲時畫的《讀書的老婦人,很可能是先知安娜》(An Old Woman Reading, Probably the Prophetess Hannah)。安娜是一位每天祈禱的年長女人, 出自路加福音。畫中人的五官是倫勃朗的母親。

這幅畫叫《一個年輕的女人在火盆上暖手:冬天的寓言》, 荷蘭畫家凱撒·凡·埃弗丁根Caesar van Everdingen 的名作, 也是其代表作。 

這幅畫我看了很久, 雖然時間緊迫。因為看到畫中情景第一眼時, 腦子裏就閃現出另一幅類似場景的畫, 也是一個年輕女人, 也在取暖, 兩幅畫誕生於同一時代。

明代陳洪綬的《斜倚熏籠圖軸》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咱這個是貴族荷蘭的那個是貧民。我貼的是局部, 其實整幅畫裏還有這位仕女的丫鬟和孩子, 在她熏籠前麵。同為17世紀的女子,同樣在取暖, 同樣的靜謐, 同樣姿態柔媚,表情恬淡溫柔。可過了400年, 咱東方女子的變化咋這麽大呀!

每回看西方人物畫, 總感覺他們的五官長相千年不變。再看咱們的, 現在哪個女子要長成陳洪綬畫的這樣, 定會被貼上'恐龍'的標簽。陳洪綬畫的可是美人圖。大餅臉咪咪眼, 櫻桃小口最好沒有。咱以前就長這樣, 其實現在也這樣, 就是不願接受了,  小眼睛大臉盤的整天琢磨著整容, 整成西方那樣的, 整不了靠化妝也得把眼睛弄大點。這難道不是對自己的長相缺乏自信的體現?

另一個專門展示黃金時代荷蘭對外商貿的館, 裏麵掛的畫和陳列的文物很多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其中一幅較大的畫讓我看了第二眼, 因為第一眼掃過的時候, 我看到了網巾。

這幅畫是1666年畫的, 描繪的是一名商人在印尼爪哇做買賣的場景。不用看介紹就斷定了那是中國人, 皆因他頭上的網巾。那是大明男子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人人戴的東西。而這幅畫出品的年代, 明代已經滅亡20年了, 中國大陸的男人頭上一根金錢鼠尾已經20年了。 為了留住這網巾裏濃密的頭發, 中國人被屠殺掉了多少。幸虧自明代中期起就流行下南洋做生意, 滿洲人鞭長莫及, 否則畫上的男人一定是後腦勺一根比老鼠尾巴都細的小辮, 現代人看了又要受不了, "西方人自古就愛辱華!"。

現在人接受不了的形象, 比如傅滿洲之類的, 其實當時的中國人就是那樣的, 別人不過是如實畫出來而已, 象這幅畫裏那商人與傅滿洲同款的長指甲, 總讓人聯想到某齧齒類動物, 還有那兩撇八字胡, 再加上小眼睛, 都給人賊眉鼠眼猥瑣肮髒的感覺。可當時的中國人就是這樣的, 現代人不過是不想麵對而已。

17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對外貿易發達時期, 也是中國人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區大批下南洋的時期, 畫中所體現的正是當時印尼華人社區的景象, 符合當時中原王朝對南洋移民的文獻記載。 一句話, 華人到哪兒會做生意。

