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電視劇《鶴唳華亭》的劇情分析(二)

(2019-11-25 14:11:49) 下一個

在說劇情之前,先寫幾點必須要知道的背景,否則這劇沒法看,會被不懂中國文化及製度的觀眾噴成篩子。

第一,中國曆史上的皇帝,不象現代人想象的那樣權力無邊。拜清宮戲泛濫所賜,現在的觀眾想都不想就接受了皇帝天經地義是獨裁的,事無巨細都由他一人乾綱獨斷,別人都是奴才隻有聽命照旨辦事的命。這個印象,是瞎編的。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曆史兩三千年,隻有最後這個朝代,大致是這種高度集權的、君臣關係類似奴隸主與奴隸的關係,絲毫不能推廣到前麵任何一個朝代。很不幸清朝是最後一個皇朝,這使得我們現在繼承的就是這種一人乾綱獨斷的體製,並被現在的中國人認為是天經地義。實際上,曆史上的漢人政權(也是存在於中國這片土地上最大概率的政權),皇帝的權力比現在的川普大不了多少。皇帝本人和其他官員一樣,是整個國家體製中的一個螺絲釘,一舉一動受各方麵的製約。這種製約不是暗的,不是掣肘,是如同現在美國國會製約總統一樣,是在建立這個政權的一開始,就明確規定好的體製。曆史上隻有區區可數的幾位皇帝成功地破壞了這種製約而達到司法、立法和行政都歸於一身的高度集權狀態,如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大部分時候,漢人政權實現的都是孔孟所描繪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麵。共治到什麽地步,可以去看看即將播出的另一部電視劇,王凱主演的《孤城閉》就知道了,看看強大的輿論監督(就是宋代的台諫製度)把皇帝製約成什麽樣。明代的士大夫把這個演繹到了極製。所以漢人政權裏,你會看到擁有實權的皇帝不得不去賄賂臣子,派人給大臣家裏送金銀,讓他們給自己說點好話,別太為難自己這個皇帝的景象。那些為當前中國這個體製維護的人,說西方三權分立是舶來品,認集權為中國傳統的人,隻有四個字可以送給他們,"數典忘祖"。

接受了這個,才能接受這個劇中經常出現的景象,大臣一點不怕皇帝,敢於逆皇帝心願說話行事。甚至象李柏舟那樣咄咄逼人,大聲叫喊著讓皇帝按他的意思行事。這個景象,在明代是天天上演的,所以有皇帝受不了幹脆躲起來不見大臣,一躲30年。

第二,古代的宗法製度,賦予了元配所出的嫡子極高的地位。嫡子是連他父親都要讓三分的。理解這個,才能理解劇中太子的強硬來自哪裏。他生性倔強,但如果沒有禮法賦予他的力量,他這個性格早給掰彎了不可能堅持到成人。舅舅的支持隻是輔助,他天生的嫡子地位是最強有力的保障。嫡出代表的是儒家最認的,正統。他什麽都不用說不用做,自然就有大批人對他效忠,形成對皇帝有威脅的力量。這是劇中的皇帝很不爽卻無可奈何的。除非這個嫡子做出了實錘的大逆不道的事,否則你怎麽都廢不掉他。所以這裏的齊王很可憐,他在拚命爭奪他永遠得不到的東西。他父親幾次明著告誡過他,你是爭不過太子的,但他不認這個命。這個皇帝感情上不喜歡太子而偏愛老大,可他個人的感情無論如何左右不了國家的前途命運,就是因為上麵那條的製度給限製住了。孔孟為何要提倡共治天下,就是要阻止那個已經擁有很大權力的皇帝,憑他個人的好惡、憑感情用事。"國家的命運僅僅寄托在一個人的脾氣性格上,這就是集權製的悲哀。"--伏爾泰

