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好漢三個幫

(2018-05-06 15:21:31) 下一個

話說十三年前,人大時任校長紀寶成在歡迎鬱慕明時,錯用“七月流火”的意思,隨後清華時任校長顧秉林讀不出小篆“侉離”,前年,今上把“寬農”讀成“寬衣”,去年雲南省長把“滇”念成“鎮”,然後最近北大校長林建華把“鴻鵠”念成“鴻浩”,“莘莘”念成“津津”。

所以,念白字不是個案。

為什麽會這樣?

其中一個原因,林校長的道歉信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他們這一代人在人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受了文革的衝擊,所以普遍文化底子薄弱。

這個原因可以理解。

但還有一個原因,林校長一點都沒涉及,那就是,對自己本職工作的不認真態度。

作為一個發言人,把言發好就是本職工作,如果認真一點,發言之前就需要一定的練習。很遺憾,我們沒在這些發言人身上發現認真的準備工作。

人大校長(或者寫稿子的秘書)不懂“七月流火”,有想當然的成分在裏麵,這個錯誤不太容易發覺,還有些情有可原。清華顧校長則絕對是準備問題。

他對介紹那幅小篆的內容是做了準備的,各種細節都背得不錯。但是一到念那首詩的時候,就是一副完全沒有準備的樣子,不僅“侉離”上卡了殼,之後兩句全是磕磕碰碰跳著念完的。

這就有問題了。

你一個名校校長,為人師表,做本職也不認真,如何對學生做出表率?

即使你是鴨子被趕上架當了校長,心裏百般不情願,但是,共產黨的傳統是,“黨交給的任務,堅決完成”,既然當了校長,就要發言,這就成了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這次林校長讀到“鴻鵠”的時候有個明顯的停頓,好象白天見了鬼。後來北大有解釋說,這句是後來加上去的。

我們姑且信之,然後想象一下,試圖還原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林校長在道歉信中聲稱,這個文章是他自己寫的。我們不妨相信他,大部分是他寫的,而且,他也做了認真的準備。

但是,之後有了一個突發事件,那就是今上在北大有個講話,提到了“鴻鵠之誌”,於是林校長手下某人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緊跟”,便加了我們林校長不會念的“鴻鵠”,於是悲劇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非常簡單,林校長明知自己文學底子差,那就要虛心下問,拿最後一稿在秘書麵前演講一遍或幾遍,這些錯誤便可以全部改正。

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

秘書沒認出來錯別字?解雇,另聘。

我就不相信,偌大一個中國,文革整得所有人都要念白字。

所以無論如何,這個準備不足的過失,林校長是坐定了的。

我們可以原諒他們認錯字,但是不能原諒他們不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林校長的道歉信,明顯有為他們所有一幫人(包括今上)開脫的嫌疑。

但是,你這輕描淡寫地開脫過去了,之後誰知道又有什麽樣的笑話出現。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在13年前,在清華顧校長鬧笑話的之後,搞得大一點,後麵諸公準備發言時是不是會更小心一點?後麵“滇鎮”“寬農寬衣”“鴻鵠鴻浩”這類笑話是不是會少鬧一點?

是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這是毛太祖的話,你們應該很熟的,這個不懂,說不過去了吧?

 

(“三個”本來是想指三個校長來著,但人大校長那個找不到視頻,隻好拿個省長來湊數。)

 

鴻浩誌1:28

津津學子20: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大叔一枚 回複 悄悄話 你這個觀點蠻有意思,和白眼女郎產生聯想很新奇。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2018-05-07 08:05:12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言路不暢,到處敏感詞警戒線,生日會上念錯字恰成宣泄口,隻能委屈校長替領導分憂當回出氣筒了,這讓人想起人大那個翻白眼,不也驚動了全世界。
常態 回複 悄悄話 包子很不滿意,包子也是文革出身,為什麽能夠滿腹經綸,讀遍天下書少一字。你還是為包子打工的,居然也敢埋怨文革?包子都說了,前中後30年不可割裂,你還以文革做借口?
時傳祥 回複 悄悄話 慶豐不識字,何必亂寬衣。
薩馬鄉人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個人認為最接近事實的推理。其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對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有多深的造詣,不引經據典一樣能寫出好文章 - 弄巧成拙。
大叔一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簡寧寧' 的評論 :

謝謝寧寧,改了,雖然我覺得趕鴨子上轎畫麵也挺美的。:)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大叔的文章還是好看。大叔在“人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也讓林彪四人幫給耽誤了不少吧?但我瞅您的文字功底就挺強的。可見還是看自個兒努力。

BTW, 您這兒有個Typo- 鴨子上架,大姑娘才上轎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