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圓明園被焚毀前的十年(違約、修約、及鴉片貿易)

(2019-01-24 14:22:46) 下一個

圓明園於1860年秋季被英國軍隊焚毀。悲劇由一場極其愚蠢的人質外交引起。這個被稱做'巴夏禮事件'的人質外交的決策者鹹豐皇帝,是在十年前的1850年3月即位的,那時他才19歲。然而這位19歲的青年在見識與性格上堪比90歲的老翁,甚至比老翁還固執保守。他對外部世界極端地無知,徐廣縉煽起民眾的排外情緒使英國人不能入廣州城的成就,深深地打動了他。

在他即位的同月,英國人因徐廣縉違反條約而在天津給穆彰阿和耆英遞交了抗議書。這位年輕皇帝以屈服於英國人的罪名斥責和貶抑他父親所信任的這兩位滿州大員。此後他支持徐廣縉及其親密同僚廣東巡撫葉名琛堅決不同西方交往的政策。他下令上海、南京和天津當局把一切外事活動移交給廣州,亦即隻要有外國使節想同中國官員見麵,全打發他們到廣州找葉名琛碰釘子去。到1854年距離《南京條約》簽署已12年,英國使節一直連廣州的門都沒進去,這可是白紙黑字答應的好好的要賦予他們的權利。人都進不去,貨就更別提了。這12年英國對中國的出口每年依然隻有一百多萬英鎊,和鴉片戰爭之前沒什麽兩樣。英國人飽嚐被拖延耍弄拒絕的痛苦,這一口氣憋了12年,怎麽也要找個由頭再敲開你大門一次,先用和平手段爭取,不行的話也不排除訴諸武力。

英國人最過分的地方在於,非要死氣白咧讓人買你的東西。就象現在這位中國駐加拿大大使。"你加拿大要是敢不用華為的5G你等著!",風水輪流轉,終於迎來中國人彪悍威脅老外的時代了。你東西再好,我沒需求你也不能強買強賣吧。當初英國人被林則徐逼到海上,斷水斷糧地流浪,都沒能阻止他們非要進軍中國市場的熱情。接著的十幾年繼續碰釘子,為能進城做買賣命都不要了,十多年間死於廣東鄉勇團練之手的有數十人。麵對慘淡的出口額,英國人不反省自己的東西不合中國人的胃口,而把所有的原因歸結在市場不夠開放上。假如中國能開放更多的地區進口他們的產品,作為'世界工廠'的英國就能永久保持繁榮昌盛,世界老大的地位當仁不讓。所以1854年英國提出修改《南京條約》,把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作為首要條件,不僅上回那五個口岸保留,還新增了十個內地的城市,大部分在長江沿岸。

他們甚至還提出了結構性改革和監督中國履約的條款。這使得發生在1854年的那場交涉越發象今天這場貿易戰---同樣的要求,同樣的異想天開。無論是百年前的大清,還是現在這個政權,在可能會觸及到她的政治體製有所變動的時候,都是'不該改的堅決不改',最多挑一兩個城市搞特區,對其的管束鬆動靈活一點而已,如八十年代的深圳和清朝時的上海。上海由於租界人口膨脹走向自治純屬偶然,英國人竟然以為那個過程可以複製。他們要清政府改革集權體製以達到更多的地區象上海那樣自由發展經濟,不受皇權製度下小農經濟的擺布。為了不象上一次那樣被愚弄,他們提出了在北京派駐大使,以便於監督你履行條約的程度 -- 一旦發現你有什麽貓膩,可以立即向最高元首也就是皇帝麵對麵交涉,繞過那個難纏的廣州官府。長達12年的拒絕、敷衍、陽奉陰違,他們受夠了。

英國人提出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是很荒謬的,因為這個條約裏根本沒有到期修訂的條款。有這項條款的是中國和美國簽的《望廈條約》,還有和法國簽的《黃埔條約》。這兩個都簽於1844年,是美、法兩國借著英國打贏戰爭的東風,一股腦和嚇破膽的耆英簽下的。由於這兩國都是借英國的光,沒出一兵一卒,所以自然沒資格要求賠款,也沒資格要殖民地,所以這兩個條約又叫《中法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五口貿易章程》,僅僅圍繞著通商來製定,其中就有一條,"所有貿易及海麵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候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也就是規定了12年後可以“修約”,而英國的《南京條約》由於簽的早,忘了這一項了,到如今後悔萬分。不過英國人十分狡猾,竟然以《南京條約》裏片麵最惠國待遇,也就是你給別人的好處我也有一份的待遇,對清政府大言不慚地說,雖然我沒有修約的權利,可他們有,所以我也就自動有,現在剛好12年了,修約吧!為了更加理直氣壯,英國拉上了美、法兩國,一同提出這個請求,盡管這兩國的條約還沒到修的期限,還差兩年呢。