第三,古人的'審美觀'。如果讓現代人描述一個理想的男子,肯定會出現強壯、勇敢,肌肉男,總之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詞匯。而這是接受了西方的審美觀以後的印象。中國古人所推崇的理想男子,是動不動就哭鼻子,柔弱敏感,但內心強大堅持信仰,道德無虧的形象。看那個《西遊記》裏的唐僧了麽,明人小說裏的不是後人拍的電視劇裏的,就那個形象。小說裏唐僧哭了多少回啊,走一路哭一路,遇到一點點小妖怪小挫折,就哭著喊'吾命休已悟空救我!',現代人眼裏這簡直是廢物。可偏偏就是這麽個隻會哭的廢物,是古代主流價值觀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特征之一(當然你還得有別的不能隻是會哭,那個別的,就是道德完美)。你如果看史書,會發覺古人特別愛哭。動不動就'泣曰','大怮','涕諫',嶽飛就沒少'泣'諫。聖人是什麽?是'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是見了受苦的人,哪怕他是罪犯,也因為他正承受的苦難而哭泣。哭,在古人價值體係裏,是心中有仁愛的體現。現代人會認為一個遇事就哭哭涕涕的男人是窩囊廢,難堪大任所以劇中這個愛哭的太子真不能把國家交給他,應該找個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隱忍,堅毅硬漢,才符合約定俗成男一號的形象。這其實是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不尊重。用自己已經西化了的眼光,自私地裁剪祖先形象,以滿足自己的審美。自己的祖先就是個小腳、麵無表情目光呆滯、大圓臉小眼睛單眼皮的女子,電視劇把這麽個形象原本展示出來,不符合現代人審美而遭到否定;若為滿足觀眾心理把祖先形象改為大眼睛雙眼皮尖下巴,穿高根鞋,討喜又上座,喪失的是對祖先文明的尊重和對自自己這個民族的認同和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電視劇的編導和它所要傳遞出的精神是一致的,不為錢財名利而折腰。

這部劇(還有小說),男主角豈止不完美,根本是個有personality disorder的人。'依賴型人格障礙'。然而這正是古代宮廷那種不健康的環境下生長出的人,該有的性格。他的人格要是健康了,反而很假。那些算無遺策的主角如梅幫主之類的,完美到天神的地步,唯一的缺點是愛吐血,那真的是此人隻在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讓觀眾跟吸了精神鴉片一樣爽一把罷了。真切地體現曆史是很不討巧的,一點不好看,不美化主角的道德也不貶低反派的智商,沒有上帝視角,沒有算無遺策,沒有把家國天下整天放嘴邊,沒有智商集體下線的對手,你的對手擁有完全和你一樣的智慧和理性。

現在開始解讀劇情。男一號帶著他的招牌標誌--紫色嘴唇,閃亮登場。羅晉大概嘴唇真的很紫,他很多戲都是這個唇色,除非後期製作時調光。這也是這部戲一個好的地方:演員不磨皮不調色,該什麽樣就什麽樣。羅晉的皮膚也不細,稍微近一點的鏡頭都能看到他粗糙的痘痘。此時他正在寺廟裏打坐,突然驚醒,然後老和尚問他,是噩夢麽, 太子回答不,是思夢。這兩種夢出自《周禮·春官·占夢》。古代把夢分為六類,根據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 一上來就用生僻的典,這部戲一看就知道是原作者自己當編劇,風格完全一致。熟悉這些典故的會覺得自然,到了這個場景就該說這樣的話;不熟悉的認為這是作者賣弄,不說人話。

下一場是太子執意要去給正在進諫的老師和大臣們送溫暖,他表哥阻攔他說,你還嫌陛下疑你不夠麽,還嫌'幹預政事'的惡評不夠多麽?太子不聽。表哥又說,難道你還要再給齊王可乘之機嗎?你忘了三年前的事了?太子仍然不聽。這個爭執傳遞給觀眾好幾個有用信息:第一,太子的性格很倔,明知道不討父親喜歡,偏要做;第二:他接下來要做的事,在所有人眼裏,都是越權,是犯皇帝忌諱的。第三,他表哥顧逢恩是他的親人、摯友兼心腹。第四,齊王是太子的對手;第五,三年前,他的對手曾用一件事打擊過他。

所有這些是開篇必須要交代給觀眾的人物關係和處境。而且要在很短的一兩分鍾內完成,全靠鏡頭語言和對話。不能象寫小說那樣有敘述,所以用影視語言描寫清楚一件事,比用文字難的多。

接下來鏡頭轉到皇帝寢宮晏安宮,有個邊境來的加急軍報送到皇帝手裏,上麵插著三根雞毛。這東西學名羽檄或者羽書,俗稱雞毛信,毛越多表示越緊急。皇帝接過這雞毛信時,背景聲音剛好是眾大臣齊聲山呼“臣等請令齊王之藩,請為皇太子元服冠禮!”

