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習近平第一個五年經過反腐和一係列運作,終於定於一尊。然後呢?所謂的亢龍有悔,說的就是這種形勢。
但是如果把定於一尊看作起步,而不是最終目標,那麽這個亢龍還是有可能飛得更高,更亢並且無悔。而定於一尊的習近平也才可能真正達成他那個想超越毛太祖鄧世宗的宏大夢想。
應該怎麽辦?
我們來做一盆簡單而有營養,吃起來香噴噴的蝦炒蛋。
習近平剛上台時不是左手舉矛(毛),右手舉盾(鄧)嗎?後來搞集權,矛舉而盾落,雖然如願以償,定於一尊,但是因為沒了盾,防守就有了漏洞。
先有美國發起的貿易衝突,慢慢可能會演化成全麵衝突,再然後,黨內就會有不一樣的聲音,內外交困,如果習近平做困獸鬥,於私於公,後果都不堪設想。
既然舉矛丟盾缺了一手,所以原則上,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盾給撿起來。
前一段時間習近平先是北上,提出口號要自力更生,然後南下,卻是虎頭蛇尾語焉不詳。我們稍作判斷,可以認為,習近平對於毛那一套是很熟悉的,用起來得心應手,而對鄧那一套,卻是不確定,心有存疑,或者幹脆就不知道怎麽去搞。所以關鍵是,不但要學習毛澤東選集,還要學習鄧小平文選。
具體,我們從經濟政治和文化上來討論。
(一) 經濟上
中國現在經濟情況怎麽樣,我等是業餘分子,所以也不是特別清楚,若幹數據顯示,中國內部經濟在放緩。外部呢,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好像也談不上什麽幫助。
但是不管如何,要把中國經濟往活裏搞,而不是往死裏搞,這個應該是常識吧。
當年看淮海戰役電影,依稀記得我方指揮官把戰場搞亂,解放軍以小股隊伍全麵穿插,於是產生了幾個兵端掉一個師部的實戰結果。
再看看歐洲當年是如何興海事的,其原理也是一樣,私人募集資本,全世界出動。
這種打法能成功,需要有兩個要素。
第一,單兵(或者小組)作戰能力要強。當時解放據就有這個能力。而歐洲海事,有先進的技術做支撐,也有這個能力。
第二,集團,或國家,總體思路要清晰。不然打出去的就是一群無頭蒼蠅。
回過頭來看看中國現在態勢,其總體思路還是比較清晰,比如一帶一路,投資非洲等等,讓資本走出去。
但是這些資本的背後,其實是國家行為。就是說,單兵作戰,單兵的自由度太小,就好象單兵雖然穿插在敵人內部,卻還要時不時打個電報匯報請示。這就不行。
所以,習近平要做的是,大力扶持私營企業,就是鍛煉單兵作戰的能力。政府的支持要在政策和稅收等經濟手段上下功夫,而不是進駐黨代表。
當年鄧小平鼓勵出口創匯,就是以退稅等經濟手段來誘惑,就是這種操作。
近幾年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好像運作得很成功。其主要思路就是,國家扶持某一個項目,給資金,各種手段搞到技術,利用國內大市場把這個項目做大做強,然後再走出去,並以高效低價,徹底打垮競爭對手。高鐵,基建,太陽能等走得都是這個路子。
這種做法至少有兩個大問題。
其一,因為傾其一國之力扶持的公司,和其它相對沒有這麽多資金和資源的私有公司競爭,對對方很不公平。這就容易犯眾怒。這是美國發起貿易戰裏麵很重要的一條原因,也是得到歐洲等信奉自由經濟的市場一致支持的一條。你現在搞得很成功,無非是別人因為信仰不願意這麽搞。如果大家都這麽搞,你這個方法不見得就有優勢。
其二,非常容易導致大量的腐敗和浪費。這後麵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不是你的錢,你花起來不心疼。雖然中國共產黨指派領導,有政治利益做為誘餌,確實也能在若幹項目上成功,但是總體來說,首先,因為還有經濟誘惑,這個政治誘惑不見得對所有人都足夠大,所以很難避免大量的推諉搪塞,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情況。其次,這種幕後的腐敗和浪費,非常容易被政治鬥爭所左右,於是缺乏可持續性。簡單說來,經濟行為,還是應該以經濟手段操作,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強力幹預。
終結一句話,應該大力扶持私營企業,讓他們做大做強,然後走出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用經濟杠杆來控製他們,使他們大方向上和國運保持一致。
(二) 政治上
當年鄧小平發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頭部隊,運作很成功。習近平也有一個很好的題材可以拿來討論,那就是民主。
近來民主似乎成了西方攻擊中國的武器,究其原因,乃在於中國政府實際上抵製民主思想,不僅在實踐上抵製,連思想上研究上都抵製。這就導致了政府上層對民主缺乏深入了解,動輒以“不符合國情”做擋箭牌,對外顯示其虛弱性,於是很容易就被抓把柄,在論戰中吃虧。
其實,民主是一個大可討論的課題。我不是這方麵的專家,無非就是平常想想而已,但也不妨提供兩個方麵來討論。
第一,西方的民主究竟是什麽樣的民主?民主是不是西方發達的根本原因?西方曾經運作相對完美的民主製度,演變到現在,是不是仍然相對完美?
