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坎坷的歐洲遊(8)

(2023-03-06 18:14:33) 下一個

2月1日早9點, 船停靠馬耳他的首都瓦萊塔。醒來後瀏覽手機app, 賬單那欄每人加了70歐的小費。我是11月之前訂的船票, 小費每人每天十塊。12月及以後訂的話就漲價了, 每人每天12。這年頭, 啥都漲,就是工資不漲。

這天依然是我獨自下船逛。和巴勒莫一樣, 瓦萊塔的港口也在市區內, 下了船不用找shuttle。出了terminal 就有出租車和導遊在殷勤拉客, 還有特別小巧可愛的電車等著你租, 可惜不敢租。這裏是右舵左行, 開不慣, 否則倒是個代步的好工具。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城裏的聖約翰大教堂, 距離港口2公裏, 卻走了25分鍾, 竟然一路都在向上爬坡。感覺是個山城, 挺陡的。沿海邊走的時候看到海中通往三姐妹城的水上巴士, 長得特別可愛, 兩端尖尖的, 高翹程度比貢多拉還誇張。

三姐妹城是中世紀的曆史中心,其中Vittoriosa是1530年聖約翰騎士團在馬耳他的第一處駐地。由港口附近的上巴拉卡公園坐水上巴士到Vittoriosa, 隻需五分鍾, 2歐, 據說體驗非常棒, 兩岸風光無限好, Vittoriosa城就更好, 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城。可惜我都沒時間體驗了。

沿海爬了5分鍾坡, 回望來時路, 我們的郵輪停在古城邊, 山坡上那兩層帶一排拱形門洞的就是上巴拉卡公園。

是日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暮春之初, 豔陽高照, 氣溫已十七八度, 而我腳上還穿著UGG的五眼大毛窩! 上麵沾滿了蒙特利爾的白鹽漬雪漬, 厚羊毛捂的腳特難受, 連額頭都捂出了汗, 一會兒到了城裏見到賣鞋的, 一定不能錯過。走過維多利亞門, 本想給它照相的, 熱得沒了心思, 隻顧喘粗氣。這個門是1855年英國人建的,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 門前的路尤其陡峭。

到了教堂, 門票15歐。進去一看, 歎為觀止。

這教堂外表很樸實無華, 由馬耳他騎士團興建於1573年到1578年,是羅馬天主教在馬耳他的主教座堂之一。到了17世紀,其內部被Mattia Preti(馬蒂亞.普雷蒂) 和其他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家重新裝飾,讓這座大教堂成為歐洲頂級巴洛克的傑出典範。

剛一進去就被地麵所吸引。整個地麵由一幅幅精美的大理石雕刻畫拚成。這讓我想起了托斯卡納地區的錫耶納大教堂, 也是珍貴的大理石鑲嵌畫做地麵, 淡季還不對公眾開放, 為保護地麵。再看地麵上樹立的介紹牌, 才知這個聖約翰大教堂的地麵不是畫, 而是墓碑,tombstones 。教堂的整個地麵上覆蓋著400多塊墓碑。所有的墓碑都是最初的原版,由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鑲嵌而成,紀念著聖約翰騎士團著名的騎士,墓碑上刻滿了勝利、名譽、勝利和死亡的象征,墓碑下就埋葬著他們的棺槨。原來在我的腳下, 就躺著大約400多騎士團的成員!教堂的主要裝飾者馬蒂亞.普雷蒂也葬在這底下。

抬頭看是整幅天頂畫, 覆蓋每一段桶型拱頂, 看介紹這叫THE BARREL VAULT壁畫, 共六組。這幅畫創作於1661年到1666年之間,作者就是馬蒂亞.普雷蒂 (Mattia Preti), 描繪了施洗約翰的生平,如聖約翰的出生, 聖約翰在沙漠裏傳道, 聖約翰警告希律王你不道德, 莎樂美抱著聖約翰的頭, 被砍頭的聖施洗約翰等等。

教堂寬闊的中殿兩側是9個小禮拜堂, 串在一起組成整個教堂。串聯九個小禮拜堂的側廊,中間帶數個拱門的通道將小禮拜堂(Chapel)連起來。入口的兩幅畫左邊是《獻於聖殿》,右邊是《聖塞巴斯蒂安被聖艾琳救助》。

9個小禮拜堂有8個是祭奠8種語言的分支軍團。馬耳他騎士團的成員必須具有貴族血統, 來自歐洲各地, 為了便於管理和作戰需要,騎士團按語言分為八個分支, 所以這個教堂也為這八個語言分支建了祭奠的禮拜堂, 個個流光溢彩,爭奇鬥豔。每個禮拜堂裏都供奉著一幅由Mattia Preti 所繪的華麗傳世名畫。