這是個很好的鏡頭語言。表明邊關加急和太子加冠,聽起來毫不相幹的兩件事,內在是有直接的聯係。

皇帝打開看過,神情沒有一點異常。好象什麽都沒發生。此時黃門報太子來了,皇帝一幅我早知道他要來的口氣對盧尚書說,你的學生來了,你是在這裏看朕布子,還是先去看看你的學生啊?盧尚書此時有個特寫鏡頭,眼裏是悲痛,因為他苦心經營的諫議又被任性的太子給毀了。

這裏涉及到太子幹涉庶政,而且從前麵對話可以判斷出,這事太子以前幹過很多回了。太子作為國家第二把手,在加冠前,是不能做任何事的。加冠以後,他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幹涉庶政,這是曆朝曆代的慣例。一旦舉行了成人禮,就說明大家認同了他處理政務的能力,按規定,皇帝下一步就要給加冠後的太子開府,設置官署,也就是圍繞著太子,建立一個副朝廷。這對雙方都是很頭疼的事。對於皇帝,他必須親手建立起一個幹預他自己權力的朝廷,要讓太子學著從政,當足以頂替他的副手,可不這麽做,等太子接班時什麽都不懂,沒有早已熟知的班子人馬,光杆司令的皇帝一天也幹不下去。對於太子,明正言順給了你一個權力中心,你處理政務處理的太好了,惹皇帝忌憚,處理不好了,惹皇帝擔心,能力這麽差這天下怎麽放心交給你?太子怎麽做,都不能使君父滿意。曆史上多少太子,就是這麽被玩殘的。而這裏太子還沒加冠,所以怎麽著他都不應該出麵。幹涉庶政這個罪名,肯定是不冤他的。

可要是我,我也會象劇中太子那樣做。原因很簡單:與你有父子情深的老師帶領這麽一大幫清流前來為你爭利益,就憑這個,誰相信你不是背後那個指使者?其實按道理來講,盧世瑜所做的是他的職責,無論是誰到了該行禮的時候沒行禮,他都要說話。可惜任何人都不這麽想。那既然怎麽都會被認為是太子謀劃的,不如就出麵承認好了。

於是太子以皇帝的名義給老師和大臣們送手爐,並且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不自己發話"這是陛下給你們送的溫暖!"而是讓皇帝的貼身保鏢李重夔去說這句話。這裏字幕顯示出李重夔的官職:殿前司長宮都指揮使。這是宋代官名。包括前麵出場的皇帝貼身太監,職稱顯示是"內侍省都都知",這都是宋代官職的名稱,很嚴謹。這本小說在開篇時,有作者的聲明,故事是架空曆史的,名物、服飾、藝術、風俗一律從宋;典章、製度、禮儀一律從明初。

此時殿裏的皇帝聽到太子以自己的名義送手爐,特別給了個鏡頭:皇帝把自己手裏的手爐往旁邊一放,歎聲道:"到底是他的老師啊!",那個嫉妒。這個撇開手爐的動作加這句話,明顯地在說:"你老子也沒有手爐呢你咋不知道給我也送送溫暖呢?!"

上麵的匾文,出自《易經》 坤卦六三:含章可貞。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意思是含蓄地處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去從政,不居功、有美德而不顯耀,就有個好的結果。 

這麽一個鏡頭,就演出了皇帝吃盧世瑜的醋的意思。太子在和齊王爭奪他的父愛,他又何嚐不在和盧世瑜、和大舅子顧思林爭奪太子的認可?

另外在這幾句話之前,鏡頭無意掠過外閣的一幅屏風,那屏是宋代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稀世珍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就是作者'雪滿梁園'工作的地方。

殿帥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完,眾大臣撤了。但沒用,皇帝認定了是你背後指使的,不是也是,所以幹政這個罪你必須認了。但這個心裏活動他可沒說出口,他就是想看,太子和他有沒有這個默契。鏡頭一轉,轉到一直派尚宮女官盯著晏安宮的趙貴妃也就是齊王的娘那裏。趙貴妃一句話總結出當下情勢: “聖旨都不聽的人,太子一來就聽話了,陛下心裏會怎麽想。” 這句總結,對熟悉權力鬥爭的觀眾來說是多餘,拿觀眾當傻子,對更多看著玩兒的觀眾就不多餘了。電視劇必須要照顧到大多數。並且這個鏡頭是必須的,因為這是趙氏第一個亮象,必須要對觀眾交代她是怎樣的人。她對剛發生的局麵的總結,表明了她對政壇是一種什麽樣的見解和水平,還表達出她也是具有一定野心的,不是楊貴妃那樣的女人。

盧世瑜走了,太子的做戲還遠沒結束。皇帝認定盧世瑜是在做戲,後麵是太子給自己做的一個人情,他以為太子做完也走了。沒想到他非常“懂事”的跪在雪地裏請罪。這就使得皇帝比較滿意,這個兒子和他還真有默契。注意這個不動聲色的微笑。

