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可堪回首(八)

(2016-07-14 13:47:43) 下一個

魏國的建立脫胎於十六國之一的代國。從老代王拓跋力微直到今上,國祚已近百年,政權實施的卻始終是拓跋部落聯盟酋長製度。新遷的都城四方四維,每一方麵設置一人,以擬八座,稱之為八部大夫。皇城內也設尚書省,聽起來是漢製,其實大不然。那尚書省最高長官尚書八座,就是這八大臣,全部是拓跋部落貴族,參議國政。貴族酋長們手握大權威武豪邁,所要捍衛的,也不過是拓跋部落代代奉行的兄終弟及聯合執政的法則,所謂上陣親兄弟。為此男女各種混亂的的結合,兄納弟媳甚至兄弟共妻之事,都算不得什麽了。生出孩子來就行了,哪有那麽多講究。世祖入中原,此項被漢人斥之為陋習的婚俗終於遇到了挑戰。無論中原習俗還是世祖個人私願,父子相傳,父死子繼才是眾望所歸。然而要實現財富父子相傳,首要一個就是“明人倫”:至少,你要知道孩子是誰的,誰是你的兒子。僅為確保父子相承這一項,世祖便與酋長們爭執不休,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引發了一場意料之外的暴亂,世祖遇害龍馭賓天,春秋三十有九。落後文明征服先進文明,缺少文化沉澱已很自卑,麵對的還是人口百倍於你的泱泱大族。要漢人屈服於你的武力而默認你亂倫行徑麽?眼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丫頭,都能瞬間被激化為凶悍的刺蝟。文明衝突所造成的劍拔弩張和破壞力,不比硝煙彌漫兩軍對壘來的小。何況,這的確不是什麽體麵行徑,飽受漢人的恥笑鄙夷,何必不趁此禁絕,移風易俗呢。

隻是,如此一點點改下去,任由漢文明一點點蠶食鯨吞,以後…以後自己這個民族,還會存在麽?這是鮮卑拓跋氏的政權,大魏境內隻有鮮卑人才是國人,其他民族,包括這個創建了燦爛文明的華夏大族,都是下等人。自己是大魏國主,坐江山依靠的是鮮卑貴族的雄厚武力,那是他的根基,不可動搖。他又看了一眼絕世而獨立的杜美人,寂寞的身影隱藏著倔強的對立情緒。他仿佛看到了她背後站著的千百萬漢人。近幾年他對待漢人日趨嚴酷,三年前更是幾家名門望族一鍋端,連根拔起。也是時候安撫了。先試試吧。在小範圍內遵從一下孔孟之道,以此為契機收拾一下這些年失去的漢人民心,又可借此試探一下本族人的反應。畢竟,沒有文治隻靠武功,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太子站起身走到杜美人麵前,廣袖揚展深深一揖,麵帶謙和笑容,道:“適才寡人粗莽無狀,狂悖驕恣,還望夫人見諒。夫人徽柔懿恭,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就請夫人代寡人草詔,絕同姓之娶,禁逆緣之婚,教民以倫理,使民仁順。”

杜至柔驚訝無比,睜大眼睛盯著太子,愕然道:“此國家大事,妾一個婦人做的了什麽?中書省敢是關門了不成?”

太子聞言臉色微紅麵帶羞愧,杜至柔想了想,也黯然失色。

數年前太子興起的一場國史大案,中書省及秘書監一百三十餘人掉了腦袋,此百十餘人皆為漢儒清流雅士,飽讀詩書。中書省頓時為之一空,至今修書解經都找不到合適的人。亂世中苟活的讀書人如滄海遺珠,錯過便再無緣複得。此一場殺戮寒了天下名門秀士的心,此後無論朝廷如何待之以禮諭誘之以高官顯爵,仍不見多少漢人再願意為你入仕。依靠鮮卑人自己麽?他們連文字都沒有。三年裏好不容易援引了幾個樸純無能之人,寫出的文書詔令常令人發笑。太子因此時常要親自出馬,充刀筆隸,執轡開弓的手,無奈幹起了舞文弄墨的勾當。

杜至柔遲疑良久,搖頭回絕道:“殿下還是另請高明吧,妾樸陋才疏,從未寫過官樣文章,實在難堪大任。”

