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經成為了我國癌症的頭號殺手,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超過70萬。肺癌按病理類型可分為非小細胞癌(80%)和小細胞癌(20%),按照部位可分為中央型及周圍型。
肺癌的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患者通常需要經過一係列的影像學檢查,包括正側位X線檢查、CT、MRI(核磁共振)、全身骨ECT以及PET-CT。影像學檢查發現病灶後,通過病理學活組織檢查才能最後確診。另外,部分患者還要進行支氣管鏡、胸腔鏡、縱隔鏡、經皮肺穿刺以及痰脫落細胞檢查,以及胸膜活檢術、淺表淋巴結活檢術等;還有一些患者甚至需要做分子病理檢測,也就是基因檢測。患者及其家人往往會問:基因檢測對肺癌的治療究竟起了什麽作用。
基因檢測:揪出致癌終極元凶
醫學研究證實,肺癌的發生是因為體內幾十種驅動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發生突變的累積,加上環境致癌因素的刺激造成的。驅動基因是腫瘤發生的“元凶”之一,其基因突變後,就可以把癌細胞調動起來,對腫瘤的發生和發展起到驅動作用。
目前已經鑒定出的肺癌驅動基因有不少,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廣泛分布於哺乳動物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膠質細胞、角質細胞等細胞的表麵是上皮生長因子(EGF)細胞增殖和信號傳導的受體。EGFR等蛋白酪氨酸激酶功能缺失或其相關信號通路中關鍵因子的活性或細胞定位異常,與腫瘤細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腫瘤侵襲、轉移及細胞凋亡的抑製有關。中國肺腺癌患者EGFR突變率高達50%。
ALK是一種間變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是肺癌的驅動基因之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ALK融合占3%~11%,其他驅動基因有 KRAS、HER2、ROS1、MET等。經過基因檢測後,醫生能夠為患者製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使患者有可能獲得最大的生存益處。
靶向藥物:有的放矢的腫瘤“導彈”
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局部治療以手術、放療為主,全身治療則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目前,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到個體化分子靶向“精準”時代。醫生從被檢測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細胞或癌性胸腔積液提取和純化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進行基因檢測,分析基因狀態,即可預判出患者對於各種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並有針對性地殺死惡性腫瘤細胞,而幾乎不影響正常細胞。
對於那些基因突變陽性的腫瘤患者,靶向治療無疑是更好的治療選擇。傳統的化療藥物對於生長旺盛細胞的殺傷力最大,在殺死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人體原來就生長得很快的一些正常細胞,比如胃腸道細胞、頭發中的毛囊細胞、造血細胞等。因此,化療後會出現嘔吐、腹瀉、掉發、貧血、抵抗力低下等不良反應。而分子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腫瘤突變的基因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選擇性地破壞這些帶有突變基因的腫瘤細胞,導致其特異性死亡,而不破壞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
傳統化療藥物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炸彈般炸毀一片;而靶向藥物更像一個精確的導彈打擊係統,具有相對精確性。已有研究表明,根據特定的驅動基因選擇特異性的靶向治療,可大大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EGFR-TKI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製劑,是目前最重要的肺癌靶向藥物。作為最早進入臨床應用的靶向治療藥物,EGFR突變陽性的患者應該盡早使用,從而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不論是一線、二線、三線,還是維持治療,均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此外,EGFR-TKI還能夠提高患者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目前,我國的各種分子靶向藥物相繼問世,正逐漸改變著肺癌的治療局麵。正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無論一線、二線還是後線治療選擇,都將會造福越來越多的肺癌患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 趙怡卓)
梅子好!人生常有不測,隻要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就足矣。