太子這件事處理的非常好,當然,也準確地反映出了他的任性。首先明知道來為文臣撐場會背上幹政的嫌疑,太子為什麽還是義無反顧的來了呢?因為為人君者,不單是要講利益訴求,更要講道義,這樣才能聚攏人心,讓天下人為我所用。這一大幫子人為了你的事冒著大雪紛飛在跟你老爹硬剛,有可能因此背處分,甚至嚴重的可能還會自斷前程,如果你為了自己的個人安危而選擇心安理得的做縮頭烏龜,那以後還有誰敢為你出頭?所以太子選擇走到前台,這是對這些臣子的示恩,雖然自己免不了要受老爹的處分,但是更會贏得這幫大臣的感恩和忠心。其次他很懂得把握分寸。因為來進諫的大臣都是父親的臣子,不是他自己東宮的臣子,所以他一來,就宣布這些手爐和大氅都是皇帝賞賜的。這樣不但緩和了現場劍拔弩張的肅殺氣氛,還向皇帝賣了個好,為皇帝贏得了一個肯虛心納諫、恩恤大臣的好名聲。能恤下而不貪功,可見太子之賢。

然後齊王就出場了。拿著件大氅給太子送溫暖。寥寥幾個字,就讓太子怎麽做,都是錯。"是皇帝讓你穿的。你要不穿呢,就是抗旨;可如果它是我送給你的穿的呢,你穿了,在皇帝眼裏就是請罪不誠心。穿不穿,你自己看著辦。"然後翻個白眼一笑走了。

這真是個惡毒的局,稍微一分析,就知道太子大概率的選擇,是不能穿。因為假如真是皇帝送來的,用意也有兩個可能,一是他真的關心你,那你得接受,就是穿上;但另一種可能,是試探,是皇帝假意示好,就看你是不是真心實意地認錯了。如果是這個可能的話,那你一定不能穿否則就給試出來了你是假招子,苦肉計。更何況如果本來就不是皇帝送來的而是齊王,那就更不能穿了。所以太子馬上就給脫了。這部劇的好處就在這裏,沒有一句台詞是多餘的,也不用旁白,就這麽點話,就把齊王、太子、皇帝三者之間的勾心鬥角表現出來了。這種推測來試探去的心思,不是我過度解讀,是曆史上真實發生很多很多回的。皇帝的賜予你一定要推辭,這種謙遜的姿態要連續做N次,就是皇帝給,你辭謝不受,然後皇帝再給,你再辭,有的時候反複五六次,少也要三次,才能接受,並且很多時候,你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才能過皇帝的關,讓他放心。如果遇到嘉靖帝那種心眼多的聰明人,你就等著自求多福吧。做皇帝的,一定不能讓臣子,包括家人,一切人,看透他的真實意圖。

這裏介紹古人請罪的禮儀。劇中是簡化版,隻表現了素服、跣足。實際還有披發,就是要把發髻散開,還有避殿、減膳、茹素,以昭示深刻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敢貪圖享樂以為懲戒,方顯其誠。女子請罪的話還要加上一點:脫了簪珥,後麵趙貴妃請罪時會演示這個。

這裏鏡頭轉到趙妃處,齊王正在和她一起用膳。這裏給了趙妃一個特寫,她在精心地替兒子挑出魚刺。這個鏡頭語言,說明了齊王是在什麽樣的關愛下長大的,會有什麽樣的性格特點。同時,除刺這個舉動,也容易讓熟悉曆史的觀眾聯想到朱元璋對他的太子、後來夭折的朱標說過的話,"別怨我大開殺戒,我這是在替你去除紮你手的刺。"父母為孩子保駕護航不惜自己承擔罵名罪責的苦心,通過這個挑魚刺的鏡頭展示出來。

太子很聰明地沒入套,繼續跪著都快凍僵了。皇帝甩了一句"他不冷",因為他倆都知道,這戲得演下去,直到他們都等的那個人來投羅網。

皇帝為何不答應盧老師給太子加冠的請求?因為他有足夠的籌碼拒絕。文官集團手裏並沒有能逼迫皇帝答應給皇太子加冠的東西。皇帝並非真的不想給太子加冠,他是要把這個冠禮待價而沽,賣出最好的價錢,換來對自己最多的利益。那個最好的價錢是什麽?前麵雞毛信與話外音"請給太子加冠"重疊的鏡頭,給了暗示。皇帝的這點算計,太子自然也知道。在他快凍僵的時,終於等來了大買主,舅舅顧思林。