太子溫和笑道:“娘子不必推辭,隻管寫來就是了。隻要把意思表達清楚,不拘什麽格式,駢四儷六的反到矯飾。”說到這裏他更加溫柔,笑容裏透出若有若無的一絲孩子氣。“你剛才頂撞我的大論,就是一篇很好的奏疏。寫下來就好。”

杜至柔無奈坐於幾案旁潤筆研墨,思考再三,反複塗改,方寫出一份文字來。

“朕聞淳風行於上古,禮化用乎近葉。是以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絕同姓之娶。斯皆教隨時設,政因事改者也。皇運初基,中原未混,撥亂經綸,日不暇給,古風遺樸,未遑厘改,後遂因循,迄茲莫變。自今悉禁絕之。又娶妻買妾,有納母氏之族,雖曰異宗,猶為混雜。自今以後,悉不得娶母同姓,以為妻妾。其已定未成者,即令改聘。有犯以不道論。”

忐忑不安拿與太子過目,太子連連稱讚:“ 好。寫的好。每個字都是一樣大小。”杜至柔恨得直咬牙,太子又拿過筆,在中間加上了“朕屬百年之期,當後仁之政,思易質舊,式昭惟新。”一句。

寫完後放下筆,目光渙散地盯著案上硯台筆洗發呆。過了好一會兒,唇邊浮現出一個慚愧的苦笑。“崔司徒,可惜了。”

崔浩,字伯淵。出身清河崔氏,漢族門閥士族第一大姓氏,幼年即以神童馳名,其智謀無人能及。三十年間,伴隨這個國家從一個草原的原始部落崛起到強大的中原帝國,他的功勳在朝中無與倫比。“魏”這個國號是他擬定的,四方蠻夷是用他的計謀策略征服的,未及弱冠,他的才略便蜚聲遠揚,吸引著太祖把他從東海邊抓來,逼他共謀大業。他的才華孤標傲世,注定讓他成為孤獨的君子。有人崇拜他,沒人喜歡他,除了同樣孤獨的太祖皇帝拓跋珪。這個戎馬倥傯的帝國締造者閑來就喜看他在紙上多情揮灑。隻是皇帝雖尚處盛年,卻因長期服用寒食散而性情日趨暴虐。弟弟們的虎視眈眈更折磨的他寢食難安。為驅除斧聲燭影他近乎發瘋,甚至大臣走路有些怪異就拉出去砍了。一時左右皆逃逸,群臣唯恐避之不及。獨崔浩留在深宮堅持侍奉,有時徹夜不歸。每當這時,老皇帝就露出一絲罕見的溫情,賜給這個特立獨行的年輕人一碗熱粥。今上以十六歲衝齡踐祚,對這位天下奇才的倚重近乎於依賴,就連在後宮看見一隻兔子,都要“問計於崔浩”,兔子主何意。他的博學和口才曾吸引今上通宵達旦聽他滔滔不絕,之後禦賜縹酒十觚,水精戎鹽一兩,寓意聽君之言猶如尋味於鹽酒。於是在今上為固疾所困深慮江山難以父子相承時,自然還是崔浩獻計,一錘定音,將未滿十二的皇長子太平王燾,推上了儲君位。

今上自即位起便服上了寒食散,藥發時屢見災異,彌年不愈。深恐一旦不諱,諸子尚處稚齡,江山何人能繼。彼時拓跋宗室貴族磨拳擦掌,隻能皇帝咽氣,按照鮮卑舊例,兄終弟及,榮登大寶。沒有運行成熟的繼承機製,每一次的政權交接,都是一場血光之災。他自己也深受其害,兄弟相殘中僥幸取勝,殺掉了一個弟弟,登上這血腥鑄成的寶座。他拖著病體叩開謀士的門,請他想個辦法,能把皇位平穩傳到兒子手裏。中原地區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以及相應的宗法製度,在外化胡人那裏還聞所未聞,崔浩將漢晉以來已發展成熟的皇儲培養機製寫成奏疏,呈到天子麵前。

“及早確定儲君人選,立子以長,不要再按照以前草原上的習俗,等他們成人後再擇選,那樣太容易引發動亂。待儲君確定,安排陛下最信任的賢能人士加以輔導,並使其監國撫軍,總理萬機,出統戎政,大權在握,六柄在手。則陛下可以優遊無為,頤神養壽。萬歲之後,國有成主,民有所歸,奸宄息望,旁無覬覦,天下平穩過渡於新君。燾長且賢,明睿溫和,天命所歸也。”

