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年12月31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在皇帝授予他的上諭中,賦予了他如有必要,可采取軍事行動的職權。他們認為英國商人桀驁不馴,林則徐這次南行就是要駕馭和感化他們。如果形勢需要,他可以動用武力,但其實戰爭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君臣二人都認定, 避免危機的可靠辦法是靈活地兼用胡蘿卜和大棒,即“恩威並用”。正象林則徐對鴉片煙癮所作的分析那樣,這也有賴於有效運用心理學原理。正確地顯示一下清國無可比擬的道德力量,足可以懾服外夷。皇帝信服林則徐的威力,覺得他的確可利用心理手段發動一場道德勸戒從而禁絕鴉片。禁煙必將成功,林則徐對此也是毫不懷疑。他為人剛直不阿,作事堅決果斷,這易於使英國人懾服,正象易於使本國鴉片商畏懼一樣。戰爭從來沒有成為考慮的因素。
林則徐的手段異常霹靂。人還未到廣州,就遙控逮捕了十七名廣州犯法者和卷入鴉片販運的貪官。為了將毒品從這塊大地上永久根除,他甚至使用了連坐、鼓勵揭發檢舉、賦予由鄉紳組成的禁煙會隨意逮捕鄉民的權力。正如那位滿洲大將軍所預言,一時間無數公報私仇的冤案四起,隻要給你按上一個吸食鴉片的罪名便可就地正法,死的往往是與鄰居因為籬笆而起糾紛的人。對此林則徐亦早有預見,把國之利器交給不易控製之人是多麽危險,但他認為,為了治愈一種比那更危險的社會病症,這些是不可避免而必須忍受的流弊。這話聽著如此耳熟,正如今天常聽到的,為了某個更為崇高的集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代價。
令他沮喪的是,如此狂熱而充滿道德和正義的行動,卻不能感動上蒼。煙民數量並未顯著減少,而且隨著他的禁煙計劃在下一階段也就是打擊外國煙販碰了壁,他打擊本國煙民的行動也就馬上顯出敗相了。
他對外商下手的第一步是逮捕兩個中國人做人質。他威脅英國商人,到了他規定的日期還不交出鴉片,他將殺掉這兩個買辦。清律法裏沒有禁止給外商做代理的條文,從明代起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廣東沿海地區代理外國人做進出口的貿易。然而在林則徐眼裏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漢奸,他現在是欽差,有權先斬人,再定法律。人質外交在那時被開啟,綁架與自己同族的人用以威脅外國人,在中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最近幾年隨著國力加大,扣押的人質終於由本國人轉為外國人,轉勢可喜。
廣州的英商從未見過此等路數,最初以為林欽差在開玩笑,可期限到了那兩個中國人真的被斬首示眾,這三百多名英商才真正領教了欽差的剛正不阿。他們交出了一千多箱,但林則徐相信他們隻是象征性的應付差事,還有比這多十倍的毒品藏匿在英國商會的會館。後來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他派兵封鎖了會館使其斷絕對外聯係,並把這一切通知給在澳門的義律。
義律是軍人出身,缺乏外交官應有的耐心,更缺乏外交能力。得到消息後立即把林則徐的行為視為戰爭的挑釁。林欽差的所有作法在當時都是缺乏法律依據的。清政府雖然禁煙幾十年,但在她的大清律裏,卻沒有一條規定,外商不可以和中國進行鴉片貿易,道光皇帝隻給林則徐一道禁煙的上諭,忘了修訂法律。實際上鴉片貿易在全世界都是合法的,包括英國。英國人同樣深受鴉片毒害,東印度公司銷往英國的鴉片不比到中國的少,英國吸鴉片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中國的四倍,到處可見形銷骨立的吸毒者,而英國政府對此遠沒有清政府有作為,因為他們從中收取到了可觀的稅。英國在1868年才提出禁煙議題,二十世紀初才最終通過。所以這絕非教科書上灌輸的,邪惡的英國人為了打開中國大門,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卻還大量傾銷給中國,而他們自己一點不碰,也從反麵印證了鴉片在致使國人墮落國力衰退上,沒有那麽大的威力。英國吸毒者甚眾,政府也不管,但不妨礙她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有別的因素在激勵著這個國家自動進行著優勝劣汰,到處是發財的機會令英國人無法大麵積淪為'英國病夫'。