顧思林才是皇帝布子想要誘入彀中成擒的那隻獵物。而他也和皇帝一樣心知肚明,準備以自身作為交換條件,為身為皇太子的外甥爭取最大的利益。所以賦閑在家的他一直在等一個合適的出場機會、找一個合適的出場理由。

現在這個機會來了。外甥正在冰天雪地赤身裸體長跪不起,他做舅舅的於情於理都不能坐視不理,別人也無可指摘,見舅如見娘,爹不管,娘不在了,舅舅不管誰來管?理由也有了,就是一份關於目前長州戰事吃緊的軍報(羽檄),此刻正攥在武德侯手裏。到此,觀眾就明白了,為何一模一樣的羽檄一早送到皇帝手裏時,皇帝無動於衷。他等的是顧思林主動來,所以他收到的那份,完全沒用。

權謀之中非常講究時機的拿捏,所謂“謀定而後動”,動則力求一擊而中,否則貽患無窮。武德侯顧思林無疑也是精於此道之人。機會來了,理由有了,他毫不遲疑,在外袍內披掛整齊,準備入宮跟皇帝談一談。這裏服化道上有幾個小細節值得讚揚,顧思林著全副鎧甲,在手腕上戴了一幅綴滿金屬甲片的臂鞲(也就是護腕。著名的漢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臂鞲也屬此類,隻不過是織錦質地)。

他身上的鎧甲,似類似於劄甲,以甲片類似於秦漢時用於書寫記事的書劄(竹或木的簡牘薄片)而得名。鏡頭掃過時,給了他腰間的狻猊帶一個特寫,真棒。

有意思的是,他罩在鎧甲外麵的團領袍,居然用的是類似於宋明時代山紋甲的那種山字紋的暗花圖案,那是淡薄名利之人常用的紋。

最後說一下皇帝這家人的取名。他們是嚴格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順序來的,這個是照搬明代皇帝。所以劇中皇帝的名字裏有'鑒',含金,那麽下來一輩就是木。而這輩中的前三位,行為性格沒有一個與各自的名字相符的。老大定棠,取'棠棣之情'之意,而棠棣之情是指兄弟友愛的情誼,這對定棠真是個大諷刺;老三定權,天生的嫡子,最不必弄權的,性格也是最閑雲野鶴的,結果他被迫著成為權謀最高段位者;老五定楷,還沒出來,但書中他什麽樣已經知道了,陰鷙狠毒剛好是楷模的反麵;隻有老六定梁,名副其實,成為擎砥天下的棟梁。蘊含在四人名字中的微言大義,應該是作者梁園苦心孤旨有意為之吧。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BeagleDog 回複 悄悄話 劇評寫得太好了。沒看你的劇評時,就是看熱鬧。看了你的劇評,才看出些門道。多謝了。
風一樣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問晚妝好!在影壇看到清漪園分享你的評論,才知道你在博客古普了這麽多知識。
老實說開頭10幾集我是看得匆匆忙忙,這下後麵不敢囫圇吞棗了,一定要和你同步追:)
謝謝你。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太能分析了,沒讀你的文章隻追劇是走馬觀花啊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跟讀晚妝,比看電視劇有趣多了。我總是能和胖胖心往一處想,此劇看得太壓抑憋屈,虐心是形容此劇的關鍵詞。
dell_dell 回複 悄悄話 樓主要是經常分析分析就好了,一般人都是走馬觀花的看,這麽多細節被大家都錯過了,多可惜。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看了樓主的文章,現在正在看原著。正如樓主所言,原著用典及其多,並且很多都是比較偏僻的典故。有時候遇到不明之處,上網查尋一番,別有風味。

也看了幾集劇,差太多了。

謝謝樓主推薦。
Shelleyview 回複 悄悄話 沒看過原著,看了你的分析很受益。又細看了一遍頓悟的感覺。能分享下劇中的茶道嗎,日本的抹茶是否沿襲而來?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我若是梁園,要引博主為知己了,分析真真精彩!看了現在出來的幾集確實很享受,很重視細節,各個環節都很細致用心。唯一的擔心是,我是越看越壓抑,想想還有五十幾集虐心,有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跟下去。選羅晉演這個太子真是太對了,羅晉有種葳蕤的氣質,和這個角色特別貼。黃誌忠、王勁鬆、張誌堅、苗圃、郝蕾也都很精彩。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多謝關注。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實在沒時間追劇,就看你的文章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