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夏族傳統服飾簡介(五)魏晉名士篇

(2016-05-02 12:15:58) 下一個

上一篇提到的楊子華《北齊校書圖》是宋代摹本。原畫宋代就已失傳。婁叡墓二百多平方米的壁畫,據推測也是楊子華畫的。北齊大畫家楊子華,高湛的座上賓。高湛朝官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 北齊皇帝的性格,個頂個的凶猛,倒很知道附庸風雅重視知識分子。國家出錢養了好幾個大畫家,還養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沒事就聚在一起,開個學術會啥的。“有齊自霸圖雲啟,廣延髦俊,開四門以納之,舉八紘以掩之,鄴京之下,煙霏霧集,河間邢子才、巨鹿魏伯起、範陽盧元明…” 後麵跟了一群才子。

楊子華《北齊校書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乾和等11人,借邢子才、魏收的家藏古籍,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多麽注重文化事業的發展。這幅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的景象。

近距離觀賞一下清涼大叔們的銷魂吊帶裝。

背衝著觀眾這位肩上還披著層透明紗,正揪著另一位賴皮大叔的衣帶,不讓他走。該大叔欲逃酒,酒杯也打翻了,青衣小僮正為其著靴,好讓他逃跑。大叔一臉抵賴壞笑。

北齊的文化人當真繼承了魏晉風骨。魏晉名士被公認為最倜儻瀟灑的,出現了很多袒胸露懷的半裸男人,更特殊的是出現了透視裝。比如傳顧愷之作品《洛神賦圖》,畫裏的曹植露出一片胸,獨坐壺門榻。更不要提竹林七賢了。嗑藥嗑過了火,全都半裸出鏡。

阮籍的大肚腩。嵇康勾人魂魄的乳溝。

風流名士“散發裸身之飲”,褒衣博帶、袒胸露臂、被發跣足,不拘禮法。真空上陣,透視披巾加吊帶式白裙,領時尚之先河。

魏晉名士陶淵明。與上麵那幾位校書郎有異曲同工之處。

《柳蔭高士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要想看魏晉風骨,隻需一部82年上影廠拍的電影《筆中情》就夠了。此片實在太過美輪美奐,隨便截個圖就是一幅絕妙的設色絹畫。所有道具背景服飾複原的無邂可擊。

男主趙旭之的名字是三個大書法家的排列組合。趙孟頫、張旭、王羲之。其醉臥袒坐的姿態,和上麵那幾位名士象不象。趴著仰著靠著,反正就是不好好坐著。

女主仿《女史箴圖》的漆奩和鏡台:

女主家裏的樂隊:(唐坐部伎前形)樂師的帽子悲劇了。太象喇嘛。電影製作中的一個小遺憾。

佩蘭祓禊,曲水流觴。上巳時節,春風和煦,豔陽高照。彼時會稽內史王右軍邀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圍坐蘭溪之畔。但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周崇山峻嶺,耳聞微瀾輕風。羽觴隨波,景美酒醇,佳作頻出。右軍微醉乘興,提筆暢意揮毫,蠶繭紙上一氣嗬成書法精品《蘭亭集序》。

羽扇與便麵

冠冕堂皇逍遙巾。重點八卦一下男士們的冠。衣冠大國不是隨便叫的。一位守禮的君子,任何時候都要衣冠整齊。古人頭上的各種帽子很值得拿出來曬曬。這電影不知怎麽回事好幾位86版西遊記的演員。齊家三姐妹的父親是西遊記裏的金池長老。這裏官居太尉。在家帶一頂三梁緇布冠。緇布冠,文儒者之服也。前高7寸,後高3寸,長8寸。

梁冠是古代上層男士最基本的冠。那幾個豎道道就是梁。有幾根梁是你身份的象征。因為頭冠有著標識等級的作用,眼神不好沒關係,不用看清楚你是誰(是誰都不重要),隻看你有幾根梁,就知道該給你行什麽禮。“是以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勢位,使人定其心,而各著其目。”梁冠有很多種。通天冠、遠遊冠、高山冠、進賢冠都屬於這一族。

男一號白龍馬。官職不清,電影裏沒提,隻說他勉為其難地當了官,就為娶到齊家大小姐。求親時帶的是三梁進賢冠,看來官不小。

男一號的弟弟。一梁進賢冠:

進賢冠,《後漢書》記載形狀是前高後低,為“文儒者”之服,意思就是文官的服飾。後世官員的梁冠用的多是進賢冠。“進賢”一名,據說是因為文吏儒士有向上薦引能人賢士的責任,因此得名,一直用至明朝滅亡。進賢冠的樣子各朝代變了不少。不過無論怎麽變,梁作為精髓都不會變。最早的漢代進賢冠:(老版三國劇照)

明代進賢冠

接著放電影。男二唐僧是男一白龍馬的師傅。禦弟哥哥戴一頂親王遠遊冠。

《晉書·輿服誌》:“遠遊冠,傅玄雲秦冠也。似通天而前無山述,有展筩橫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後、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 男二在本劇是公主之子,皇親國戚,所以要帶遠遊冠。就是小一號的通天冠。通天冠是帝王專用。

帶遠遊冠的曹植:

齊家二小姐扮男裝時戴的小冠。很標準,坡形的。

太尉府的擺設和平頭奴子。道具仿的很逼真。這電影83年在歐洲放的時候,老外驚的目瞪口呆。1600多年前的中國人活的就這麽精致啦?

