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換了座駕。退休了,考慮問題換了個角度。我對車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安全。年齡增高,對周圍事物的反應速度肯定會下降,所以安全性能就上升到第一位。各項安全性能測試的結果都需要在考慮之內。譬如倒車的攝像頭,後側兩麵來往車輛和人員的監測也是必須的等等。
今年八月底我開始在市場中尋找新車。根據KBB收集到的信息,兩個車商進入了我的視線:Audi和Lexus。車型是AudiQ7,Q5 以及Lexus的RX350.
與車商聯係以後,對三種車型都做了試駕。感覺是Q7似乎對我而言有些大,兩個老人沒有必要占用那麽大的空間(尤其是停車場的空間)。於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Q5,和RX350.
我們最後的選擇是RX350,為什麽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原因有幾個但是最主要的就是dealer的態度。
我原先傾向於買Q5,因為一直以來我開的是日本車居多,想換一輛不同類型的,體會不同的風格。Audi車的操作與日本車有差別,而且安全性能的評比得分也高。
Audi dealer的銷售樓,明亮高大,銷售人員個個西裝革履的顯得十分專業。交談中間不苟言笑,圍繞著主題。第一次試駕Q5回家就收到了銷售員R先生的offer,價格在我的預估之內。接下來約了第二個appointment,時間是星期六的上午,商討trade in。準時到達那裏,不見他的人影,前台介紹說家裏有事要晚些到(不知道什麽時候),問道要不要他的partner來接待,我想既然是partner也應該是一樣的,就同意了。那位先生,就像我是第一次來的一樣,從頭開始了解情況。過了一段時間我看他似乎並不了解我已經有了offer,就把情況告訴了他。於是我們就進入了trade in的程序。在這個時候原先的那位R先生到了,但是他似乎不想搭理我,走來走去地,視若無睹。後來看到另外有兩位女士到來,他幹脆就去接待她們了。
Trade in的估價是極低的,我當時就告訴他CarMax曾經的估價比他們的高出$3000,他的回答是“那你就去賣給CarMax“,無語。回家後給R寫了Email,他回應說同意提高一千。一千就一千,無所謂。於是又約了第三個appointment。
第三次去的時候,R先生還是不在,據說他手機的屏幕摔壞了要換屏幕,不知道什麽時候來,那麽巧啊!又換了一個銷售。他了解情況以後進去半天,出來時遞給我他們的價格表和原先的變了好多,trade in是按照商定的價格,但是給車加了不少我不需要的options,當然價格也由此而上升。這不是我需要的車型。回家後給R送了Email,他回答說原先給offer的那輛車已經賣掉了,真?假?我無所謂啦!dealer的信用讓我失望。我回Email說,我可以等新車來。沒有下文。
中間我回中國了兩個月,回來後再給他發Email詢問,沒有回應。試著問了第二家Audi dealer。 Dealer的樓房和第一家一樣,高大, 明亮寬敞,一樣地顧客稀少。和我在Email中預約好的A先生也是“忙“,爽約,由另一位B先生接待,B給的offer獨具一幟,sale price 和MSRP一樣,沒有絲毫差異。對Audi的銷售方式大為失望,Audi之路到此結束。
在造訪Audi的同時,我也去了Lexus dealer,聯係的是L先生。Lexus的銷售樓比較Audi的顯得擁擠,沒有那麽高大上。據說一棟北美最大的新樓在今年年底會啟用。
L準時接待了我,一開始從Lexus的發展史講起,也把自己當了幾十年dealer的過程講了一遍。試駕以後回家,他不用Email,而是用電話要求我再次造訪商討下一步。我是因為要回中國,加上對Audi那邊還抱有希望,所以暫時沒有回L的電話。
十月底從中國回來,先是與第二家Audi dealer接觸,得到了那樣的結果,於是就在網上和Lexus恢複接觸。L和我約定在第二天下午的一點見麵。第二天下午12:59我準時到達dealer,一進門就看見L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歡迎我,準時,守約。由於已經有了先前的經曆,坐下來以後,我先解釋了兩個月沒有和他接觸的理由,下麵就直奔主題,連試駕都免了。L把車輛的安全性能又介紹了一遍,滿足我所有的需求,沒有像Navigating這類我不需要的option。定好價格以後,他又把我的車拿去估價。在這期間L先生出去了一會兒。
隻見他在外麵和一位白人老太太高興地交談。回來後告訴我這位老太太2016年買了一輛RX350,非常喜歡,今年又買了第二輛,在考慮用哪輛開出去作長途旅行。
對我舊車的估價出來了,比較Audi的多了$2000. 我答應回家再考慮一下。回家後,L繼續打電話跟進問詢,我根據我舊車實際的市場sale price提出要再減$2000.