這個是Castille, León and Portugal 卡斯蒂利亞、萊昂和葡萄牙語的禮拜堂。地麵墓碑下埋葬兩位騎士團大團長(第66和第68任),兩位都是葡萄牙裔貴族。

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後來統一為西班牙,隻有葡萄牙獨立成一國。小堂的設計及三幅繪畫也是出自馬蒂亞.普雷蒂之手。主祭壇畫《小雅各》,小雅各(St. James the less)也稱聖雅各(或聖詹姆斯),十二門徒之一,西班牙的主保聖人。據傳說曾在西班牙傳道,回耶路撒冷後被處死,他的門徒又將他的遺體運到西班牙安葬,即歐洲著名的朝聖地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另外七個禮拜堂是德國、意大利、法國、普羅旺斯、盎格魯-巴伐利亞、奧弗涅、阿拉貢。

看介紹說那個盎格魯-巴伐利亞小堂(Chapel of the Anglo-Bavarian Langue)曾是專門供奉聖骨地方,18世紀時改為盎格魯(英國)和巴伐利亞軍團的小堂。但依舊供奉著一塊聖骨, 是聖克萊蒙特的遺骨。聖克萊蒙特,即教皇克萊蒙特一世,聖彼得的門徒,聖彼得指定的繼承人,第四任羅馬教皇(AD88-99年),圖拉真皇帝執政期的公元100年,用鐵錨拴在他的脖子上丟進大海而殉道。我找了半天, 也沒找到這個小堂, 時間緊迫隻得作罷。有的小堂在裝修或是在修複祭壇畫, 不開。

教堂入口處的這尊黑色大理石雕塑下方,是一位叫做Marc'Antonio Zondadari (死於1722)的騎士團大團長的墓葬,這位大團長的叔叔是教皇亞曆山大七。這尊雕塑本計劃放在意大利小堂內的,但因為體積太大,就隻好葬在這裏了。

這個教堂的重中之重是祈禱室, 卡拉瓦喬所作過的最大的祭壇畫就展示在裏麵。祈禱室(Oratory)主要是為新來的騎士進行早期教育的地方,還有舉行騎士冊封儀式。1608年,卡拉瓦喬就是在這裏受封的馬耳他騎士。1607年,卡拉瓦喬在羅馬殺了人而逃到馬耳他,由於他的藝術聲望,騎士團大團長阿羅夫·德·維格納科特成了他的保護人,並安排他為馬耳他騎士團作畫。不過卡拉瓦喬接著又把一位騎士團高官打成重傷而被關了起來。1608年10月,卡拉瓦喬逃離了馬耳他,隨後被騎士團除名。這是祈禱室入口。

祈禱室主祭壇位置就是著名的《被斬首的施洗者約翰》(THE BEHEADING OF ST JOHN THE BAPTIST)》, 是卡拉瓦喬所作的最大尺寸的繪畫,也是有他簽名的唯一作品, 教堂門票上印的就是這幅畫。

前方右側斜著擺放的那幅也是卡拉瓦喬的, 《聖傑羅姆在寫作》。這是卡拉瓦喬在馬耳他期間為一位馬爾彭薩(現米蘭機場所在地)騎士所做,那位騎士死後捐給這個教堂。

同一題材卡拉瓦喬繪製過另外一幅, 比馬耳他這幅出名, 那幅收藏在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聖傑羅姆是拉丁教會四大博士之一,347年出生於阿奎利亞(意大利)附近, 出色的修辭學家, 多語種人士, 大翻譯家, 聖經翻譯的鼻祖。這位聖人的識別度特別高, 隻要你看見白胡子老爺爺加上紅色鬥篷加上一堆書 and 頭骨 or 獅子 or 沙漠荊棘, 一定是他了。他的書桌上永遠有個骷髏,這是他提醒自己生命的短暫,要用盡短暫的日子來事奉神。他住在山洞裏專事寫作和研究長達24年之久, 他在冥想時習慣用手握住骷髏。

羅馬博爾蓋塞的那幅:

走出教堂回望其樸素的身影, 連聲感歎來的值! 值得來! 

這教堂絕對值得來, 15塊錢沒白花。可惜就是因為時間緊, 很多該看的都沒看。據說那個法語小堂裏寶貝更多, 以後如果有機會一定再來。後麵想去藍洞, 怕時間來不及, 叫了uber。車上欣賞沿途風景, 春光旖旎。這種鳳尾棕櫚樹配上米白色帶拱形窗的建築, 總讓我覺得身處加勒比海, 某個西班牙在美洲的熱帶殖民地。

馬耳他出產一種特殊的石灰岩,這種岩石開采時較軟,容易加工,但幹燥後會變得異常堅硬, 並且呈現漂亮的米白色。馬耳他的建築大多是這個色調, 剛才的大教堂就是。

藍洞是馬耳他三藍之一, 需坐小船進去, 每人八塊, 天氣不好時不開。到小船售票處之前, 會有個很高很寬廣的觀景台, 公共汽車在那裏有一站。然後往下開, 小船售票處有一站, 開車來的話也有停車場。

