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看過了夕陽,吃過了晚飯,就離開愛丁堡南下。
到英國自駕,體驗一下住古堡是應有之義。
今晚,要住在一個建造於1350年,愛德華三世時期的古堡,蘭利城堡。
位於愛丁堡和約克之間。
這當然是我有意為之。
英國有很多古堡,住哪裏,看自己的想法和行程安排了。
看完了愛丁堡,開車兩個多小時,到這裏休息,第二天轉轉古堡,然後去約克,也是兩個多小時,時間挺好。
要攻打這城堡,確實不容易。
晚上到嘛,當然是為了先休息,第二天再看古堡。
所以,先拍拍晚上的房間。
說實話,很多東西是不是過去的老東西,很難搞清楚。
比如這些木頭。
但是石頭我估計是老的,要不然折騰起來太麻煩了。
浴室肯定是新的,要不然人要受罪。
看這設計,當時的人也很會享受。
可以坐在窗邊一邊看風景,一邊喝喝下午茶什麽的。
而且還可以是兩個人。
不過這座位為什麽也搞成石頭的,完全不明白。多此一舉,是吧?
如果玻璃不是後來改造的話,這接近一千年前的玻璃製造技術就很可以了啊。
不知道為什麽過去的床都要加頂,中國也是如此。
為了保暖還是防蚊子?
可以掛幔帳?
抑或可以遮擋視線?
暖氣設施雖然老了點兒,但是不妨礙使用。
油畫的表現力,始終是國畫無法企及的存在。
畢竟這個世界本身是有色彩與光影還三維立體的。
我們的水墨畫,除了另尋蹊徑號稱意境之外,隻能說是完敗。
這個是先天不足導致的後天找補,而不可能是有意為之。
藝術嘛,就是帶著腳鐐跳舞,做的好就好。
就怕做不好還要硬吹。
一夜無話。
第二天起來,就是跟著古堡的解說員遊覽古堡。
現在有了電,各方麵功能都齊全了。
古時候沒有電,保暖隻能靠燒柴禾。
想想就不容易,煙熏火燎的。
那時候的人,即使是王公貴族,享受的水平,也就是這樣兒了。
想想看,如果晚上你在這裏跟家人聊天兒,這柴火誰燒呢?
自己燒,難受吧。
仆人燒,多個人,多礙眼啊,悄悄話也不方便說啊。
人家這木頭雕工也不差。
他們似乎還沒有學會燒炭,都是木頭。
看完了大廳,就去樓上。
這小過道,小樓梯。
不過,其實已經很好了。
當年在國內,看沈萬三的故居。
江南水鄉的周莊,應該是工匠最高水平的所在吧,畢竟是明朝首富。
那房子的陰暗逼仄,上下樓樓梯的狹窄昏暗,讓我瞠目結舌,太出乎我的預料了。
所以,工業化之前的人類,無論如何吹噓和講究,科技水平所限,生活也就那樣兒了。
過去,我看這些古建築的時候,多半是感歎建築的宏偉,裝飾的美觀,人類的偉大,等等。
現在,我常常會想到,這些建築難度極大,古代沒有工程機械,隻能靠人力,不知道裏麵消耗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和生命,斑斑血淚盡在其中。
建好了以後,也是貴族老爺們享受,輪不到建造者。
包括中國的故宮,圓明園之類。
我看到國內清一色的讚頌建築的偉大,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美輪美奐的建築,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達官貴人享用,恰巧是那些高唱讚歌者的血肉,才鑄成高位者的幸福生活,而老百姓隨便看一眼,都可能抄家滅族。
過去還有孟薑女哭長城,現在則不提了。
這瞭望孔,夠安全。
暗戳戳放身盔甲在這裏,不知何意。
嚇唬人?
西方這樣的樓梯好像很多。
殺人和自殺似乎都不難。
電影裏多半是利用來殺人。
頂樓大廳,可以婚宴。
沒想到樓頂還有這麽複雜的建築。
看來是軍事用途大於實際用途。
從樓頂俯視,花園還是森林,滿眼碧綠,真是養眼。
個人感覺,這樣的大自然,比國內過去那些精心雕琢的園子看起來更舒服。
回首向來處,雨中草清清。
另外一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