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海人的海派西點 (ZT)

(2017-10-31 07:07:13) 下一個
別司忌、哈鬥、白脫小球、蛋筒.....這些西式點心,都如它們的名稱一樣富有想象力,你可以在當年很多麵包房、食品店裏買到,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小孩子,或者新上海人,恐怕連聽都不見得聽說過。

美食領域的優勝劣汰有時未必可信,至少在不少人心裏,這些多年前價廉物美的西點,都比現在那種高級飯店裏的一道提拉米蘇更美味。

道地上海特色的西點是混血,這種“創新”精神不獨用於西點,任何外來標榜“正宗”的食物,到了上海都徹底改造。德大西餐社的檸檬派、靜安麵包房的別司忌、紅寶石的奶油小方、凱司令的哈鬥、可頌坊的羊角麵包……無一不是華麗而荒腔走板的。


 
1920年的老德記藥店
據上海的地方誌記載:清鹹豐三年(1853 年),英國藥劑師勞惠霖(J.
Lewellyn
)於花園弄(今南京東路) 1 號創辦老德記藥店,這家外商藥店最早在上海經營西式糕點。英國人亨利·埃凡和他的兒子於清鹹豐八年(1858 年),在上海開辦麵包房,為了貼近上海市民,他們把麵包房命名為埃凡饅頭店。埃凡饅頭店產銷麵包、啤酒、糖果、汽水,這是中國第一家生產啤酒的廠家:造啤酒,約於西曆十月間為之,至十一、十二兩月內預備出售。(《新輯時務匯通》)

上海西點一直在全國排第一,西點到了上海後也為適應上海人的口味做了很多改變,百多年前就走上了fushion 道路,創出了“海派西點”這一脈。今天,上海的西點烹飪培訓班中,仍有老師以教“海派西點”為基礎,甚至還有教材書。


別司忌
不懂的人,聽到“別司忌”的名字,以為是新鮮貨,洋貨;如果真這麽以為,難麽儂要變“洋盤”了。
別司忌,英文的“
biscuit”(餅幹)是也!


不過其實別司忌不是餅幹,而是麵包片製成,加了黃油和糖,烘烤得幹硬脆香,黃黃的,滲出甜蜜蜜的糖油霜。咬下去硬邦邦的,可是立刻就能覺出舌尖香濃融化的美妙來。一塊接一塊,不自覺地都吃掉了,手指上皆是濃鬱的黃油味。


不知道是當年在租界的外國人,真的這樣做了點心,還是上海人自己發明了它,卻用英語的發音給取了這樣一個不中不西的名字。不過,也隻有這樣一個名字,才會讓人毫不懷疑地相信,全中國隻有上海才有可能有這樣一種點心。

白脫小球
 

 
白脫小球是混血西點的另一經典。法國師傅做的地道法式長棍,外皮硬,內裏芳香而韌,掰成小塊吃。上海人卻葉公好龍,習慣軟麵包,很刻薄地說法式長棍能一棍子打死人。

 
法式長棍被改良成白脫小球椒鹽短棍,外皮略硬,內心軟韌得很,白脫味道重,富有彈性。一斤10隻,個頭小、數量多、分量足,很迎合上海人胃口小又不肯吃虧的實惠精神。在家裏,短棍搭配牛奶吃。滿滿一塑料袋,早上吃晚上吃,出去春遊帶的還是它。在短棍出現前,春遊帶的隻有長方形的枕頭麵包,油紙包著,幹乎乎不新鮮,粗糙的碎屑落一地。
 
“摜奶油派“的哈鬥上海人喜歡吃奶製品,一度還要分“鮮奶油派”和“摜奶油派”。除了奶油蛋糕,還有很多用摜奶油當餡的西點,曾在大街小巷風靡,比如哈鬥、蛋筒、泡芙等等......“哈鬥”是什麽?形狀扁扁的,一層又一層疊蓋的硬酥皮裏,包裹著鮮奶油。
 


哈鬥的內容有三層,最外麵一層,是澆注在麵包外胚上的巧克力漿,烘烤冷卻後,變成了一層厚厚的巧克力外衣;其次一層就是鬆軟的麵包酥皮,咬下去有韌勁,有一點像中式點心糖糕,但更好嚼,也像泡芙,卻更綿實一點;最裏麵一層,就是被包裹在麵包心子裏的奶油了,香鬱可口。

這樣裏外三層的一隻哈鬥,看起來個頭十足大,實際上一隻吃下去,並沒有多少分量,因為它的體格其實是烘漲起來的。吃哈鬥的時候,一口咬下去,有巧克力,有酥皮麵包,還有奶油,仿佛什麽都有了。

 


90後肯定是沒吃過哈鬥的,80後吃過的人應該也很少。不知道現在除了凱司令,別的西點店是否還製作哈鬥。當年那些老上海們,他們下班後買一隻哈鬥充饑,小心翼翼地在馬路邊邊吃邊走,盡量不讓奶油弄在西裝或者長衫上。那副匆忙的樣子,和現在買生煎充饑的上班族一定是不一樣的。有哈鬥當點心吃的上海人,是老派的,是有風度的。