林則徐處決中國人質和包圍商館就更是無法可依,義律自然將欽差的行為看做是清國想打仗的前兆。於是他命令幾艘護衛艦駛向香港做戰爭準備,他自己從澳門出發返回廣州,解救被困為人質的三百多名本國商人。然而到了那裏他發現,雖然他有為數不多的護衛,但對於解救一籌莫展。那三百多英商堪稱砧上魚肉,而林大人就是那個刀俎。隻要他敢違背大人的意願一下,他就會看到一顆自己人的人頭,而遠在澳門的艦艇和軍隊鞭長莫及。此時林則徐向他承諾隻要得到他所需要的鴉片就將釋放英國人,義律才完全放心。1839年3月27日,義律讓所有英商將所存洋藥都交給他,謊稱女王陛下政府已經知道他們處於危機中,會賠償商人們的鴉片損失。(後來巴麥尊得知後對他大為光火)。英商高興至極,有本國政府賠償,他們甚至交出比存貨更多的鴉片共計20283箱,價值九百萬元。5月5日,林則徐開始虎門銷煙。同時他確信英商很誠實,解除了封鎖,並允許他們自願離開廣州。
林則徐因獲得成功而興高采烈。外夷則心膽俱喪,再次表示馴服。他把外夷順服的每個表現都上奏給皇帝。當林則徐坐在車蓋下監督銷煙戰場時,他注視著每個好奇的外國人。外國人脫一下帽子,沮喪地搖一搖頭,都被當作“心悅誠服”的無容置疑的證明。
鴉片雖燒掉,林則徐卻不想就此罷休。他趁勝追機,要求英商們下保證書--具結。保證再不販賣鴉片,否則予以正法。沒有一個英國人敢寫。他們害怕自己簽名的保證書,日後成為自己被冤殺的憑據。他們已經知道林則徐是怎麽隨便給本國人扣一個鴉片販子的罪名然後殺掉的。而義律反抗具結的理由和商人們不同,他向林則徐轉達了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的對外主張:英國人即使簽了具備中國法律效力的文件,若起糾紛仍要由本國政府來保護,不受外國專橫武斷的起訴。這其實就是治外法權。林則徐大為不滿,質問義律:"汝何以貴國之法加於天朝?!"義律堅持不具結,帶領這三百多名英商離開廣州,前往澳門避難。葡萄牙人在一開始不肯收留他們,架不住義律反複的懇求才勉強接納。林則徐得知英國人離開了廣州很不以為然。對他來說無論接下來發生什麽都是有利的。英商不再回來了,正好,本來就討厭夷人;他們回來,那就是還要與中國做生意,那就不得不簽署具結。他在廣州清閑了一段時間,每日吟詩寫字記日記。其中1839年7月12日的日記是:"忽晴忽雨。和珅筠製軍詩。聞尖沙嘴夷船水手有毆傷華民身死之事,擬委員往辦。"
他在寫這句話時,絲毫沒意識到這個'夷船水手有毆傷華民'的偶發事件,後來被稱做林維喜被殺案件,會影響整個中國的命運走向。
五天前一群英國水兵在尖沙嘴的一個小漁村裏酗酒,吵鬧聲引發與村民的衝突,群毆中一個叫林維喜的農民被打傷,第二天死亡。義律將那群水兵關押,打算把他們送回國接受英國法院的審問。這顯然不符合林則徐的意願。人死了必要有另一條命來償,這在中國天經地義。林則徐連珠炮一樣質問義律:"若殺人可不抵命,誰不效尤?倘此後英夷毆死英夷,或他國毆死英夷,抑或華民毆死英夷,試問義律將要凶手抵命耶?抑也可以不抵命?!"當他得知義律已經深入調查此事,還說不清誰是凶手時,鄙夷譏笑他道:"查訊多日,若尚不知誰為凶手,是木偶之不如,又何以為職官?"
在回顧這段曆史時我多次感覺到眼熟。百多年前中國政府官員的作風和現代的政府發言人一脈相承。後麵還將更眼熟。沿著自己的一根筋下去,隻要通了就是正確的,不屑也不願去了解對方的意圖和想法,然後順著自己的認知問出一係列令人無法回答的問題,並將對方的懵圈解讀為'在強大的正義下理屈辭窮,啞口無言'。義律調查清楚誰是凶手的過程很慢,因為每個涉嫌者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這超出了當時中國人包括林則徐的認知範圍。他不懂,也不屑去弄懂。從他有限的認知想下去,得出的結論自然是義律無能,'若尚不知誰為凶手,是木偶之不如',哪裏象他這麽有效率,雷厲風行,夾棍一上,誰是真凶幾分鍾搞定。現代國際公認的治外法權有幾種原則,屬地原則屬物原則等等,我認為中國政府該發明一種'屬嘴原則'--凡屬我的嘴炮射程之內者,雖遠必誅!