平巾幘。沒有官爵的老百姓不能帶冠,隻有頭巾,就是幘。

順便八卦另外幾種冠。老三國仿真版。

獬豸冠: 法官禦史戴的。因為獬豸神羊,能別曲直。

虎賁冠。武官帶的。《後漢書·輿服誌下》“(武冠)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雲。” 鶡性好鬥,至死不卻,武士冠插鶡毛,以示英勇。

轉回頭再細細觀看北齊校書郎們的炫雅品位。隻這一位大叔麵前,就擺了四色果品外加一琴一硯一投壺。有吃的有玩的有享受的,物質和精神兩手都過硬。先看硯台。此大叔麵前正中擺放著一個圓形好幾個爪的玩意,烏龜一樣的,那是“辟雍硯”的前身。

右上是北齊製造的青釉多足硯。高7.2厘米 口徑15.5厘米,安陽縣安豐鄉北李村賈進墓出土。右下是南朝製造的褐釉多足硯。高7.1厘米,口徑19.5厘米,底經25厘米。

此硯到了隋唐又長出了好多足,被正式命名為辟雍硯。辟雍是古代天子講學的地方。《禮製•王製》記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類宮”。東漢蔡邕的《明堂丹令論》中解釋為:“取其四麵環水,園如壁。後世遂名壁雍”。南北朝時模仿辟雍形狀設計出一種多足硯。魏晉時期製瓷業的迅速發展,陶瓷硯台大量湧現,其中以一種造型為帶足圓盤的瓷硯最為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圓盤硯,南北朝變化為五足到十足不等,到了隋唐時期,發展出了圓形多足的辟雍硯。

左為57年河南陝縣出土的唐代辟雍硯。白瓷無釉,以便於研磨,周圍是一圈存儲墨汁的凹槽。硯底由21個獸蹄組成鏤空圈。右圖是電視劇《貞觀之治》裏出現的仿製道具。仿的很逼真。

再看投壺。“香歇環沉無限猜,春陰濃淡畫簾開。有時盤馬看猶懶,盡日投壺笑未回。”

右邊的是畫於明代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憲宗,就是那個著名姐弟戀的男一號。說是母子戀也不過分。正在玩投壺。

投壺最早是一種酒令,春秋戰國時非常流行,《禮記》裏記載了專門的投壺之禮,非常繁瑣,悠閑,緩慢。投壺之前賓主之間要反複謙讓三次才能開始比賽。參加投壺的賓主與侍從,均要嚴謹守禮,“毋憮、毋敖、毋背立、毋踰言”,不可態度傲慢、不得背立、不準談論他事,否則都要受罰,觀眾也需溫文爾雅,不可大聲喧嘩。到魏晉時投壺已不再是酒令了,變成可以隨時玩的競賽性遊戲。 玩法和春秋時一樣。射箭比賽的變種,為了減少攻擊性和場地限製,用拓木、棘木或竹製為矢,玩者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朝特製的銅、鐵、陶或瓷壺中投矢,壺中放有一些豆子,以防箭矢投入後反彈而出。按各人投中次數計勝負。

後來這個遊戲被男人們引入閨閣,鼓勵妻妾們玩。上麵那首詩就是宋代的錢惟演寫的,專為描寫閨中投壺之樂。某些成功人士妻妾過多,晚上不知到誰房裏睡覺才不得罪人。於是引入投壺機製,競爭上崗。一群大老婆小老婆白天猛鬥,誰贏了誰獲得被臨幸資格,把陪侍老公當做獎賞來激起她們競賽的興趣。公平公正公道,誰都說不出個異議來。《晉書》裏曾提到那個大富豪石崇就幹過這事,結果他家的美女們搶來壺後天天捧著一堆箭矢練習,最後一名家伎練成了隔著屏風投壺百發百中的絕技,名聲大振。

投壺到宋明兩代被推廣到了日本和朝鮮。日本的東大寺正倉院禦物院中,還藏著宋代投壺的壺和箭。日本後來把箭變成了扇,投壺變成了“投扇”,就是“投扇興”(とうせんきょう),前兩年還比賽過。

最後八幾個《北齊校書圖》裏的南北朝時期家具。後麵MM手裏抱的是懶幾。前麵抱的是隱囊(別怪我想歪了!)

懶幾,又叫懶架,憑幾,挾軾,憑軾,還可以叫夾膝,憑幾,隱幾,伏幾。都一回事。幾麵平直,下置二足,盤坐於榻上或席上時,可以放置身前憑靠憩息,或置於身側隨意側倚,是席居時代很重要的家具。

這幅校書圖裏出現了兩個。另一個就是被那位很會享受的大叔斜斜地倚靠著呢。

隱囊,就是現在的靠枕。供人倚憑的軟囊。顏之推《顏氏家訓》記:“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熏衣剃麵,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

胡床:便攜式折疊椅,北方叫馬紮。這位大叔頭上也梳著雙丸髻。穿這麽多,感冒了麽?據說他就是儒生樊遜,此次校書活動的總工程師。

壺門榻:一種箱形床榻。寬大厚重豐滿華麗,從魏晉一直流行到唐宋。可以在上麵跪坐、伸足平坐、側身斜坐、盤足迭坐,垂足而坐。四邊的壺門結構曲直相濟,不僅美觀而且增加了家具力度,還便於防潮。

宋代李嵩《聽阮圖》,就一個門的壺門榻。不怕塌了麽。

還有小型的,相當於現在的單人沙發: 《洛神賦圖》,袒胸曹植獨坐壺門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好貼, 營養貼!小時候很喜歡筆中情,趙靜的大家閨秀風度讓人難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