鮮奶油派“的奶油小方
紅寶石的“奶油小方”代表著一種絕對性,就是你再也吃不到,比它更好吃的鮮奶蛋糕了。永遠簡單的一小塊鮮奶蛋糕上,點綴一顆新鮮的櫻桃,至今沒有另一件西式糕點,能取代“奶油小方”在上海人心目中的位置。
 


現在的鮮奶小方,賣13塊一盒,每盒兩塊,裝在盒子裏的小方,四四方方得很拙樸,雪白的鮮奶油,頂著一星半點紅櫻桃。看不起鮮奶小方純樸模樣的人,第一口入嘴,立刻醍醐灌頂。鮮奶小方要的就是這樣一種讓人後悔有眼不識泰山感,底下淺黃的蛋糕鬆軟,含著水色,濕濕的,中間夾著些許淺黃色的菠蘿碎粒。
 


這樣的西點,西方世界是買不到的,隻有阿拉上海人,才深諳個中滋味。
有人說上海式西點口味傳統、味道太重,甜膩到無恥,那是因為這些西點都跟著上海走過饑餓困難時期。這些店有固定的擁躉,融入上海人的生活習慣中,不會今日顧客盈門明日門可羅雀。那些走低檔路線粗製濫造論斤賣的簡陋連鎖西點店,那些加盟經營的新時髦西餅屋,材料與口感不能滿足真正愛吃會吃的人。

 
華山路上的”靜安麵包房“
 
華山路依然是上海灘西點大戰場,短短幾步路,數家專營店聚在一起湊熱鬧。梧桐深處,前店後廠。走在靜安賓館裏的花園草地上,麵包香氣嫋嫋飄來,隱約可見裝麵包蛋糕用的藍色塑料框。
 
至今每天下午,靜安賓館門口都有壯觀的長隊等著買低價處理的西點,有些人甚至中午12 點便人肉占位了,嚴寒酷暑都不怕。餘下的麵包蛋糕邊角料一大袋能吃好幾天,相當實惠。排隊的都是附近的上海居民,老遠就可以看到,買好長棍的阿姨們,把長棍塞在紙袋子裏,露出一大截,有時候還會和小菜籃子拎在一起,那是真正滲入到炊煙的亦中亦洋。

淮海路上的”老大昌“
 
除了華山路,淮海路上也有很多“洋果子店”(這是日本人對西點店的叫法)。其中,老大昌法國麵包房,是上海保存不多的主營西式麵包點心的著名店家,也是當年霞飛路上經營法式麵包的翹楚。張愛玲曾經在《談吃與畫餅充饑》裏,描繪過“老大昌”(Tchakalian),但是,她說老大昌是俄式麵包房,卻讓筆者大吃一驚(當然,也不排除後來合資了)。這間法式麵包房在1913年前,是由母公司設在法國巴黎的遠東商業公司(Compagnie Commerciale d’Extreme Orient)派員來上海創辦的,西文名為Magasin Francais d’Alimentation,大意是“法蘭西麵包房”。


 

“老大昌”原址在法租界公館馬路(今金陵東路)77號,是一家洋行,經營洋酒食品,並承辦海軍夥食供應。1920年後,該行由法國人鵲格利(F.Tchakalian)接盤,更名為“鵲格利麵包糖果公司”(Tchakalian Bros French Bakery),但該中文名不為滬人接受,遂又改稱“老大昌法國麵包房”,含生意興隆之意。

老大昌的法式麵包清香、鬆軟,那奶香四溢、有著層層起酥的“羊角”、外脆內韌的“長棍”,不僅是當年外僑餐桌上的最愛,也是偶爾嚐鮮的上海市民至高的生活享受。
 

 
上海老牌子的幾家西點店,透著來自20 世紀老牌子上海西餅店用的都是上海營業員,他們不是普通的合同工,一輩子可能都會在此待著。上海營業員手腳麻利,態度不會特別親切,仿佛已經在店堂裏幹了上千年般熟練而無謂。
點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愛吃西點的上海人,內心免不了具有西式點心的一點錦繡與豐盛,甜的,鹹的,貴的,便宜的,都依托了那“一眼眼”像模像樣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荔枝100' 的評論 :
久違了的奶油小方,離開了上海,它的味道就找不回來了!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oycewu12' 的評論 :
美食人人都愛-:)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zl9876' 的評論 :
羊角的味道幾近無人能敵。
荔枝100 回複 悄悄話 我小時候極愛吃奶油小方,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去起士林去買,自己帶個盒子,裝滿一盒帶回家。很懷念。
joycewu12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些點心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哇,羊角是我的最愛,我是每周都會買幾個當早點,很是解饞。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好!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懷念!問好,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