有必要多說幾句這個《望廈條約》,可以從中看出美國人對待中國人,從一開始就和其他列強不一樣。這個條約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帝國,和平,友好,通商條約》(Treaty of peace,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1844年7月3日,美國特使顧盛和兩廣總督耆英在澳門的望廈村簽訂,經美國國會通過後,美國總統約翰·泰勒於1845年1月17日批準。

這個條約最與眾不同的有兩點:第十八條的《文化條款》,“準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音,並幫辦文墨事件,並準其采買中國各項書籍”。也就是給予了美國人合法采購中國書籍,廢除禁止外國人學中國話的命令。另外第33條明文規定禁止販賣鴉片。違反這個規定的美國人受中國司法機關判處。這點上比起英國可是強太多了。中英南京條約雖然沒讓鴉片合法化,但也沒規定禁止英國人賣鴉片,而且那個條約規定不論英國人違反了哪條法律,都由英國領事自己裁決,不受中國司法的管轄;而美國人單單把走私鴉片這項提出來,隻要涉及鴉片的案子都由中國人自己處理,美國領事不準包庇。(原文“凡有擅自向別處不開關之港口私行貿易及走私漏稅,或攜帶鴉片及別項違禁貨物至中國者,聽中國地方官自行辦理治罪,合眾國官民均不得稍有袒護;若別國船隻冒合眾國旗號做不法貿易者,合眾國自應設法禁止。”)

由於美國在華傳教士長期堅持反對鴉片貿易,使得這項主張被寫進條約裏。

不知是不是長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令中國人一看見'鴉片'二字就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進而產生創傷心理,進而聯想到東亞病夫,進而感到無限的喪權辱國。其實鴉片遠沒有這麽多附加涵義。除了虔誠的天主教徒,19世紀時世界各國人民看待鴉片,和現在人看待阿士匹林(Aspirin)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感覺一樣,沒有任何好惡的聯想。說說鴉片在中英兩國的使用情況,所有資料出自Wiki:

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 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製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藥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

除了從印度(後來從中國)進口鴉片,英國醫學協會還設立獎章推動國產鴉片的培育。在1831-1895年間,英國國內鴉片消費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4%。在鴉片無害的假設下,英國國民將鴉片上癮的副作用,當作是解脫病痛的代價。此外,當時英國市場亦出售含鴉片成分的“嬰兒保靜劑”,為了減輕育兒的負擔,英國貧民窟的母親、保姆、甚至育嬰堂都樂意對孩子喂食。下流社會的妓女、酒鬼用鴉片鬼混、代替酒精;上流社會的貴族、學者用鴉片享樂、激發靈感;身為英國國王的喬治三世嗜食鴉片,導致瘋狂,即位的喬治四世同樣具有鴉片癮。

在維多利亞時代,幾乎每個英國人都在他們生命的某一段時期服用過鴉片,服食鴉片就像喝酒抽煙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想像當時鴉片在英倫三島的泛濫程度。

即使有因鴉片中毒致命的事例,當時英國也極少有醫生願意作證把死因歸於鴉片,因為這會牽涉到他的同行,或者會令鴉片藥製品的銷量減少。醫生和藥商支持對華鴉片貿易的言論,隻不過是他們在對本國同行包庇縱容的延伸。

中國的情況:清朝中葉,罌粟種植遍及全國。1729年雍正皇帝頒布《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下令禁止鴉片,為世上第一份對鴉片的禁令。此後多位皇帝皆有禁鴉片煙命令,但未嚴格執行。道光帝在任親王的時候就喜歡抽鴉片,其餘親王、郡王、公主、高級官員、高級文人都吸食鴉片。19世紀,英國為平衡對中貿易逆差,由印度進口鴉片至中國,除了國民健康問題外,清政府更在意進口鴉片造成的銀漏(作為貨幣的白銀流失至外國)問題,1839年6月道光帝頒布了《欽定嚴禁鴉片章程》39條。林則徐等在廣東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時,英國政府沒有強迫中國開放鴉片貿易,也就是說鴉片在英國是合法的,在中國依然是非法的,那麽隻要你賣就一定是走私,清政府依然緝私,隻是如果抓獲英國國籍的鴉片販子,要將其移交給英國領事處置。