林則徐諷刺義律是木偶,義律仍然忍著火不告訴他誰是肇事者。義律要保護皇家海軍的現役士兵,他非常清楚把人交給中國會是怎樣的悲慘下場。
與當時西方人的觀念相反,中國法律是非常合乎人道的。預謀殺人犯處斬,殺人犯處絞,誤殺罪徒三千裏,自衛殺人者無罪。而同時代的英國,偷一個先令以上就處以死刑,但他們有陪審團製度,也允許犯人請律師,所以要定一個人的罪非常難。相比之下中國的法官是相當草率的。人到了清國公堂,一動大刑什麽沒有?
義律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的。1784年在香港附近,有艘停泊的英國商船,船上水手為慶祝本國的一個節日放禮炮,偶爾炸死一個旁觀的中國人。不能說炮手是故意的,但中國政府一定要捉拿罪犯懲處。在中國人看來,行為遠比動機重要。以命償命的原則根深蒂固,必須要用罪犯的生命抵償被害者受損害的靈魂,來恢複正義世界的道德平衡。因此,當這艘英國商船不能交出炮手時,清政府官員衝上船去隨便抓了一個,就地正法。後來類似的事件還發生了一起。1821年一艘美國商船上的一名意大利籍船員也被如此這般地'斬立決',因此到1830年以後,西方人決定不向中國地方當局交人,除非此人已經受到本國人民的審判,並明白無誤地證明他確已犯了殺人罪。
僵持令林則徐擔心。他從對方不肯交人中判斷出對方還未被馴服。為了讓英國人屈服,他於8月15日采取了進一步抵製商館的措施,切斷了對澳門的給養,同時向附近城市香山又增派兩千名軍隊。葡萄牙人很快屈服,命令英國人離開澳門; 8月24日,屋漏偏逢連夜雨,義律和他的同胞登船渡過海灣在香港附近海麵上拋錨。這時林則徐奏陳皇帝,他要對英夷趕盡殺絕。"毫無疑者,雖其船內糗糧不乏,而所嗜之肥濃燔炙,日久必缺於供。且洋麵不得淡水,此一端即足以製其命!"
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的節奏。狠到這個地步,也難怪別人加倍報複你。林則徐對待英國人的殘酷令人費解。他與英商並無絲毫個人恩怨,完全是為了大清國,才非要以這種不通情理的形象示人,若表現出絲毫的通融,都會被皇帝被國人指責成軟弱,進而懷疑他對國家的忠心,他多年積攢的'剛直不阿,道德典範'的口碑也將受損。從他開始,對外國人表現出毫無商量的餘地,成了檢驗政府官員是否愛國的工具。從這個角度上講,林則徐未必沒有'沽名賣直'的嫌疑。
為了不使英國人登陸獲得食物,林則徐重新招募水勇封鎖了沿海交通線。義律幹渴得急紅了眼。9月4日他率領一個小船隊來到九龍,告訴當地的清朝船隊管帶,如果三十分鍾內不提供食物,他將擊沉清船隊。時限一過,義律開炮,十幾艘清艦瞬間沉底。
對於黃賭毒,我覺得西方國家有一個普遍的認知挺好:必要之惡。就像抽煙,我們這裏也是做得太過份了,有點比抽煙本身還恐怖主義。
樓下這位網友真有意思,中共不在乎士兵性命,別國不敢和你玩命而已,可那一副與全世界為敵的德行,被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全麵排斥,全麵封鎖,國家幾十年貧困之極,物質極度匱乏,餓死幾千萬都沒人援救,也不看看自己百姓付出多大代價!你贏什麽了?有的蠢貨就欠讓共產黨統治!
英國學者相當委婉地說如今不同了,軍事解決不實際(當然沒說打不過中國)。
中國近代以來隻有在共黨下才有了極強的社會組織力,有效對抗外敵。在中國還具有外來軍事威脅的可能情況下,民主不會是社會首要問題,因為共黨可以很容易在有軍事威脅下要求社會轉入戰時體製而社會願意接受,南海東海和美軍駐韓問題都是提供了這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