很幸運那天晴空萬裏, 可以看到陽光折射到岩洞口時,海水呈現出的清澈見底的藍。

去之前一直以為是一個洞, 其實是好幾個洞, 而且小船沒鑽進去, 都是擦邊就過去了。這個藍色的確很鮮豔, 是帶有綠色調的孔雀藍, 但並非獨一無二, 至少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裏的幾汪潭水, 顏色就與這個孔雀藍相同。不過那個是冰川湖, 這裏是海, 海水能夠呈現這種晶瑩剔透的孔雀藍, 還是很珍貴罕見的。

隨著光影轉換,海水呈現五彩斑斕的藍。

我沒去過意大利卡普裏島的藍洞, 從網上視頻來看那個更是獨一無二的藍, 比眼前這個更震撼。看起來那個藍色是我們小時候用的純藍鋼筆水的顏色, 非常純正, 幾乎找不出與它類似的。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親眼看看。

鑽的就是這幾個洞。

小船碼頭所在地也有個很寬廣的觀景台, 從這裏放眼望去, 海中一塊巨岩石清晰可見, 仿佛一艘船。站在觀景台邊上留念。頭天給孩子買的貝那通牛仔褲, 我先穿幾天嚐嚐鮮。越過我背後這片海域再上岸, 就是北非的利比亞。果然歐洲的後花園。不僅是位置, 也是其宜人的氣候迷人的美景。

下一個要去的是馬耳他本島中部姆迪納Mdina。還有時間, 決定坐公交車。等了40多分鍾坐上車, 單程2歐。

如果不趕時間, 公交是個好選項, 可以悠閑地欣賞風景, 因為開的特別慢。離開藍洞後便是丁利懸崖 Dingli Cliffs, 也是個景點, 據說很壯觀,是看夕陽的好地方。之後車鑽過一個個小鎮,在狹窄的古巷居民區穿行, 也讓我有機會仔細觀看馬耳他的古老民居。公交這一路過來, 覺得這國家的教堂真多。想照街景, 隨手一拍就有個教堂的身影。這麽小的一個國家,據說就有350個教堂,全民98%的天主教徒。

下午兩點到達古城姆迪娜(Mdina)的入口。城門外停馬車的地方, 其實是一處古羅馬的遺跡。馬耳他現存的古羅馬遺跡很少, 所以挺珍貴的, 可惜我沒時間進去看。4點之前必須回船, 還想逛街買鞋呢。

姆迪娜是馬耳他最早的首都。現在所見的城門是後建的, 建於巴洛克時期, 也就是18世紀, 很明顯的巴洛克風格。這個城門很眼熟, 對於喜歡<權力的遊戲>的同學, 看到這個城門, 就知道接下來要演繹君臨城的故事了。

姆迪娜不許外來汽車入城, 本地居民也極少, 所以叫寂靜之城。真的很寂靜,

古巷幽深, 鳥語花香。

古城非常小,從城門至城盡頭的觀景台步行僅5分鍾。城內的建築多為明亮的黃色,天晴時尤為好看,可以不設目的地在城內隨意閑逛。

城裏的幾個廣場也是權遊的外景地。這裏拍中世紀的影視劇很理想, 服裝一穿就開拍, 不用擔心鏡頭一不小心把天線或是鋼筋玻璃公寓掃進去。

快到觀景台時的紀念品商店。

觀景台居高臨下往北望的景象。這一眼便看盡半個國家!

欣賞完風景, 鑽進觀景台的一個小門店, 裏麵可不小, 滿是各種尺寸的畫, 大多是水彩水粉或素描, 出自本地居民之手, 畫的都是姆迪娜古城。買下了這張, 送給女兒。

當晚的主菜, 點的是龍蝦上來的是三文魚。已經是第三次上錯菜了。船上的服務員看起來是真忙真累, 還經常麵帶淒苦。見到客人靦腆地打招呼, 笑容謙和彬彬有禮, 一轉身愁眉苦臉。他們大多是來自印尼巴厘島的小夥子, 據說待遇很差, 幹的多掙得少, 連續八個月工作沒有休假。不容易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他們大多是來自印尼巴厘島的小夥子, 據說待遇很差, 幹的多掙得少”…………想到了迪拜阿聯酋那裏的高大上土木工程宏偉建築的工地,直接體現了膚色人種的差異,黑乎乎的印巴斯裏蘭卡孟加拉菲律賓工人,白乎乎的設計局主管們……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馬耳他是我一直想去而沒有去的島,難得淺黃色石頭建築保持亮麗的原色,沒有被汙染得有黑色汙跡。孔雀藍的海水、慢悠悠的南歐風情令人迷醉。喜歡你的寬腳牛仔褲和短腰小黑褂。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