這幅畫隔壁的展廳裏有荷蘭土特產--代爾夫特藍(Delft Blue)陶器, 看了就知道它為何與東方商貿館相連。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或VOC)建立, 一開始著眼於同中國的貿易,因為中國產品在歐洲太受歡迎, 可牟取暴利。東印度公司大舉進口中國瓷器,開始隻限於王室貴族, 後來進口量翻倍增長, 中國瓷器普及,進入中產階級千家萬戶。僅這個美術館裏掛的17世紀風俗畫和靜物畫裏, 就能找到很多克拉克瓷的餐具茶具。克拉克瓷成為荷蘭家喻戶曉的名詞,專指中國明代後期的青花瓷,  因第一艘被荷蘭人截獲的葡萄牙運載中國青花瓷的船叫克拉克號。荷蘭本土的陶器製造商在明代滅亡時得到了快速發展, 因為當時中原大亂, 景德鎮產量驟減, 不能再滿足外貿出口的需要。西方各國隻好探索著山寨, 自產青花瓷。現在中國人山寨西方產品, 400年前可是倒過來的。荷蘭南部小城代爾夫特(Delft)陶器製造商在17世紀中期, 加快了山寨青花瓷的進程, 同時加入自主研發的創新, 形成後來非常著名的代爾夫特藍陶(荷蘭語 Delft Blauw)。

代爾夫特藍陶壯大期間搶占瓷器市場,客戶要什麽他們就做什麽,青花瓷手藝在各種各樣的歐洲風格的器具上運用。青花瓷小提琴,青花瓷燭台,青花瓷球。

代爾夫特花塔,荷蘭自產自銷的寶物, 下方的圖案是明顯的山寨版中國仕女圖, 仕女懷抱月琴, 中間每層都重複該圖案, 隻不過每個仕女的穿著略有不同。旁邊的插花每層也不一樣。塔的四角朝上的圓口, 是用來插鬱金香的。所以這其實就是個塔型的花瓶。

瞧這倒黴孩子。

此乃荷蘭雕刻家亨德裏克·德·凱瑟(Hendrick de Keyser) 於1615年創作的木雕, 被蜜蜂蟄了的尖叫的孩子。故事出自於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詩人忒奧克裏托斯的一首詩。雕刻家凱瑟出神入化地展示了孩子因偷蜂蜜而被蟄後的反應。 這位雕塑家還是阿姆斯特丹的首席建築師,也是主要教堂和紀念碑的創建者。刻的這麽傳神精準, 大手筆啊, 就是不知誰會把這大手筆貼在牆壁上, 多鬧心。看一眼就仿佛聽到了那刺耳的哭叫聲。

出生於安特衛普的佛蘭德畫家範戴克的名畫, 《奧蘭治親王夫婦結婚像》。

畫中人奧蘭治親王(Prince of Orange, 好多介紹上, 這位被直譯為橘子王子) 時年14, 他的新娘9歲。1641年二人於英國倫敦舉行婚禮。新郎的父親, 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執政奧蘭治親王, 也就是國家最高統帥, 特地請了當時居於倫敦的王室宮廷畫家範戴克為這二人畫結婚照, 以示慶賀。新娘瑪麗·亨利埃塔·斯圖亞特(Mary Henrietta Stuart), 英王查理一世的長女, 此番聯姻是男方主動求來的, 以鞏固奧蘭治家族在尼德蘭的統治地位。

範戴克在新郎還是三歲頑童時就接連給他作畫, 小時候的王子真跟天使一樣, 大婚更要拿出全部技藝精雕細琢地刻畫。新娘婚紗正中別的鑽石大胸針, 是小新郎送給小新娘的結婚禮物。多可愛的一對小兒女, 看起來特別般配。

這對夫婦在歐洲曆史上很有名, 僅這一個美術館, 就能反複見到他們的畫像, 尤其是王妃瑪麗。他們唯一的孩子更有名。畫中新郎於1647年襲爵, 成為尼德蘭執政和奧蘭治親王, 改名威廉, 史稱威廉二世, 那年他20歲, 此後迅速成長為一個強勢君主, 雖然他統治的國家一直是個共和國。他試圖把荷蘭聯省共和國打造成以海牙為中心的中央集權製國家, 遭到議會強烈抵製, 1650年他動用軍隊迫使議會屈服於他, 同年備戰西屬尼德蘭, 準備一舉吞並該地區, 卻在軍事行動即將開始時染上天花去世, 時年24歲, 八天後他的兒子出生。11年後的1661年, 中國的順治皇帝去世, 也是24歲, 也是天花, 順治也是14歲大婚。

