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寫過一篇《我之節烈觀》,洋洋灑灑千把文字,不過就是想闡明一個觀點:婦女死了丈夫沒守寡,或者被陌生男子碰了胳膊沒斷臂,和國家振興或者國民奮發圖強,沒啥關係。假如我把他老人家這個觀點移植到花美男小鮮肉身上,說男人外表是陽剛還是娘泡,社會風尚是崇尚花美男還是糙爺們兒,和國家振興或者國民精氣神兒,沒啥關係,會不會被噴'無賴'?
鋪天蓋地的對'美男當道'的抨擊,新華社人民日報這類朝廷喉舌都參與痛批了,給人感覺好象中華大地已經被娘泡覆蓋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順便提一下魯迅寫《我之節烈觀》,就是1918年國將不國之時,社會輿論痛批婦女不再守貞潔才導致國將不國,鼓吹'女子節烈乃挽救社會之良藥',魯迅針對這個輿論寫的反駁文章。)現在這十幾年對男性陰柔風的推崇,其實不管橫著比還是縱著比,跟中國曆史上'美男當道'的時期比還是跟歐洲曆史上'美男當道'的時期比,差得還都太遠。現在這個終究也隻是亞文化,隻是小眾流行,並未成為中國人審美的主流。正常情況下一個社會是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彈性的,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種差異很大的觀念和審美,每個觀念都有平等的地位。你既然推崇女英雄,花木蘭,欣賞得了女人象男人一樣英姿颯爽(或者叫虎背熊腰),那你同樣就得接受男人象女人一樣貌美如花,弱不經風。別忘了花木蘭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安能辨我是雄雌',女的想要雄雌難辨,男的同樣想要,你不能隻滿足女的這個精神需求,或者隻有女的想當強者,幹傳統意義上男人的活就寬容,就是彰顯女權,反過來就打壓。
男的娘娘腔什麽都說明不了。歐洲曆史上有好幾次出現舉國推崇'娘泡'風的時代,那真是主流推崇,不是象現在這樣隻在幼齒中二女生中流行。路易十四及其後洛可可時代,男的高跟鞋蘭花指,噴香水,膚色蒼白,得流行病,捏著鼻子學女性說話,高樓一般的假發,貴婦們成群結隊豢養美少年,迷戀得忘乎所以,貴族大主教們以孌童為時尚,所有這些病態美,很是流行了一百多年,法國那時候弱麽?對外戰爭就沒輸過。包括路易十四本人就是個娘泡,高跟鞋、牌樓一樣的假發,都是這哥們發明的,因為這哥們才隻有一米五,卻總想鶴立雞群。哥們很自戀(娘泡標誌之一),自稱太陽王,鐵腕統治下的法國強盛到什麽樣兒的就不多說了。中國曆史上舉國推崇'娘泡'那次,魏晉時代,那些精致嬌媚到妖孽的魏晉名士們,弱麽?隨便提一兩個,王羲之,"飄如遊雲,麵如凝脂,眼如點漆",淝水之戰打敗五大三粗的北方胡人的謝玄及其北府兵,軍隊還沒上戰場先聞見一陣陣香味,包括每次異族入侵,中華大地上反抗得最劇烈,最慘烈,意誌力最頑強的,是江南的白麵書生。每次都是。不說南宋了,皇太極曾問過範文程,說你們漢人的武將投降起來甚是積極踴躍,怎麽反到是弱雞一樣的小白臉書生,寧可全家自殺拒不投降。江南一帶的男人個個唇紅齒白,皮膚細得和女孩兒有一拚,也是戲劇男扮女裝的發源地,可不論是保衛自己的發型(留發還是留頭?看似換個發型而已實際上是想從根兒上滅你的種族,江南人認識這一點最清醒,所以他們反抗得最劇烈),還是日本人來了保衛國土,那幾個大的會戰,相比中國其他地方,盛產那麽多糙漢子的地方,意誌力反正不弱。江南的讀書人是最能堅守自己的文化,不願被同化的人群,雖然長的很娘,也因此江南是被屠城屠的最狠的地方,有幾個城市比如揚州,反複被屠,誰來了都被屠幾遍。