所謂的西方民主,自雅典以來,絕大多數時間隻是一小部分人的民主,就是精英內部的民主。美國女性有投票權,是1920年,美國黑人有投票權,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曆史稍微複雜一點,但是據說,1940年適齡黑人選民登記的隻有5%,而到了1966年時則增加到了45%。)至於更早的,盧梭時期國民也分四等,後麵兩等是沒有投票權的。
所以,這種民主製度之所以運作相對完美,有沒有可能,它其實是排斥普通大眾的?
再看看現在美國更接近於一人一票的民主製度,演化時間還很短,其好壞也很難做出全麵判斷。
常識來看,在美國,一個笨蛋和一個智者,在票數影響上基本一樣(說接近和基本,是因為美國實行選舉人製度,並不是全美選票一人一票通算)。除了智者擁有若幹媒體等優勢,能影響大眾的觀點,兩者對國家長期戰略的影響從製度上看,基本一樣。
還有,民眾很容易被煽動,特別是當精英階層,因為各種原因失信於普通民眾時,民眾很容易被偏見所左右,而選出和國家長期戰略有衝突的代理人。
這種製度合不合理,結果好不好,如果不能輕易下定論,至少可以拿來討論吧?
第二,西方的民主符不符合中國國情?經常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聲稱西方民主不符合中國國情,但很少看到更深層次的分析和討論。如果說不符合,為什麽?
記得若幹年前,國內有推行過鄉村一級的民主選舉,究竟下文如何?有沒有討論過優點缺點?是改進還是決定停止?如何改進?為什麽停止?
如何阻止民主選舉導致多數對少數的暴民統治?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中國共產黨高舉的一麵旗幟就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是什麽樣的解放?如何去解放?
中國的曆史一直對個人自由有各種約束,並最終導致總體上中國人對集體的認同感高於個人自由主義。現代政治體製如何能發揮這種性格的優勢,減少其劣勢,應該可以討論吧?
和鄧小平相比,習近平有一個重要弱點。鄧小平那時候,高層有一個要改革開放的共識,所以才能主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他們其實是先有結論,然後再引導討論,讓所謂的思想解放朝自己設定的方向走。
但是習近平團隊,我還沒看到他們對中國的民主走向有任何進步意義上的共識。既然他們沒有共識,心裏就怕,怕亂,怕失控。
所以習要做的是,在高層,內部,小範圍的學術界開啟對民主思想和模式的討論,形成某種共識,再展開全社會的大討論。
你必須心裏有底,才能侃侃而談。你若是拒絕討論,武斷阻止,隻能讓旁觀者看到你內心的虛弱。我要是你的對手,攻擊你沒商量。我要是你的追隨者,跟著你心裏也是忐忑不安。
(三) 文化上
中國的經濟,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我認為在世界上絕對擁有了對話權。中國的政治體製,比如名稱上的民主集中民主協商,也有其合理的內涵,隻不過政府上層需要對西方流行的政治體製進行深層討論,取長補短,實行拿來主義。
但是對於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就要弱得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前幾年鬧哄哄的孔子學院,當時我的態度就是嗤之以鼻。為什麽?因為據我所了解,國內對孔子的研究了無新意,早先所謂的新儒家主義,麵對強勢的西方文化,毫無抵抗之力。既然國內思想界對孔子思想的理解沒有根本進步,當時不能對話,現在也同樣不可能對話。
連對話都不能,你如何輸出?所以所謂的孔子學院,如果不是掛羊頭賣狗肉,那就是一個笑話。
至於其他方麵,像音樂繪畫文學藝術等等,除了詩詞可以絕對自豪,飲食文化也算源遠流長,自成一體的書法,繪畫的寫意風格,各種地方戲曲等等可以作為特色文化和別種文化對話,其它很難說有拿得出手的,對世界文化能有重大貢獻的項目。
所以在文化上,中國需要全麵開放,大量學習。習近平在這一方麵弱點尤其明顯,這從他演講中顯露出來的知識結構上可以看出。但他可以在控製上稍作放鬆,中國人學習的勁頭絕對不輸於世界任何人種。
這是總體上講。
但是中國文化中有一點,我認為對將來的世界文化會有重大貢獻。
這就是“和而不同”的觀點。
這個詞出自《論語·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很遺憾,中國曆史的主流,我不敢確定和還是不和,但是,雖然有其曆史原因,缺少“不同”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張藝謀在2008年奧運會上的節目,一大幫子人整齊劃一表演,用來表現“和諧”。但是既然整齊劃一,也就無所謂“不同”,於是就失去了“和而不同”的另外一隻腳。
所以中國文化總體有醬缸化有窒息感。
西方的問題在於“不同”太多,但是總體缺少“和”。幾千年來的宗教戰爭,至今未解。美國現在的種族問題,在政治正確的高壓下,表麵上顯示了“容忍”,但是各族心懷不滿,隨時可能爆發衝突,看起來還是缺少“和”的精神。
如果東方文化在“和而不同”上下一番功夫,和西方文化對話就毫無問題,甚至有可能作為一貼治愈世界衝突的良方,對世界文化做出貢獻。
如果習近平能做到這三點,名垂青史板上釘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