威廉二世死後, 20歲的瑪麗成為寡婦。這幅結婚像的斜對麵, 就是開始孀居生活的瑪麗像, 由荷蘭畫家赫爾斯特(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所畫。這是位大畫家。國立美術館裏收藏了他好幾幅人物肖像畫。

赫爾斯特為瑪麗畫的這幅肖像畫, 成為了瑪麗形象的首選(五官幾乎沒變, 和小時候的樣子差不多), 現在隻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瑪麗橘子王妃, 出現的就是這幅畫。20歲的瑪麗成為奧蘭治王太妃, 兒子還在繈褓中無法執政, 她與其他親屬共同攝政, 基本上沒什麽話語權。由於她對自己的母族斯圖亞特家族的支持,她在荷蘭不得人心。然而她強大的娘家背景最終大大提高了她和兒子在荷蘭的地位。1660年聖誕前夜, 她因天花死於娘家, 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她的兒子威廉三世一出生就繼承了奧蘭治親王之位, 成年後率軍至英國發動光榮革命,於1689年成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三世及蘇格蘭國王威廉二世,躍升為歐洲僅次於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強大君主。當然再強大, 比起東方的皇權也不值一提。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製,是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大事。

這個美術館是按世紀分層的, 樓層越往上世紀越久遠。以上這些都是17世紀的, 在五層, 到了三層就是19世紀的了。把19世紀繪畫和荷蘭這兩個詞放一起, 產生的第一個人名肯定是梵高。然而這裏隻有一幅梵高的作品, 小小的自畫像。

梵高1886年搬到巴黎居住, 因為他聽弟弟說在法國出現了一種新的流派, 以多彩斑斕而著稱, 梵高一聽立馬去了, 到那裏以後他開始學習這個新畫法, 也就是印象派, 請不起模特隻好靠反複畫自己來練習。這個自畫像畫於1887年, 他死前的三年。在這幅畫裏, 他把自己畫成了一個穿戴時髦的巴黎人。同一年他畫了另一幅自畫像, 戴個草帽, 背景是剛問世的點彩法, 從技法上看明顯是在練筆, 收藏在紐約大都會, 也很小, 那幅更有名。

去歐洲旅遊和去其他地方不一樣的, 是歐洲到處可見的曆史文物, 包括他的教堂建築, 油畫, 雕塑等, 即使不愛去博物館的遊客, 露天的藝術也隨意闖入你眼簾, 不管你願不願意看, 而其他洲即使曆史同樣古老, 也沒有這麽發達的人文, 尤其是繪畫。如果衡量東西方藝術水平, 歐洲遠超於中國, 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決定了中國乃至整個東方在這方麵的落後, 就是上流尤其是皇帝和貴族對藝術的看法。歐洲上流社會一直有推崇和資助藝術發展的傳統, 千年來歐洲有錢人不斷地投巨資在這上麵,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重金聘請達芬奇來法國,推動當時相較於意大利落後的法國文藝水平, 視達芬奇為知己, 整個法國貴族階層以能聆聽到大師的講座為榮, 其他歐洲各國的王權掌控者也都類似, 對藝術的態度是敬仰, 對待畫工畫匠的態度是尊敬。