龐大的東宮機製應聲而建。拓跋燾小小的身板拖著繁瑣累贅的九章袞冕,玄衣纁裳,端坐在金鑾殿上,正殿臨朝,為國副主。包括崔浩在內的六位國之肱股大臣坐於東西兩廂,輔弼儲貳。今上從此避居西宮,偶爾,會在兒子朝會時隱身窺之,聽其決斷。太子的明睿果敢大度令他這個做父親的欽佩折服,為之驕傲。以後果真如崔浩所言,優遊無為,頤神養壽,雖然還未到而立之年。有時群臣對太子的政令疑惑不決,找到他做最後決斷,天子一指東宮方向:“此非我所知,讓你們的國主決定去罷。”

自太子臨朝監國以來,對外用兵七次,每一次,都因采用崔浩的韜略而製勝。太子盛讚他為“常勝之家”,將他的官位拔擢到漢人可達到的極致,司徒。他皮膚白皙,麵容秀美,太子嚐在軍中示眾將領曰,不要小看這個纖弱的文士,他胸中藏有百萬甲兵。誰能想到,擁立儲副,常勝之家的天下第一謀略奇才,風度翩翩的儒雅君子,卻因修撰拓跋鮮卑國史,而慘遭滅族,命喪黃泉。對他來說修史的意義早已超出了曆史本身。它涉及華夏正統文明血脈的繼承和維係。在五胡亂華後的斷壁殘垣上,重整那已被攪得支離破碎的人倫秩序和禮法規範。他秉筆直書針砭時弊,將拓跋鮮卑過往種種記錄於冊,篆刻在帝國首都平城東郊的交通要道上。一座座宏偉的碑林列於道旁任人評說,鮮卑人被那些聞所未聞的祖先秘事震驚,指點笑罵,熱議紛紛。十六歲的太子血氣方剛,為石頭上那些驚世駭俗醜陋不堪的家史而羞愧,而暴怒,而瘋狂。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肩負著理想的儒士,不過是耗費了畢生的心血,為清河崔氏換取一場滅門之災,連帶著他的同僚部下一百三十餘位漢族文官,連帶著被他推崇,聯為姻親的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這些承載漢文明的高門望族,都跟著連坐滅族,掃滅殆盡。

“崔司徒,可惜了。”

幾百人的鮮血凝結成了厚厚的血痂,曾經刻骨銘心的仇恨隨著歲月流逝漸漸被世人淡忘。弱之肉,強之食。飽餐一頓的豺狼偶爾也會想起弱者曾給予他的輔助,對他這個國家的貢獻,進而感傷。羊群中僥幸存活下來的幸存者,被血腥殺戮震懾的有如驚弓之鳥,苟且偷生已屬萬幸,不期然得到強食者一句包含著惋惜的醒悟,欣慰無比,感激涕零。於是湧現出更多更順從的弱者,前仆後繼,周而複始,為成王敗寇源源不斷地添加著新鮮的佐證。

***************

注:為情節的需要,文中出現的曆史事件的先後順序有所更改。國史案崔浩滅族是後來的事。附上拓跋燾要崔浩修國史的詔書。比較標準的駢體文。對仗工整,有一定文采。在北魏的詔書裏算數一數二的。

昔皇祚之興,世隆北土,積德累仁,多曆年載,澤流蒼生,義聞四海。我太祖道武皇帝,協順天人,以征不服,應期撥亂,奄有區夏。太宗承統,光隆前緒,厘正刑典,大業惟新。然荒域之外,猶未賓服。此祖宗之遺誌,而貽功於後也。朕以眇身,獲奉宗廟,戰戰兢兢,如臨淵海,懼不能負荷至重,繼名丕烈。故即位之初,不遑寧處,揚威朔裔,掃定赫連。逮於神搇,始命史職注集前功,以成一代之典。自爾已來,戎旗仍舉,秦隴克定,徐兗無塵,平逋寇於龍川,討孽豎於涼域。豈朕一人獲濟於此,賴宗廟之靈,群公卿士宣力之效也。而史闕其職,篇籍不著,每懼斯事之墜焉。公德冠朝列,言為世範,小大之任,望君存之。命公留台,綜理史務,述成此書,務眾實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