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醫院的差別

(2018-12-19 14:46:32) 下一個
無論是住在中國還是美國,有一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上醫院。在我這個年紀,三天兩頭跑醫院看病也是常事。
在中國或者在美國看病的區別在哪裏呢?
以我自己在美國的經曆,再加上國內親朋好友的體會來看,最大的不同是在於看病的“主動權”。中國大部分病患是自己拿著病曆卡,想上哪兒看病,隻要是能掛上號就可以自己挑選醫生(如果不考慮錢的問題)。醫院和醫生之間相互不通氣,換醫院看病重複檢查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中國的醫保有一個對重病人的福利————大病醫保,隻要能符合大病醫保範圍之內,病患的費用可以大大降低。
當然在中國看病的環境自然是沒有辦法和美國比。即使是看有國務院津貼的專家門診,也不可能達到像美國那樣安靜地在一個小候診室裏與醫生靜靜地交談。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病人會闖進來插話。
也會經常看到一些人,無理取鬧地非要醫生按照他的意願開藥,仿佛他比醫生還要牛。
在美國也可以挑選醫生,但是首先需要了解你想看的醫生在不在保險公司的範圍內。尤其是看急診,盡管這個診所是在保險公司的cover範圍內,可是具體到醫生,有可能就不在範圍之內。筆者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有理說不清。但是美國看病的好處是無論在什麽地方,你的病曆資料都可以要求轉。
下麵用一個實例來解讀一下中美兩地對同一疾病的處理。
我有一個同學在今年年初,發現有疝氣(上海俗稱小腸氣),看病就醫,做了超聲檢查,確認,準備做手術修補。做的是微創手術,先是全身麻醉,然後在相關部委打了三個洞。把修補網置入。手術後在醫院呆了五天方能出院。如果按照中國醫院的習慣,動手術前兩天要先住院檢查等,前後有近一個星期左右。
手術完了,囑咐在五個月內不能提重物。十月份在上海見麵時可以感覺到,他的手術很成功。
事有湊巧,我在今年十月份也發現有小腸氣。回美國後看醫生,醫生查看了我最近做腹部檢查的CT,再目測了病患部位,當場就決定做手術。不是微創手術,這一點上美國比較保守,並且定了日期。不住院,當天手術,當天出院。
隨著手術日期的接近,沒有收到任何要讓我和麻醉師約見,確認手術時的麻醉方案。雖然這是小手術,但也是全身麻醉,方案是不可少的。於是隻能發揮主動性,用message提醒醫生安排。
第二天上午10:55接到電話要我11店到麻醉科約談。搞什麽嗎?我開車到醫院走收費公路也要40分鍾,根本就不可能在11點出現在麻醉科。告知以後,醫院說什麽時候都可以。我大約是11:40到的。
我的手術安排在12/4,但是具體時間要在12/3的傍晚5-7點才能確定。讓我在家等電話通知。或許他們也明白自己的工作會脫班。同時也給了我聯係電話,一旦得不到通知可以自行打電話詢問。我一直等到6:30還是沒有信息。隻能自己打電話,半分鍾就解決問題,被告知12/4上午九點check in。
進入手術準備室之後,護士讓我換了手術服。然後手術醫生的助理,麻醉師先後來檢查,並說明今天手術的程序以及術後注意事項,埋上了靜脈點滴針頭。所有人在和我交談前都重複檢查了我的信息,確認無誤。
大約是在下午兩點半從麻醉中醒來。我剛醒來時,自身有感覺,可能是麻藥沒過的原因,隻有意識,手腳想動也無能為力。過了一段時間,大約是半個多小時以後可以睜開眼,也可以簡單講話了。那位護士想聯係我兒子去藥房拿今後幾天用的止疼片和大便軟化藥。平時我從來記不住他的手機號碼,可是在那個時候它就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了,人的潛意識還是很靈的。
回到家以後,刀口感覺還可以。隻是上下床需要多加注意,動作要慢。第二天下午開始感覺有些疼,於是吃了醫生開的止疼片。第三天下午又服用了一片。其它時間都還不太疼。
行動不方便以及疼痛感大約持續了有五天,五天以後行動就比較自如了。我體會到中國在手術後繼續住院五天還是有道理的。醫生囑咐我在6個星期內不能提超過10磅的重物。
美國認為類似這種小手術,沒有必要住院養護,其實作為病人的我,也不希望住在醫院裏太長時間。而中國的觀念是要等到病人養好了,才可以出院,防止出現手術後感染或其它的症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SCNC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醫院不是太衛生倒是真的,容易交叉感染。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eagolrocks' 的評論 :
這個是三甲醫院的普遍現象,不過我在華山醫院看到人們還是排隊的,有秩序。
我要在上海看病就不會去三甲醫院,去區級醫院。甚至去街道,社區醫院也挺方便。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最大的差別就是人。在國內陪親戚看過一次病,一進門上電梯都要排隊。還有一個就是醫生為錢亂治病,一個女性的化驗單上居然還有前列腺一項。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shfulx' 的評論 :
國內醫院確實很麻煩,掛號,繳費,看病,再繳費,去檢查部門再排隊,等到接過再看醫生,然後又是繳費,取藥。
美國醫院也差不多,就是沒有當時繳費這個麻煩,日後的賬單處理更是頭疼。大一點的醫院,取藥,驗血或其它項目的檢查,不在同一層,要上下樓層。或者到別的樓去也是常見的。
bashfulx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就醫的一個優點是不必樓上樓下地跑N次。國內醫院門診,拍照,拿藥都排隊交費。病人需要帶個家屬來忙忽那些手續。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生常談12' 的評論 :
美國的保險公司掌握著“生死大權”。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fang' 的評論 :
個人的健康狀況是屬於私人隱私範圍,如果沒有本人的許可,配偶也無法取得。
醫生要是想取得病人的病曆,必須有病人本人的委托並簽字。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lloworld1000' 的評論 :
住院的費用應該是各項費用的組合,賬單上難以一一分清,但是費用相當可觀是一定的。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病例都在電腦裏,許多時候可以上網取得。
helloworld1000 回複 悄悄話 there would be $10,000+/day for hospitalization, of course insurance wouldn't like patients to become inpatients.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是保險公司不讓你多呆在醫院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