中國與之截然相反, 皇帝視藝術為控製心靈的洪水猛獸, 可以玩, 但隻能將將藝術的定義限定在雕蟲小技, 萬不可醉心, 更不可能出資推動藝術大規模發展。中國曆史上就兩位熱愛藝術的皇帝, 全是亡國之君, 而後人至今認定他們丟了皇權乃至自身性命的悲慘下場, 是由於熱衷藝術不理朝政造成的。曆代皇帝以此為戒, 更不敢分出一絲一毫的精力去玩藝術。萬曆皇帝天資不差, 10歲時的書法已是上乘, 一次張居正有事找他, 萬曆正在揮毫,寫完後有些得意地給師傅看,以為能得到肯定, 不想張居正端著撲克牌臉義正言辭地錚諫一番, 這些都是奇技淫巧, 全都是毀人心性的東西, 萬不可再前進一步, 必將重蹈宋徽宗覆轍, 布拉布拉, 一個10歲的孩子! 寫兩筆字都能引出這麽大的恐慌, 可見在中國人眼裏, 皇權與藝術是多麽對立。皇帝的職業道德是保住權力集中權力強化權力, 心無旁騖地抓權力, 為此發展出來的帝王心術令人歎為觀止, 那真是把人心琢磨透了。在集中和加強皇權這上麵中國遠超歐洲, 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意大利的馬基雅弗利所著的《君主論》集西方權謀於大成, 問世時驚呆了歐洲,咱拿過來一看, 這叫什麽啊, 太小兒科了吧。

奇怪的是中國皇帝們這麽兢兢業業, 聚精會神地搞事業, 所有精力全放在這上麵, 按說應該能坐穩江山, 長治久安, 可結果正相反, 中國相較其他王權國家, 是改朝換代最頻繁的。袁騰飛有一次答觀眾問, 有位提問"為什麽歐洲王權交替能做到血脈相承? 比如英國, 第一個國王和現在這個之間相差了1500年, 現在這個也還是最初那個王的後代。日本更長, 萬世一係? "  袁老師回答"你不應該問別人為什麽長,你應該問問咱們為什麽都那麽短。" 咱們的皇帝為保住自己的子孫永坐江山, 不可謂不嘔心瀝血, 不可謂不努力, 可自東周滅亡以後, 絕大多數王朝的壽命都沒超過300年。更可怕的是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伴隨著屍山血海, 人間地獄, 全國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有的更多, 唐和明滅亡時中國人口少了一半。這個結果實在不按常理出牌。越想要什麽, 越沒什麽。歐洲人唱歌跳舞畫點畫打打獵, 玩著就強大起來, 皇帝國王們幹啥的都有, 絕嗣就絕嗣, 找個旁枝繼承就完了, 沒見哪個朝代更替引發大規模社會動蕩血流漂杵人煙滅跡。咱們這, 所有都放棄隻專心於掌權, 多少年過去了還原地打轉。好像不隻是政權穩定, 中國人在別的方麵也陷入了越渴望越得不到的窘境。別人的孩子打打冰球唱唱RAP就上哈佛, 咱老中的自古以來就頭懸梁錐刺骨,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卻連名校的門都找不著; 別人的團隊喝喝咖啡就搞出芯片星鏈機器人, 咱老中的996007也無濟於事。不是缺乏勤勞智慧的啊, 不是不上進的呀, 怎麽會這樣?