想要男的外表不娘,喊口號是沒有用的,封殺更是徒勞。當一個國家進入階層固化,僵化,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殺人犯的後代永遠是殺人犯,你怎麽努力都出頭無望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男人自然就娘了。中國曆史上有兩次出現大規模'娘泡'時代,看臉時代,魏晉和明清,都是這個規律。魏晉的門閥,明清的社會意識形態僵化,科舉製本身的腐朽化,上升渠道被堵死,都會使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頹廢,轉而追求自己的貌美--這是唯一他能通過努力而改變的東西。這兩個時代都是典型的拚爹時代,也是目前中國的現狀。
同理想要中二女生不粉娘泡,呼籲是沒用的,封殺更是徒勞。現在電視台買片子的,各級審察部門審片子的,越來越多是女領導。原來搞三陪的搞公關的全是美女,現在都是美男。沒辦法,你電視劇拍了想要賣的出去,買你片子的人的口味你就必須滿足。女領導們喜歡看什麽,你必須滿足。我們現在進入的是'消費男色的時代'。還有個原因是資本的介入,可是歐美影視圈資本介入得更透徹更深,他們可沒出現這麽嚴重的花美男現象。除了他們的審片製度,影視產業的出品和購買製度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死氣沉沉的經濟狀況也是促成美男當道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民營經濟幾乎破產,而歐美絕大部分靠活躍的民營經濟創造產值和增加就業。中國隻有那麽幾個大國企,經濟嚴重依賴房地產,除了房子能讓人大把掏錢,另一個大概就是粉絲了。所以現在叫'粉絲經濟',粉絲對其愛豆的狂熱支持,不計代價的投入,愛豆的電影去鎖場,再爛你電影院也得放了,愛豆推薦的小商品不計代價地去買,堆積如山的買,粉絲經濟占GDP比例越來越高,我要是身居廟堂之人,我也樂意看見各種數據呈現花團錦簇的繁榮景象。比起'佛係'的日本年輕人,我寧願要中國和韓國的這種'腦殘'式的偶像崇拜現象,至少有活著的氣息。到了佛係的地步,年紀輕輕連性欲都沒了,什麽什麽欲望追求都沒有,掙多少錢無所謂,不跳槽,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那才真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其實中國90後已經出現佛係現象了。到了一定程度隻怕那些家長們又要懷念當初他們追星時的精神麵貌了。
每到經濟危機的時候,就是文娛大放異彩的時候,連街上的汽車都更花俏,卡通化起來。美國好萊塢和百老會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是二九年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什麽現在娛樂至死,電視劇這麽腦殘,娛樂進入反智時代,經濟沒有起色造成人們絕望心理是根本的原因。多少粉絲的家長看不慣自己孩子追星,不懂事,不知道父母的艱辛,大帽子使勁給人扣,可你要是處在她那個位置,你可能追的更瘋狂。這個女孩子身邊沒有一個看的見的榜樣,包括自己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是辛辛苦苦一輩子翻不了身的社會底層,你讓她懂事,把精力用在學習上,靠自己的勤奮擺脫世代貧窮的命運,她能接受多少?你勤奮了一輩子,你擺脫了麽?你讓我上進,你不也是一有時間就守著電視或者網絡小說,沒完沒了地看一個中年大媽被十個高富帥追得海枯石爛的YY故事麽。追星追的最狠的地方是三線城市以下直至農村,為什麽。父母越是loser的孩子越容易沉淪,為什麽。
