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樣的果盤你見到過嗎?

(2019-02-06 08:38:28) 下一個
過年了,孩子來家共賀新春,我把老一代留下的果盤裝上各種小吃,給他們當零食,一邊吃一邊聊天。果盤裏有杭州產的小核桃,葵花子,杏仁,鳳梨酥,紅棗,巧克力等。同時也讓孩子們了解一下中國文化。
記得以前每逢節慶之際,有親朋來訪,爹媽會放上一些糖果,蜜餞,炒貨之類的小吃。
這個果盤裏麵共分成九格,用陶瓷做成。
 
 

 
周圍的架子是紅木做成,裏麵的每個格子上麵塗有金邊,增加了節慶的氣氛。

 
中間那個圓盤上題有“上海同興出品”應該是生產廠家。落款是“鄧X馬繪”,陶盤的繪畫者。
公司名的“興”用的是簡化體,在網上查了一下,此簡化體從元代起便已出現。
興,會意字。甲骨文的“興”字(圖A)中間部分像個兩頭各有兩個短把的盤,盤的兩段都有兩隻手,像以手一齊把盤舉起來。這也就是“興”的本義:“舉起”。而到了圖B的甲骨文,“興”的盤子下方多了一個口,用“口”說明四手共舉的盤子是一種盛器。圖B的 “興”為以後“興”的形體定了型。周代金文(圖C)和秦代小篆(圖D)的“興”字,上手和下手略有變異,但“盤”和“口”已合並,訛變成“同”。到了漢代隸書(圖E)以後,盤上兩手變成“臼”,盤下兩手訛變了。於是以漢隸為基文,發展為楷書(圖F)的“興”。隋唐以後,出現了圖G的草書。到了元代,便把這草書楷化為圖H的“興”,也就是現在通用的簡化“興”字。

 
蓋子也是用紅木做成,很重。上麵的玻璃蓋板從內裏刻上花樣,再圖上色彩,曆經幾十也許近百年依舊不變。整個物件都是手工製成,在當今市場上已經很難看到了。
 
7
 


 
再比較一下現在在京東網上出售的果盤產品,高下由大家來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