有意思的是, 正是那個被後世當成反麵教材的宋朝壽命最長, 是漢代以後唯一個壽命超過300年的。漢朝加起來400多年, 可他中間是斷的, 中間有另一個朝代就是王莽的新朝。宋朝以版圖縮小一半為代價, 取得了政權延續三百多年的輝煌成績, 而宋朝的皇帝個個是藝術鑒賞大家, 也隻有宋朝設立皇家藝術學院, 當時叫書院和畫院, 還有個音樂學院, 中國傳統的各種藝術在宋朝得到了官方的保護, 進而長足發展。要是沒有宋朝, 中國更沒有什麽拿的出手的字畫了, 可見玩藝術和搞事業並非有你沒我的對立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你舉的這個例子恰恰證明了古代歐洲戰爭對社會破壞力太小, 和中國比簡直忽略不計。你拿一個消耗敵人後勤保障的戰術來證明他們也是屠殺百姓的, 剛好說明他們想要施行大規模滅絕人口是很困難的, 成本是很高的。這個戰術很有名, 既不是英軍發明的, 也不是他們獨有的, 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場戰爭都會實施的, 如果這都算, 那中國就更不堪了。你去看看嶽飛在抗金的時候有沒有過拖垮金人的戰術, 為此傷及宋金兩國土地上的百姓有多少, 再看看他滅鍾相楊幺時是什麽表現, 他那騎兵有沒有過騎行劫掠戰術, 沿途劫掠摧毀起義軍占領區村莊好拖垮敵軍補給. 戰爭過程中軍隊所到之處燒殺掠搶, 在我這裏都不算是對社會的破壞的, 要是連這個都算,歐洲比中國就更是微不足道了。其實你不用看別的, 你看看人類自有史書記載起, 排上榜單的10大人口滅絕, 咱們包攬了幾個。隨便舉一個, 太平天國開始那年, 全國人口4.3億, 平定那年全國人口2.3億。死了的2億人中, 隻有4000萬是死於戰爭的, 包括雙方軍隊對沿途百姓的燒殺掠搶。這是一場不成功的改朝換代。如果把成功和不成功的改朝換代都算上, 那中國改朝換代的頻繁程度更多的令人震驚。說到底, 中國改朝換代的成本太低, 隨便一個什麽人就能拉大旗自稱為王, 而每一次這種行為都帶來無數百姓喪生。歐洲改朝換代本來就少, 其中又有很多是通過和平或者談判手段解決, 僅有的通過戰爭解決的傷及百姓的規模人數更小。他們死的那點人, 全加起來不及中國一次農民起義的零頭。去看看人口滅絕榜單, 有沒有歐洲古代戰爭引發的。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封建製的歐洲王國的戰爭規模是無法和中國古代的戰爭相比的, 打的年頭可能會長, 但不會出現流血漂杵人口銳減的現象,他們的戰爭影響不了多少百姓的生活,不是他們仁慈, 是他們的製度造成的, 沒有必要產生針對百姓的屠殺,】
實際上,歐洲曆史中有很多完全相反的例子。在這些例子裏,王朝戰爭極大地影響了百姓的生活,發生了針對百姓的大規模屠殺。
繼續用英、法為爭奪法國王權的百年戰爭為例。
英國在百年戰爭中使用了 Chevauchee 戰術。它是軍隊針對百姓的屠殺、燒村莊、搶財產,在一個地區盡可能大地影響百姓的生活,造成盡可能大規模的毀滅、死亡、混亂,使敵方士氣低落,喪失戰爭所依賴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傳統上的士兵對士兵的戰鬥。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https://www.thoughtco.com/what-is-the-chevauchee-1221912
The chevauchée was a particularly destructive kind of military raid prominent dur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 (and especially used by Edward III of England). Rather than besieging a castle or conquering the land, soldiers on a chevauchée aimed to create as much destruction, carnage and chaos as possible to both break the morale of enemy peasants and deny their rulers income and resources. Consequently, they would burn crops and buildings, kill the population and steal anything valuable before enemy forces could challenge them, often systematically laying regions to waste and causing great starvation.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vauch%C3%A9e
The chevauchée has gained recognition for its use dur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 between the Kingdom of England and the Kingdom of France. It was not a new tactic and had been used many times before. The difference was that dur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tactic was used more frequently, on a larger scale and more systematically than before.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在歐洲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少東西後,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歐洲文明很讓人服氣啊!”

在中國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少東西後,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中國人不信邪不怕邪,服不??