他當場就同意這個deal。隻是需要sales manager批準。我原以為他還需要去公司辦理一些手續,不會那麽快地交割,第二天還去把油箱加滿。誰想他馬上就來了電話說公司manager已經批準了這個deal,讓我當天就去辦手續,取車。
換了新車以後,還在適應過程中,有一次從超市買東西出來倒車時,雖然聽到了車發出的警報聲,但是目測沒有發現異常,就繼續倒。突然車自己刹住了,過後發現有人從車後走過,估計是在死角裏看不到,避免了不必要的禍端。
所以我覺得在退休以後,我們應該在日常的交通工具上多投入一些,以個人以及家人的安全為第一。花一些錢不但可以增加座駕的舒適度,還可以確保人身的安全是值得的。能健健康康地多活一個月就能多享受一個月的生活,也能多拿一個月的退休金,何樂而不為呢?
這幾天在網上查了一下AudiQ7,Q5和LexusRX350近幾年的銷售記錄, Audi以它兩個型號Q7和Q5的車銷售量記錄總和還是抵不上LexusRX350一個型號的銷售量。
其實Audi的車總的來說不錯。它樣式新穎,有上海話說的“彈眼落睛“的感覺,為什麽它的銷售成績落後於RX350呢?見仁見智,我的經曆讓我體會到的是,銷售人員的誠意和態度是第一,價格是第二。Audi對銷售人員的訓練上要多下點功夫,把以人為本放在首位。不要以一種高高在上,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姿態來對待顧客,也不要出爾反爾,玩心機。
我給Audi的機會大大超過Lexus,但是最終把錢給了Lexus,不是沒有道理的。
後記:在網上跟蹤我的那輛舊車,不知道賣多少錢,隻知道放到市場後不到一個星期就賣掉了。我的舊車才開了四萬個mile。據我知道dealer賣舊車的利潤比賣新車要高許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Tfw3IlKFQ
開車要省錢耐用,即性價比,同樣豐田優於德國車。
買車受氣是不能接受的。
我隻去過兩個Audi的dealer,遇到如此相似的情況,不知道這是Audi的銷售策略呢,還是我不巧正好遇上了。
但是第一個R先生的傲慢,無禮可能是他獨有的。
是啊!我們是去消費,是買我們需要的商品。他們做銷售,要從我們這裏賺錢,好像任何商場都沒有這麽對待顧客的,為什麽Audi的汽車銷售會這麽做呢?
Audi車的銷售夠嗆,我不理解他們是從哪裏來的“牛氣”。
青菜蘿卜各有所愛,隻要心裏舒服就可以:-)
如果以前開日係,最好一直開日係。老司機,車開順手最重要。
我也是比較青睞Audi,主要是想經曆不同類型車輛駕駛的感覺。兒子家已經有了Q7,本來想買小一號的Q5,沒成想被銷售擊敗。
同感!
作為顧客,我既然來到這裏就是想買到車,sales person如果能誠心以待,買賣成功的幾率會提高許多。
以前的老車開不動時有幾次拖車經曆,和拖車的人聊起來,他說拖車幾年,沒有拖過的車隻有audi和Lexus,他的這句話讓我確定換車時就買這兩種之一。
我屬於那種很簡單快速的購物顧客,就算買車,一個dealer處進出兩次就決定買還是不買。在lexus dealer處打交道的是早期的香港移民,那種傲慢及漫不經心讓人很不爽。Audi dealer處打交道的是第二代亞裔,第一天去談了一下,我們給一個offer,等一會他報告manager,manager寫下You won!算是接受我的offer,第二天交錢拿車,非常簡單,Audi Q5 2017年款稅前價格也比Lexus NT200便宜1萬多加幣,也就是會比RX350便宜更多。
每一個dealer都希望自己有好的sales,但這沒辦法,sales個體的差異決定了我們哪裏買車。
對多少人來講買車不是一種享受,所謂貨比三家,多給自己一些選擇總是應該的。
人活到這個歲數,不會對那些虛的東西太在乎。就像我曾經說過的,銀行裏的財產隻是一堆數字,隻有用到自己身上才是真的。但是平白無故地送錢給人,顯示大方,也大可不必。
至於CarMax的deal也不可能是理想的。新車的sales tax,以及交割時的方便,一手交舊車,一手拿新車,省得麻煩,更是要考慮到的。
開慣了日本車,還是覺得日本車比較好開。
也許是東方和西方在製造理念上不同所致。
Audi的車隻給免費換一次油,據他們說要一萬mile才換一次。他們的service也是我潛在需要擔心的。
必須的:-)
多年前,我也有和你相似的經曆,不過是因為LEXUS dealer的傲慢,一氣之下買了另一個牌子豪車。
後來被教導:不要被sales person的態度左右你對車子的看法,做好了研究,就買自己想買的車。而且不要把trade-in和買車聯係起來,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得不到好的deal。買和賣是兩筆不同的business. 如果carmax真的offer你那麽多錢,你真的應該賣給他們。
謝謝您的專業解釋。
我知道不少朋友在介紹Audi時也曾說過相似的評語。尤其是國內的朋友,他們說Audi開了4-5年以後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需要配件一般都需要進口,價錢昂貴。
Audi的設計理念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而Lexus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越複雜的結構就越容易出問題。
謝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