鴉片在中國不合法,帶給了粵海關及水師官兵天文數字的財富,當然,全都落入自己的腰包。與當年賴昌星的華遠案一模一樣,政府官員和本應保家衛國的軍隊,不遺餘力地為走私商船護航。根據《番禺縣誌》記載,廣東水師一個副將,每年就可以走私鴉片4-5萬箱。以每箱500元計算,每年至少獲利2000萬銀元。當然這些錢不能獨吞,除了手下眾將要打賞,還要孝敬領導,也就是兩廣總督鄧廷楨。鄧廷楨每年從走私鴉片上得到的抽成,大約3.6萬兩白銀。這就是我們課本裏出現的協助林則徐禁煙、共同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正麵人物鄧廷楨。而林則徐對廣東官場上上下下的腐敗一清二楚,可他毫無辦法。有意思的是他對外國人那麽嚴厲,卻沒有處置一個廣東官場上的高官。官場的潛規則,他也是必須遵守的。這些都使得他和後來的中國人指責鴉片泛濫全是英國人造成的說法,顯得那麽無力。

鴉片不僅令廣東一省的官員發財致富,在全國範圍內也養活了大量的人口。到1860年以前,黃河和長江之間的土地上都布滿了罌粟田,廣大農民靠提煉、製作和銷售給醫館和鴉片館賺錢盈利,安居樂業。1845年英國駐印度的總督看到中國種植鴉片的增長勢頭,擔憂印度的產量早晚會落後於中國,到那時印度就沒有優勢了,於是決定向中國人學習種茶葉。1858年清政府將鴉片貿易合法化,歸屬於藥類,販賣和種植都不再違法。鴉片在中國的價格頓時一落千丈,人們不再需要走私,粵海關及水師官兵從此失去了飯碗,但清政府卻是鴉片合法化的最大贏家。僅上海一地,政府通過頒發經營許可證和征稅兩種辦法,每年的財政收入就達白銀五萬兩,這僅僅是鴉片煙館這一個行業對財政的貢獻。合法化以後中國迅速由鴉片進口國變為出口國,英國鴉片商人被迫離開中國,因為已經不再需要他們從印度進口鴉片給中國了。那個有遠見的印度總督挽救了印度的經濟--印度已經學會了種植茶葉並向全球出口,印度因此避免了由中國經濟轉型而帶來的損失。1882年起中國成為鴉片第一大出口國,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輸送著這類'阿片藥物',每年賺取大量外匯(西班牙銀元)。

但這樣的好日子沒能持續多久。1907年鴉片在中國又被禁了,自然也就不能再向別國出口。這一次是為了響應全球的禁煙運動。1906年9月,光緒皇帝發布上諭禁煙,在此之前英國政府開始立法禁止將鴉片使用於非醫療用途。1909年2月,萬國禁煙會在上海外灘匯中飯店召開,來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奧匈帝國、暹羅、波斯等13個國家的代表通過決議案,“實開國際協作禁煙之端”。1911年1月23日各國政府通過《海牙鴉片公約》,非醫療用途的熟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卡因,從此被禁止在各國間進行貿易。

最近川普接連不斷地指責中國對芬太尼管理不善 : "令人憤慨的是,有毒合成海洛因芬太尼正通過郵政係統從中國湧入美國","中國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的主要芬太尼供應地!"…中國網民戲稱這是21世紀的鴉片戰爭,隻不過雙方的角色掉了個。中國成為被指責的對象,而用來反擊的話語也和當初英國麵對林則徐指責時的辯解一模一樣:"你們國家自己不管好自己的毒品販子,關我什麽事!"。川普發出了當初林則徐麵對鴉片泛濫束手無策的哀歎,中國也嚐到了當初英國被罵為'邪惡地縱容毒品、處心積慮地毒害中國人'的委屈和冤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先要感謝博主的好文。 因為看到後麵的圓明園一篇所以吧前麵的幾篇也找出來看。

鴉片戰爭所處的時代是英國稱霸世界的時代; 也是清政府完全不了解西方的時代。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可惡;清政府不當的抵製可笑,並進而給中國自己造成巨大的損失。

弱了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負。 希望中國永遠不要再有這樣的時候。
HBW 回複 悄悄話 煙酒鴉片等毒品所帶來的產業鏈、利益鏈從來沒有人在公立的角度加以描述。同樣的毒品是否對華人傷害更大呢?同樣合法化的鴉片對英國和中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華人成癮比例更高才造成國家必須管製。看看煙民比例,就發現西方煙民比例少於國內煙民比例。
綠樹青山 回複 悄悄話 長知識。 謝謝。
小酒蟲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曆史教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