:)))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封建製的歐洲王國的戰爭規模是無法和中國古代的戰爭相比的, 打的年頭可能會長, 但不會出現流血漂杵人口銳減的現象,他們的戰爭影響不了多少百姓的生活,不是他們仁慈, 是他們的製度造成的, 沒有必要產生針對百姓的屠殺, 他們是真正的封建製, 封土建疆製,戰爭的參與者是職業軍人,種地的農民沒有徭役和兵役, 農民和國王之間沒有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中國在秦朝以前也是這樣的, 所以秦之前的戰爭規模雖然大但死人規模不大。西方直到19世紀末的戰爭, 平民百姓都是看客, 比如美國南北戰爭, 家門口就是戰場,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反攻, 百姓就在自己的房子裏看熱鬧,不管外麵兩軍打的多歡, 那房子竟然總也不倒。一戰是歐美第一次涉及百姓的戰爭。中國每次改朝換代為什麽會這麽慘烈, 破壞力驚人, 自己的史書上總出現田野荒蕪千裏無人煙這些字眼, 是因為秦以後的製度, 百姓是戰爭的直接參與者和受害者, 這個看一下杜甫的三吏三別就知道了。別說唐代末年, 就是安史之亂, 不過是王朝中期的一場騷亂, 安祿山的軍隊打進長安那年, 留在長安沒跑掉的貴族被剖心, 祭祀安祿山軍隊死去的將士,長安百姓直接被屠戮的有五萬, 由於征兵征糧逃難這類間接死亡的有10幾萬。中國的王朝壽命比起歐洲很短,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人不信皇權天授,即使天天講月月講也沒用, 日子一過不下去了就造反, 敢把皇帝拉下馬。一介平民隻要運氣好了日後就是泥腿子皇帝。歐洲人才是真正的血統論出身論的信徒, 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 沒那個血統連想都不會去想, 也沒那個願望。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像博主那樣隨手拈來娓娓道來,這不是單靠有錢有閑臨時抱佛腳就能做得到的:)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晚妝如果辦個藝術沙龍應該非常受歡迎。我一定會坐在緊挨女主人的扶手沙發椅上,或者幹脆坐地毯上,眼中充滿年輕的熱誠,聽她講。:-)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這句歐洲文明很讓人服氣啊!替博主的長篇連載做了個貼切的注腳。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 男人是在玩手機呢麽?”~~看到這幅畫時我們幾乎要脫口而出的也是這句話!:-)

漂亮的黑白大理石地板,波光粼粼的運河,門,窗,對麵的建築。。。讓人感慨的是,這些依然在,出了博物館就能看到。運河遊船上,導遊對兩岸的房屋指指點點,哪個是倫勃朗的,哪個是誰誰誰的,仿佛他們還在那兒。想一想,他們也的確還在那兒。

青花瓷,“歐洲“山寨”中國”,讓我想起了數年前去到的Limoges,法國的瓷都,那兒有座規模很大的瓷器博物館。林林總總的展品當然讓人眼花繚亂,但我記憶最深刻的卻是燒製工具展,幾百年前西方的瓷器製作就工藝化了:各種專門用途的工具,燒製窯溫精確的控製。。。景德鎮瓷器的細膩源於高嶺土,西方人沒有,但他們有實驗室,有化學,在沒有高嶺土的情況下也生產出了潔白細膩的瓷器,這也是數百年前的事情。哪裏是什麽山寨,分明是高維度的提升,讓那種靠老天爺變成了靠自己。在歐洲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少東西後,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歐洲文明很讓人服氣啊! :-)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歐洲人唱歌跳舞畫點畫打打獵, 玩著就強大起來, 皇帝國王們幹啥的都有, 絕嗣就絕嗣, 找個旁枝繼承就完了, 沒見哪個朝代更替引發大規模社會動蕩血流漂杵人煙滅跡。】
這裏有兩個歐洲朝代更替而引發大規模戰爭、社會動蕩、血流漂杵的例子。
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沒有兒子。他最近的男性親戚,外甥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宣稱為法國國王。但法國人自己立菲利普為法國國王。之後兩家為法國王權而進行了百年戰爭,社會動蕩、血流漂杵。
英國的蘭開斯特族係和約克族係也因爭奪英國王權進行了一場30年的玫瑰戰爭。
僅這兩場戰爭就占了英國差不多10%的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