小女生們拿著父母省吃儉用的錢揮霍,奉獻給她的愛豆,熱淚盈眶地守在愛豆出沒的地方,懷著賣身葬父的熱忱來朝覲偶像,你問她為何看不到父母的苦,別人的眼中就看到她的苦了麽?她的確不心疼她的父母,因為父母首先不心疼她。這個被斥責,被大人各種不認同包圍的小女生,也就這幾年可以做夢了,可以瘋狂了,可以不懂事了,再過幾年她就要不可避免地成為你,成為麵朝黃土背朝天,被壓在最底層的女人,哪怕她學習再好,她畢業後沒有工作。除了想辦法把自己弄漂亮點,她沒有別的出路。這種願意做夢的年齡再回不來了,少女期的審美會迅速被殘忍的現實擊碎,一遍一遍地聽成年人“長得帥不可以當飯吃”這種教誨,她們會迅速變的比誰都實際,在成年之後縱容枕邊人胖得像懷孕,而她當初的審美是那麽的高,那麽喜歡美男。告別幻想之後的人生,每一種東西的權重都超過了對容貌的要求。
我曾有幸目睹過一次吳亦凡和粉絲的見麵場景,十年前了,很偶然的碰見。吳亦凡出場,那個尖叫振的我雙耳發麻。吳亦凡大概一共就說了三句話。"我第一次失戀是在5歲",尖叫,熱淚盈眶;"5歲以後再沒有失戀了",尖叫,熱淚盈眶;後麵還說什麽已經忘了,也聽不見,反正是尖叫,熱淚盈眶。我當時覺得,一個人一生中能有過這樣的沉醉,這樣的熱忱,曾有過這樣的心理體驗,也不枉然了。你能說她們這種聖徒朝拜,和她們父母湧向天安門朝拜太祖,激動得差點踩死人相比,後者就比前者更高尚?Michael Jackson 鼎盛時期每場演唱會都有粉絲暈倒,還不止一個,這位其實也挺娘的,不論嗓音舞姿;披頭士到美國訪問演出,連用過的枕頭都被粉絲撕成一條條的收藏,沒搶著破布條的痛哭流涕如喪拷妣。人不輕狂枉少年,一貫理智冷眼旁觀的人生,從少年開始就禿頂,未必就那麽值得讚揚。
想要家裏的少年少女不那麽狂熱追星,還是得跟他搞好關係。他若擁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親密關係,他操縱的了的關係,他不會這麽狂熱地陷入虛幻裏。現實中他什麽都掌控不了,吃飯穿衣都是家長安排好的,然後家長還要反過來斥責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什麽都是家長包辦代替的,然後家長反過來抱怨這孩子給溺愛壞了。家長把什麽都奪去了,包括語話權,少年少女什麽都沒有,包括申辯權,他不往遊戲,愛豆上找替代性滿足,他還能怎樣呢。他們這種對偶像的崇拜看似虔誠,實際特別功利,特別自私。當這個愛豆做了粉絲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時,他們翻臉比翻書都快,鹿晗前一陣就遭遇了一回,已經不是第一回了。前一刻還把你捧上天,下一刻聽說你交女朋友了,而且竟然還公開承認了,那個罵,那個發泄啊。"你交了也就交了,你為什麽還公開出來傷我的心!",鹿晗辯解說這是我的私事,粉絲不要幹涉我太多,他之前就已經如此這般求過粉絲很多次了,希望粉絲給他留點空間,別打個噴涕都關注他三天,粉絲不幹:"我為你花錢了呀!你是我花錢捧起來的呀,你就得為我服務!你就隻能展示我想要看你的樣子!"這些花樣美男們,也不過是他們粉絲手裏的用具,用來滿足粉絲在現實中缺失的操縱他人的感覺,在承載了太多來自各方麵的謾罵,垢病的同時,還要象個拉線木偶一樣,被他們的粉絲牽一牽動一動,稍有不從,立即拋棄。
都是被韓國給帶壞了。
中國隻要結婚生子,延續後代,其他概不重要。
女性悲慘了。
戰爭,天災人禍,誰保護婦孺。
南京大屠殺就是一例。軍人們脫了軍裝混在百姓裏爭相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